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20例中耳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除原发病灶周围淋巴结受累因素外,尚未看出其他因素对中耳癌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鉴于手术治疗对局部解剖结构的破坏性较大,且常难以将肿瘤组织切除干净,我们建议对单纯中耳鳞癌应以放射治疗为首选,而不宜施行手术切除或术后再加用放射治疗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也没有对其颈部淋巴结进行预防性清扫或放射治疗的必要。  相似文献   
32.
笔者自2001年4月~2002年1月应用加速调强放疗(SIMART)策略治疗了12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满意,腮腺等组织得到了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血清CEA、NSE、CYFRA2 1 1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6 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 1 1水平。结果 :肺腺癌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 ,肺小细胞癌NSE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腺癌 ,肺鳞癌CYFRA2 1 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腺癌CE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鳞癌CYFRA2 1 1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 3项肿瘤标志物以NSE对肺癌检出阳性率最高。治疗后CR、PR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显著 ,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论 :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CYFRA2 1 1对肺鳞癌的诊断意义较大 ,NSE检测肺癌意义较大。血清 3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肺癌病期早晚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确定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是否需合并全脑照射.方法41例肺癌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前瞻性的分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全脑照射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者,先行全脑放疗,全脑放疗结束后休息7~14 d,再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总生存时间、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KPS的改善及死亡原因等.结果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3个月和10.6个月,中位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6.9个月和8.6个月,中位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时间分别为6.7个月和8.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0%和88.9%,KPS的改善率分别为82.6%和88.9%,死于脑转移瘤复发或新转移灶者分别占50.0%和28.3%.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全脑照射合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间,除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然而,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出现颅脑新病灶的6例患者,予以挽救性治疗,均得到较好地控制.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合并全脑照射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对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 1997年 12月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常规分割放疗组 30例 ,每天 2Gy ,每周 5次 ,总剂量 64Gy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 30例 ,常规分割放疗 4 0Gy后改为每天 2次 ,每次 1.5Gy ,2次间隔 6h ,总剂量 64Gy。结果 :1、2、3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 ,分别为 83%、53%、4 6%及 4 6.6%、2 6.6%、2 0 % ;73%、56%、53%及 36.6%、30 %、2 6%。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MART)并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9月共87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了全程SMART,根据UICC分期,ⅡB期30例,Ⅲ期42例,ⅣA期13例,ⅣB期2例.鼻咽肿瘤(GTVnx)和颈部阳性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6~72Gy,分次剂量为2.2~2.4Gy;鼻咽亚临床病灶及中上颈部淋巴引流区域(CTV1)处方剂量为60Gy,2.0Gy,次;下颈部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域(CTV2)处方剂量为54Gv,1.8Gy/次.31例同期给予2周期PF+CF方案的化疗;56例患者同期给予2周期顺铂单药化疗.放疗结束后1个月均行PF方案辅助化疗3~4周期.结果:中住随访59个月(19~85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6%、91.3%.两组疗效相似,但前者的急性黏膜反应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同期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可在实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提高靶区内生物等效剂量.单药DDP作为同步放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不同定义的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性肺炎( RP)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67例。在三维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每一位患者的双侧肺(BV)、患侧肺(IV)、健侧肺(CV)和功能肺(FV),分别作为计划评估的独立危及器官。依据DVH曲线,回顾性分析BV、IV、CV和FV接受5~60 Gy的相对肺体积(记为Vx,x=5,10,15?60)与≥2级RP(CTCAE 3.0)的相关性。结果 BV5~30、IV5~15、CV5~20和FV5~20在RP组和No-RP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上述参数均与RP的发生风险相关(P<0.05),且各参数间存在显著共线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BV5~25、IV5~15、CV5~20和FV5~20能够预测RP的发生风险,其曲线下面积范围相应分别为0.70~0.84、0.74~0.77、0.70~0.81和0.74~0.82。结论不同定义的肺DVH曲线前半部分参数均与≥2级RP的发生风险相关,各参数预测RP的ROC曲线下面积相近,约0.7~0.8。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下咽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临床靶区的准确勾画。方法 2014—2017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初诊的下咽鳞癌患者123例。经电子喉镜以及头颈部CT检查确诊,根据CT诊断标准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计算颈部各组淋巴结转移率(LM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析LMR与原发灶关系。结果 123例下咽鳞癌原发灶来源于梨状窝101例(82.1%),咽后壁15例(12.2%),环后区7例(5.7%)。123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104例(84.6%),其中原发灶来源于梨状窝、咽后壁和环后区肿瘤的LMR分别为84.2%、93.3%和71.4%。颈部各组LMR:(1)梨状窝癌:同侧颈部Ⅰ a 0、Ⅰ b3.0%、Ⅱ a66.3%、Ⅱ b42.6%、Ⅲ46.5%、Ⅳ10.9%、Ⅴ5.0%、Ⅵ a2.0%、Ⅵ b7.9%、Ⅶ11.9%;对侧颈部Ⅰ a0、Ⅰ b0、Ⅱ a14.9%、Ⅱ b5.0%、Ⅲ3.0%、Ⅳ2.0%、Ⅴ0、Ⅵ a0、Ⅵ b3.0%、Ⅶ2.0%。(2)咽后壁肿瘤:同侧颈部Ⅰ a 6.7%、Ⅰ b6.7%、Ⅱ a66.7%、Ⅱ b46.7%、Ⅲ46.7%、Ⅳ20.0%、Ⅴ0、Ⅵ a13.3%、Ⅵ b33.3%、Ⅶ60.0%;对侧颈部Ⅰ a6.7%、Ⅰ b6.7%、Ⅱ a33.3%、Ⅱ b26.7%、Ⅲ20.0%、Ⅳ20.0%、Ⅴ0、Ⅵ a0、Ⅵ b13.3%、Ⅶ33.3%。(3)环后区肿瘤:同侧颈部Ⅱ a71.4%、Ⅱ b28.6%、Ⅲ14.3%、Ⅳ14.0%、Ⅴ14.0%、Ⅵ b14.3%;对侧颈部Ⅱ a14.3%,其余淋巴组未发现淋巴结转移。T1—T4期肿瘤平均转移2.4、1.9、2.2、3.3个淋巴组(P=0.023)。梨状窝癌、咽后壁肿瘤、环后区肿瘤平均转移2.2、4.5、1.6个淋巴组(P=0.000)。咽后壁受侵与Ⅶ组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环后区或食管入口受侵与Ⅵ组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结论 下咽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同侧Ⅱ a、Ⅲ、Ⅱ b组最常见,Ⅰ组和Ⅴ组少见。咽后壁来源肿瘤Ⅶ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0%。环后区或食管入口受侵,Ⅵ组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9.
移动条照射加用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全肝移动移动条照射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对全肝移动条照射加用血府瘀汤治疗与照射加用安尉剂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中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患者分别提高20.0%,23.4%和16.6%,其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减低16.6%,两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喉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模式,探讨喉癌放疗临床靶区的勾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1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喉鳞癌患者资料,包括初诊手术切除以及术后进展在我院接受挽救性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析颈部各淋巴结区淋巴结转移率(LMR)。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初次治疗后局部、区域、远处失败模式,颈部淋巴结失败区域分布及对应的LMR,分析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II、III、IV、VI区LMR分别为42.86%、41.67%、27.27%、25.00%,未发现I、V和VII区转移。中位随访15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为16个月[95%可信区间(CI):8.9~23.1个月]。失败模式分别为:局部复发31例(35.23%),区域淋巴结转移22例(25.00%),远处转移9例(10.23%)。淋巴结失败区域分布及LMR分别为II区63.63%,III区36.36%,IV区18.18%,VI区13.63%。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χ2=25.87,P<0.001)、术后是否行颈部预防性照射(χ2=39.31,P<0.001)是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χ2=14.02,P=0.007)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χ2=15.92,P<0.001)是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未行预防性照射是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OR=1.385,95%CI:1.264~12.62,P=0.018)。 结论喉鳞癌淋巴结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II、III区,其次为IV、VI区,I、V和VII区在本回顾性研究中未发现转移。失败模式主要为局部复发,其次为区域淋巴结转移,通过颈部预防性照射可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