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教育目标无不瞄准创造力的开发.在这一背景下,将研究生培养成社会、自然及人类奥秘的探索者,这一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无疑充分体现着时代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近年来,高等中医院校就如何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创造力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提出并落实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纠正教师和学生的错位,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把学生从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等等.  相似文献   
12.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在液为唾”理论的发生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为“肾开窍于耳”理论的发生其主要依据在于五行学说的介入;“肾开窍于前阴”实际上是“肾主水”及“肾藏精”理论的“衍生物”;应用类比是“肾开窍于后阴”理论可能的发生学途径;“肾在液为唾”这一理论适宜修正为“涎唾同为口津,并与主于脾肾”。  相似文献   
13.
由于肝肾同源理论形成的历史跨度大,影响因素复杂,加之研究者众,发挥者多,不免带来许多纷纭与争执、困惑与迷惘.分析整理了近十年来众多论者对肝肾同源理论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探讨、临床运用、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下一步研究奠定继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方法。“类”在标示事物相似性的同时,也就显示出了不同类别事物之间差异性。藏府分类的依据有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分类必须坚持一定的标准,而且每一种分类方法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或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来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但是,每一次分类只能按照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出现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藏象学说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着眼于藏象学说的演进过程,将藏象学说的建构轨迹梳理为创生、实体到功能态的演化以及藏象学说整体系统观念的最后确立三个阶段,揭示了解剖方法对于藏象学说创生的始基作用,分析了从实体到功能态演化的内因和外因等,浓缩地再现了藏象学说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就《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教材在逻辑程序,心理程序组织上的若干欠缺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连建伟教授遣方个性有:①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基础,凡遇与古人所述经验相吻合的病案,即遵而用之.②适当加减用药,以继承为主与变革创新相结合.③熔数方于一炉,浑然一体,左右逢源,驾驭复杂证情.④拓展前人经验,执古方以疗今病,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温补肝阳法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辉 《中医杂志》2003,44(2):156-157
《内经》云:“肝,足厥阴之脉……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此之为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其已指出肝阳虚的存在。但自仲景以降,历代多数医家或宗仲师以脾阳概言肝阳,或以肾阳概言肝阳,完全否定了肝阳虚区别于它脏阳气虚的特殊性,并不符合实际。笔者发现临床上确实存在部分阳虚患者,服温补脾肾方药虽无不适,但疗效往往不显,甚则  相似文献   
20.
在明确“有诸内,必形诸外”哲学命题的本质、肯定该命题的中医学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从哲学与临床的角度全面剖析了“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局限性,即统一仅仅是内与外、现象与本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才是两者关系的全部和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有“有诸内不形诸外”的情形存在;另一方面,内与外、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统一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前提的中医学“以表知里”方法有其自身利弊短长,医者当扬长而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