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放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评价与转化中心近6年来开展的针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CINV)、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研究结果,结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布的针灸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共识及最新临床证据摘要(PDQ?),对针灸在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挖掘和探索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以上病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小儿推拿广意》为清代第一部小儿推拿学专著,其推拿手法的前瞻性总结和小儿推拿病症治疗学的构建,对小儿推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意义重大。考证其成书年代与背景,探讨其内容特点与学术成就。该书临床和理论价值极大,对清及其以后的小儿推拿学影响深远,是小儿推拿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为小儿推拿学形成早期和清初不朽的推拿学著作。  相似文献   
33.
总结和反思过去50余年的经络研究,了解《黄帝内经》时代经络的基本意义尤为重要,运用语言学中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络"字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络字在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发现络脉的基本意义,是"脉"的一种,是具有面对面的三维、立体缠绕式联络的血管网本身,只是这种血管网被赋予了交接、联系、联络、调节的生理病理功能。  相似文献   
34.
梳理、归纳历代中医古籍及现代针灸学教材对经外奇穴四缝的论述,系统考证其源流,厘清其定位、主治及针灸方法,并梳理了该穴的理论归纳过程。四缝一穴,发现于《奇效良方》并科学化,至现代《新针灸学》出现重大进步,表现为新刺法和新主治的提出。其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对该穴科学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仍在不断进行中。由此建议,四缝穴定位:在手指,第2~5指掌面的近侧指间关节横纹,一手4穴;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操作:三棱针点刺络脉出血,或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黏液。  相似文献   
35.
患某,女性,26岁.初诊日期2014年1月7日.主诉:腹胀,上腹部跳动,无法深呼吸3h.病史:平素胃肠功能较弱,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6d前于本院口腔科行下颌小囊肿摘除术,饮食欠规律.今日晚饭进食后感上腹部跳动,腹胀明显,影响呼吸.急就诊于本院急诊内科,值班医师恐其为腹主动脉瘤,遂请急诊外科值班医师会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上腹部肌肉跳动,柔软,无压痛,左上腹部鼓音明显,舌苔白腻,脉象沉紧.因腹部跳动不规律,且与脉搏相差明显,排除腹主动脉瘤.值班医师会诊诊断为:腹肌痉挛.建议患者行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考察20余年来期刊文献,探讨现代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穴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分2次检索记录糖尿病胃轻瘫文献量及所用腧穴频次,对比分析得出针灸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和未用腧穴。结果:1990-2013年针灸医学文献期刊条数为190篇,占所有医学文献期刊条数的17.72%,总计有48个腧穴被采用,文献使用频次在5%以上的常用腧穴有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等,计19个腧穴,文献使用频次在1%~5%的少用腧穴有曲池、下巨虚、阴陵泉、胰俞等,计有29个腧穴。结论:推荐针灸防治糖尿病胃轻瘫使用足三里、中脘、天枢、内关、关元或气海、三阴交、太冲、脾俞、胃俞9个腧穴。  相似文献   
37.
电针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萎缩型颈椎病(CSA)又称Keegan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上肢近端肌或远端肌无力及萎缩为主,常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并不伴疼痛.它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2%~10%[1-2].现代医学以手术减压为主要治疗措施,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04-2011年,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该病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d自建库至2021年11月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有关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获得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频次统计分析,SPSS molder进行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四神聪、肾俞、太冲等。经络选用以足太阳经、督脉为主。所选腧穴主要位于下肢部,其次是头颈部。特定穴中交会穴、原穴、五输穴、背俞穴使用较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气海-关元、肾俞-肝俞、心俞-肾俞相关性较高,对使用频次6次以上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确切,在辨病取穴的基础上,更注重调补脏腑、安神定志,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医学特色。  相似文献   
39.
《千金要方》腧穴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分析《千金要方》的腧穴应用情况,并与《针灸学》比较。结果发现《千金要方》记载腧穴346个,临床使用率94.80%;频次使用最高的前10个腧穴:然谷、复溜、前谷、昆仑、太冲、太溪、曲池、商丘、阳谷、行间;其腧穴分类:划部分经、以部为先,头面躯干分区划部,四肢归经;四肢152个腧穴全部归入十二正经,其中腑会、天宗、脯俞、肩外俞、肩中俞、曲垣、肩髑、肩谬、秉风、肩井、天移等手经穴和气冲、跗阳、会阴等足经腧穴,与《针灸学》不同。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分析电针联合中频电疗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探讨电针中频疗法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查阅2012年1月至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住院病历,将符合选择标准的病历55例按是否采用电针及中频电疗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术后第14天膀胱残余尿量,并评价其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尿潴留发生率观察组为11.54%、对照组为51.72%,膀胱功能恢复率观察组为61.54%、对照组为27.59%,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联合中频电疗法可有效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