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然而其作用规律、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江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围绕针刺手法作用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了常见针刺手法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解析了针刺手法操作过程,实现了针刺手法的科学表征;揭示了基于神经电信息的针刺手法部分作用规律;刻画了针刺手法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明确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神经电信息编码存在差异,是针刺手法效应差异的机制之一。研究成果为针刺手法的科学性奠定了提供了实验依据,对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腧穴配伍是影响针灸疗效的核心要素之一。笔者查阅pubmed数据库近5年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所选用的穴位进行总结,以探寻头痛用穴规律,提出腧穴配伍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60次·min~(-1)针刺组和120次·min~(-1)针刺组。体积分数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次·min~(-1)、120次·min~(-1)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对胃运动频率、波幅进行提取分析。结果:60次·min~(-1)捻转手法抑制大鼠胃运动,120次·min~(-1)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呈现促进趋势,出针后抑制或促进胃运动作用逐渐减弱。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鲁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布鲁杆菌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午后间断低热1个月,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查血白细胞正常,血小板轻度升高,尿白细胞、酮体、胆红素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B超、CT检查未见异常,结合临床表现疑诊结核感染.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及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未缓解.追问病史,了解到患者有牲畜接触史,遂采血查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效价1∶300,确诊为布鲁杆菌病,改用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治疗,2周后复查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效价<1∶100,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 布鲁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对长期低热患者应考虑布鲁杆菌病,行血清凝集试验助诊.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放化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评价与转化中心近6年来开展的针灸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CINV)、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研究结果,结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布的针灸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共识及最新临床证据摘要(PDQ?),对针灸在干预肿瘤化疗、手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挖掘和探索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以上病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