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探讨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TGF-β1和HA,LN,Ⅳ-C,PⅢP对肝纤维化的关系,并与肝组织的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评价其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用ELASA法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用ELASA和RIA法检测血清HA,LN,Ⅳ-C,PⅢP的水平.肝脏病理切片常规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进行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分级分期.结果血清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Ⅳ-C,PⅢP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水平可做为评价肝纤维化动态改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2.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SARS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SARS患者在病程早期外周血白细胞(4153.25±515.61)μl和淋巴细胞(1 535.14±147.91)μl,CD3+(941.45±101.64)μl,CD4+(378.35±42.51)μl,CD8+(436.39±52.41)μl及CD4+/CD8+比值(0.95±0.54),较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6958.52±789.45)μl和淋巴细胞(2589.63±351.81)μl,CD3+(1 465.28±139.23)μl,CD4+(798.65±69.35)μl,CD8+(563.89±71.81)μl及CD4+/CD8+比值(1.49±0.64)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单用或联合应用泛昔洛韦和肝炎灵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探讨泛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和肝炎灵联合应用抗HBV的疗效。方法112例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3组。泛昔洛韦组39例,泛昔洛韦500mg,tid;肝炎灵组33例,肝炎灵4ml,肌注,qod;联合用药组40例,泛昔洛韦 肝炎灵。每组治疗24周,随访24周。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时复查肝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6%、18.2%、72.5%,ALT复常率分别为69.2%、48.5%、90.0%,联合用药但与肝炎灵组、泛昔洛韦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7.9%、9.1%、25.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0.3%、9.1%、17.5%,3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24周3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8.2%、15.2%、50.0%;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8%、9.1%、27.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泛昔洛韦抑制HBVDNA优于肝炎灵,联合用药能提高HBVDNA阴转率,泛昔洛韦对促进HBeAg阴转、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作用不明显,联合用药也未能提高此作用;但联合用药增加HBeAg阴转的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对HepG2细胞杀伤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和Hoechst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cagA(+)Hp和cagA(-)Hp对HepG2细胞杀伤和凋亡的作用。结果 HepG2杀伤率和凋亡率随着cagA(+)Hp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cagA(+)Hp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杀伤和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对比观察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预防和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集NHL合并HBV感染患者84例,在化疗同时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或恩替卡韦(0.5 ms/d),就组间病毒学突破率,原发性无应答率、病毒学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的病毒学突破率、肝炎突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病毒学突破率为34.2%,原发耐药率为10.5%,肝炎突发率为26.3%,肝衰竭发生率为2.6%;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2%、0%、0%、0%,两者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HL并HBV感染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 copies/mL,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疗效相当;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DNA>103 copies/mL的患者恩替卡韦有更低的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能更好地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应答情况指导治疗的个体化策略在基因1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140例基因1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 mg/d.治疗4周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患者(定为A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24周治疗(A1组)、48周治疗(A2组);未达到RVR者在12周达到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的患者(B组)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8周治疗(B1组)、72周治疗(B2组); 24周延迟病毒学应答(PVR)的患者接受72周治疗(C1组),24周无PVR的患者终止治疗(C2组).治疗停止后随访24周.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HCV RNA水平,比较不同疗程组的疗效.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24周患者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R)率为1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65.9%,复发率为34.1%;治疗48周患者的ETR率为95.3%,SVR率为82.8%,复发率为12.5%;治疗72周患者的ETR率为82.1%,SVR率为67.9%,复发率为14.3%.A1组、A2组患者的SVR率分别是65.9%和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中HCV RNA<1×106拷贝/ml的患者接受24周和48周疗程的SVR率分别为72.7%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V RNA≥1 × 106拷贝/ml的患者接受24周和48周疗程的SVR率分别是63.6%和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B2组患者的SVR率分别是78.9%和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患者的SVR率是55.6%.在治疗期间均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VR、cEVR是慢性丙型肝炎应答指导的预测因子.获得RVR者,治疗48周比24周的SVR率高;但获得RVR且基线HCV RNA<2×106拷贝/ml患者,可缩短疗程,接受24周的治疗.未获得RVR而达到cEVR的患者,延长治疗至72周并未提高SVR率.24周延迟应答者,延长疗程至72周可以提高SVR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4周时的疗效和耐药发生情况. 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4例,分为3组治疗,疗程104周.初始联合治疗组,LAM与ADV联合治疗104周.LAM、ADV治疗组,初始单药治疗,48周时根据病毒学应答情况进行优化治疗,继续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至104周.在0~104周不同时间点,对病毒学、血清学、生物化学等指标分别进行检测.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初始联合组,在48周、10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4%和95%;与LAM组比较,48周时x2=4.473,P=0.034,104周时x2=5.547,P=0.016;与ADV组比较,48周时x2=14.802,P< 0.01,104周时x2=5.547,P=0.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8%和44%;与LAM组比较,48周时x2=4.543,P=0.033,104周时x2=4.438,P=0.035;与ADV组比较,48周时x2=4.035,P=0.045,104周时x2=4.223,P=0.040.与LAM组、ADV组相比,初始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等均具明显差异,P≤0.05或P≤0.01.初始联合组在104周治疗中病毒学突破为零,与LAM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LAM与ADV初始联合治疗,相比单药或48周后的优化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病毒学应答,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更低的HBV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 RVR 组、非 EVR 组的41.7%、0(P 值分别为0.02、0.00)。SVR 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 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 和83.3%(P 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 基因多态性 CC 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 HCV 年限、基线 HCV RNA 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