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9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447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47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678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68篇
特种医学   4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2291篇
预防医学   665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640篇
  7篇
中国医学   1193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技术、TTC染色方法检测葛根素预处理对脑缺血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受试药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1、42、84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18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7天预防治疗后进行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手术。术后6 h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大鼠脑SE-T2W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测量脑病变范围;术后24 h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取血清检测SOD、MDA。结果:葛根素42mg/kg预处理组大鼠缺血6 h和24 h行为障碍分别改善17.8%、33.3%;6 h脑病变范围和24 h梗死范围缩小29.4%、31.6%,血清MDA含量降低16.0%,SOD活力升高21.1%;葛根素84mg/kg较42mg/kg效果稍好,葛根素21mg/kg未见明显效果。结论:葛根素预处理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受损神经功能,缩小脑病变范围,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核磁共振氟谱测定五氟利多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 Varian-300核磁共振谱仪,四核宽带探头,氟谱检测观察频率:282.234 MHz;谱宽:150~-150ppm;脉冲宽度:谱仪的90度脉冲值15μs;增益值:30;采样时间:1s;采样次数:一般32次,浓度低时数百次直到信号峰清晰;样品溶剂为氯仿,毛细管内标含稀释的三氟乙酸。结果氟谱信号峰的积分显示五氟利多在水与盐酸中完全不溶,在氯仿中的溶解度最好。在氯仿中,Varian-300氟谱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出16ppm的五氟利多溶液,但需要合适的检测参数与扫描3 000次。检测不同浓度的氟谱,以毛细管内标标定,获得CF3氟信号峰的相对积分值,作图获得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99.95%。标准曲线法测定药片中五氟利多的含量为20.05mg,与说明书的实值20mg基本一致,实验RSD值为0.48%,平均回收率为99.70%。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以用于未知样品或药片中五氟利多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3.
太溪穴(K13)为临床常用穴,太溪穴的具体作用机制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的研究热点,分析现有的国内外相关太溪穴的f MRI研究文献,发现关于太溪穴的f MRI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溪穴特异性和不同刺激方式与刺激参数的影响,结果是受试者的不同状态、太溪穴不同刺激方式与刺激参数均会影响成像结果。但刺激太溪穴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清楚,今后研究中需排除研究中干扰因素,增加太溪穴不同刺激方式和参数的研究,加强f MRI、正电子断层发射技术(PET)、脑电图(EEG)和经颅磁刺激(TMS)的结合使用,并研究多种状态下的受试者。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本院泌尿系统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尿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者按性别、年龄、是否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否产碳青霉烯酶计算阳性率,了解感染状况,计算该菌三年耐药率,分析耐药性变迁。结果连续三年女性感染比例分别为63.67%、58.23%、73.43%,均远高于男性(36.33%、41.77%、26.57%),≥70岁年龄组感染比例均在60%以上。庆大霉素三年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头孢他啶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有所上升,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结论临床医生应合理规范应用抗生素,以期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级.心肌梗死后7 d内及6个月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并保持随访.结果 IMR>40时患者心肌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IMR>40与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显著相关(P<0.05),与心肌出血无关(P=0.104);IMR≤40和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梗死面积、体质量指数、高胆固醇血症、男性、IMR>40、糖尿病史与6个月时LVEDV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IMR>40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LVEDV变化和临床预后相关联,与梗死面积无关.IMR具有较好的风险分层临床价值,可为心肌再灌注失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黄洪  徐旭  严钦  方欣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3):461-463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与MRI检查对于不同特征下颌骨髁突骨折的鉴别诊断效果。  方法  以自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衢州市中医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MS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与MRI检查,统计2种检查方法对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和骨折移位情况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以及对于软组织损伤情况的诊断符合性。  结果  MS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与MRI检查对于髁头骨折、髁突颈部骨折和髁突下骨折等不同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与MRI检查对于原位骨裂、弯曲移位和错动移位骨折等不同下颌骨髁突骨折移位情况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检查对于韧带撕裂和髁突表面软骨损伤的诊断符合性[81.97%(50/61)和80.49%(66/82)]均显著高于MS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水平[63.93%(39/61)和65.85%(54/82)],χ2=5.587、4.473;P=0.018、0.034。  结论  MS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对于下颌骨髁突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的诊断能力可与MRI检查媲美,而MRI对于软组织损伤诊断能力更优,临床可通过2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下颌骨髁突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综合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7.
3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69-172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46例进行观察,分析本组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其确诊率,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核磁共振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45例通过核磁共振诊断为肝硬化再生结节,诊断率为97.83%。常规扫描:脂肪抑制T1WI多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T2WI大多为低信号,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延迟期与强化肝实质比较为低信号结节,动脉期未见强化,癌结节T1WI多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个别可见稍高信号,T2WI多表现为较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减弱。结论核磁共振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临床诊断,能够早期鉴别良恶性疾病,同时还能对恶性结节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隐匿性骨折分别有何价值.方法:对科室内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遴选出150人纳入研究.患者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为所有患者施行多层螺旋C 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 T检出踝关节骨折34例,肩胛骨骨折22例,髋关节骨折21例,胫骨平台骨折20例,腕骨骨折23例,足骨骨折20例,共140例,检出率高达93.33%,与多层螺旋C T检出率80.67%相比,P<0.05.结论:针对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上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更准确,可有效避免延误病情,值得持续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206例。通过病理诊断显示乳腺癌患者206例,其中156例患者良性肿瘤。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观察乳腺癌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结果:206例患者中,发现216个病灶,其中116个恶性病灶,100个良性病灶,最小的肿块直径为5mm;呈现圆形、边界出清楚以及其边缘极为光滑为良性病灶,而呈现出不规则的边缘毛刺、边界不清楚以及分叶等为恶性病灶;良性病灶主要为导管内的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及增生结节,而恶性病灶主要为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浸润性小叶癌。结论: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进行临床诊断其效果明显,在诊断中其敏感性较高,可保障患者诊断准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