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总结李志道教授运用平衡阴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经验,介绍了李教授平衡阴阳法选穴依据、取穴方法、针刺手法及针感特点。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是由神经系统病变所导致的,属中医经筋病范畴,李教授基于对经络实质的研究,认为中医的经筋既包括西医学的肌肉系统,也包括神经系统,对该病的治疗常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选用分布于神经干周围的穴位,直接刺激患侧神经干以诱发主动运动以及在功能障碍的肌腹上进行排刺以提高肌力,手足阴阳经、伸肌屈肌并用使阴阳平衡,结合巨刺法,共同运用于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取穴、针刺手法、针感特点及其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定压拔罐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经络罐通仪对2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大椎、肝俞、脾俞、命门定压拔罐治疗,每周2次,连续5周。以疲劳量表(FS-14)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使用疲劳评定量表(FA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于拔罐前、拔罐5次后、拔罐10次后进行评分,进行自身前后比较观察,评价定压拔罐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FS-14、FAI、SAS、SDS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压拔罐可显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睡眠质量差、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探讨针刺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科学依据。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早期炎性级联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具有极大潜力,但实际转化却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如何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效率是增强其疗效的首要问题。通过梳理文献总结针刺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抑制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炎性级联反应的可能机制,并提出假说:针刺可促进缺血灶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调控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从而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归巢效率,发挥其神经保护功能,提高临床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15年对于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西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中,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手术治疗方式多样,疗效存有争议;保守治疗中综合消肿疗法较为安全有效,但国内开展此项目的地区较少,大部分淋巴水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中医认为本虚标实、正邪错杂是本病的特点,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气(虚、滞)、血(虚、瘀)、湿、热,治疗上应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临床常用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刺疗法等,都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示了中医药的诊疗优势。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放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评价与转化中心近6年来开展的针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CINV)、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研究结果,结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布的针灸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共识及最新临床证据摘要(PDQ?),对针灸在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挖掘和探索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以上病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广泛影响着全球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免疫-炎症反应作为高血压复杂机制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包含适应性免疫和先天免疫,二者均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整理既往相关免疫-炎症反应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降低高血压状态下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靶器官的炎症浸润;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程度,改善血管重构;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维持免疫稳态。本研究梳理总结免疫-炎症反应在针刺降压中的科学依据,发现针刺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可以关注于中性粒细胞的NETs、肠道菌群与DCs的串扰等方面,为明确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