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 通过对扩张过程中皮肤Ⅰ型胶原含量的动态检测,探讨扩张皮肤“增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在不同扩张时间扩张皮肤Ⅰ型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扩张皮肤Ⅰ型胶原含量增高,随扩张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扩张囊注水加压后的第7天增量达峰值,完成一个增量周期。②除第一天扩张皮肤外,以后每天扩张皮肤Ⅰ型胶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不同扩张时间扩张皮肤Ⅰ型胶原含量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扩张囊每次注水加压后,皮肤增量逐渐加速,第7天达峰值完成一个增量周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CR对兔椎体骨折愈合过程的评判价值.方法 选年龄、体重均相近的健康成年雌性青紫兰兔21只,手术制成椎体骨折后,分别在骨折后的24 h、72 h、1周、2周、4周、6周、8周观察其愈合的CR表现,并与其病理学改变对照分析.结果 随着骨折的修复,骨折椎体内的低密度骨折线逐渐被带状致密影所代替,骨折椎体密度增高最终恢复为等密度.骨折椎体的长度缩短,随着逐渐形成骨性愈合,其长度逐渐稳定.结论 CR可通过对兔骨折椎体密度和长度的分析评判其愈合的程度.  相似文献   
33.
腰椎后路手术与腰背肌衰弱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832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手术后随访观察6~28个月,其中有87例不同程度的发生腰背肌衰弱综合征,发病率为10.45%(87/832).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腰背肌衰弱综合征的发上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术后腰背肌锻炼程度有密切关系.文中对腰椎神经分布、腰部肌肉生物力学及易发因素的预防做了相应讨论.  相似文献   
34.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骨源性恶性肿瘤,而且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附近骨组织,发生在骨干者较为罕见。我们最近发现一例,手术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男性,25岁,农民。右膝关节疼痛半年余,右大腿中上段肿胀、增粗2月余。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复合多孔生物陶瓷对提高腰椎融合率的作用。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8),用下列移植物分别进行腰椎后外侧路融合:Ⅰ组单独应用MSC;Ⅱ组以bFGF作用MSC;Ⅲ组用BMP-2作用MSC;Ⅳ组用BMP-2和bFGF共同作用MSC。实验动物术后6周处死,利用放射学、手工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和分析椎体融合的情况。结果影像学和手工力学检测,Ⅳ组椎体融合情况要比其它3组好得多;组织学检测示,在Ⅳ组中,可以看到在融合区周围出现大量的新生成的骨小梁。Ⅱ,Ⅲ组在融合区新生骨小梁较Ⅳ组少,而是新生骨小梁与纤维结缔组织混杂出现;Ⅰ组新生骨小梁显著减少,生物陶瓷微孔内多为纤维结缔组织。结论经BMP和bFGF体外培养的MSC可取得比单独应用MSC更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36.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成人尸体的30侧头面部进行解剖,对15例活体行颈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观察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将所得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的颞浅动脉分支;额支和颧眶动脉吻合,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口径平均在1.0mm以上。结论 颧眶动脉是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主要营养血管,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可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行OLIF与MIS-TLIF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OLIF治疗28例(OLIF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7~84(63.00±9.38)岁;采用MIS-TLIF治疗30例(MIS-TLIF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8岁(61.13±11.10)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CT确诊的胸腰段骨折患者41例,对其使用AF系统复位固定,观察其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仅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胸腰椎部疼痛,4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出现小幅度丢失,其余患者预后情况良好,未出现神经根相关损伤。结论行AF系统时胸腰段患者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突出,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复位更加精确,在调整畸形方面起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40.
弹性蛋白在腰椎间盘不同部位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弹性蛋白在正常腰椎间盘不同部位的含量,研究其与腰椎间盘功能的关系,并探讨组织内弹性蛋白的定量方法。方法 分别取10个正常人腰椎间盘纤维环髓核浅深层组织,用X型蛋白酶消化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水解产物中具有特征性的五肽缬-甘-缬-脯甘的含量,从而计算出腰椎间盘各部位弹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