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肝肾同寄相火”之说揭示了肝肾在相火方面的密切关系,对“肝肾同源”理论的创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对相火的认识,历来存在诸多分歧,这也直接影响到对“肝肾同寄相火”的认识。只有把它回置于当时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中,从动态、演化的过程去考察,才有可能澄清这些分歧和争议,这也正是发生学方法运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以表知里"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表知里方法的崛起缘于解剖方法的时代危机及古代哲学气学理论的选择;生命在气化过程中所达成的统一对该方法的有效性作出了说明;人与自然界有着同一的物质基础-气,规定了以表知里方法在古代自然科学中的普适性;随以表知里方法主导地位的确立,初始解剖属性的腑腑概念更接受了功能学说的改造;《内经》在积极倡导以表知里方法的同时,对其不足亦不乏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3.
中医病因学说经春秋战国的萌芽时期、东汉的发展时期,到宋元的成熟时期,其学说已趋定型,在明清时期,吴又可等著名医家颇有创新地提出了“戾气学说”,但这明显有微观化趋势的学说,很快被经典的“三因学说”所同化,而被吸纳于宏观思辨之中。相反,现代医学之病因学说,却以微观思辨的独特视角,指导着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4.
连建伟教授诊病特点有:精通脉理、凭脉辨证,重视舌诊、丰富舌诊内涵,以及脉诊的灵活运用--脉舌取舍等.  相似文献   
35.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及理论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辉 《中医教育》2000,19(6):29-30
科学史告诉我们:愈是古老的社会离开专业化的概念就愈远。于此,古老的中医学堪称范例,正是从中医学众多的相关学科这一角度出发,《素问·气交变大论》就中医学的知识结构高度概括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见,中医学的这一知识结构和现代教育对“素质”的追求在原则上是一致的,这便决定了中医兴趣培养在中医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因为,就中医这一学科而言,专业兴趣的形成便意味着素质教育的启动。有关调查表明,中医高等院校学生专业兴趣淡薄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它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并由此面临日益严重的困难,日益严重的困难对自信心的打击,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了兴趣,这样,恶性循环便告建立,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结构残破,视野狭窄,创造力低下等等。可见,不解决兴趣问题,素质教育则无异于画饼充饥。  相似文献   
36.
从五行学说引入中医学的背景、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学说对解剖方法的抑制效应、方法论和自然观的关系、五行互藏、五行与五材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五行的概念,认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37.
通过总结分析相关文献,从病因、古方及自拟方的治疗和辨证分型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及分析了近10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历代文献少论肝阳虚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历代文献少论肝阳虚的原因 ,除了肝脏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的肝阳虚较之肝阴虚确属少见外 ,最深刻的原因在于以脾阳、肾阳概言肝阳  相似文献   
39.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理论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理论的发生学依据有:①解剖方法,②肾藏精理论,③对骨(齿)与生殖机能发展的同步性,骨与肾的病理联系及治疗反证的观察,④五行学说的介入;肾“其华在发”的发生学依据主要有对发与生殖机能发展同步性的观察及五行学说的介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0.
关于五行学说,尽管诸如“五行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之类的认定存在着人为的拔高,未免言过其实,但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论意义,则又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当然,确认这一点,并非意味着五行学说无懈可击,因为其理论自身的种种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