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79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88篇
预防医学   232篇
药学   365篇
  1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表面接枝肝素方法,使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以提高材料的抗凝血性.方法:制备静电纺高聚物P(LLA-CL)纳米纤维,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对肝素化材料进行了接触角测试观察其表面亲水性,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进行表面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态,EDS能谱对表面元素组成进行表征,血液相容性实验评价肝素化P(LLA-CL)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成功将肝素接枝到P(LLA-CL)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后P(LLA-CL)材料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亲水性增强;等离子引发肝素化后,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EDS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肝素成功接枝到P(LLA-CL)表面;血液相容性实验显示肝素化材料复钙时间全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材料在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处理后抗凝血性能改善,血液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32.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前后的凝血与纤维蛋白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在高压氧舱治疗同时结合东菱迪芙(又名巴曲酶)溶栓药物在治疗的不同时间段,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30例经巴曲酶溶栓药物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天、4天、6天及6天以上共4次抽取枸橼酸抗凝血,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 突发性耳聋患者用东菱迪芙巴曲酶治疗,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TT、P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结论 TT、PT、FIB检测可作为巴曲酶溶栓药物治疗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凝血分子标志物和常规凝血指标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蛋白C(P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与健康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F1 2、TAT、D-D、vWF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而PT、APTT、TT、PC和A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凝血酶原活性增强,凝血酶生成增多,纤溶活性增强,抗凝系统活化不足,同时内皮细胞损伤在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系统激活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F1 2、TAT、D-D、vWF等凝血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指标,而常规的凝血指标不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4.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一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杀鼠剂,而氟乙酰胺中毒易导致多种脏器功能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并造成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等。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对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56例随机分成2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研究组采用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时间、完善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局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 0. 05);麻醉后,研究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麻醉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恢复时间、镇痛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对老年手术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中药材远志发挥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和溶剂萃取法得到远志不同极性部位,以阿司匹林溶液作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8 d,使用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筛选并比较远志抗凝血作用有效部位。采用HPLC和GC-MS分析对上述不同极性部位,观察其化学成分差异。结果:阿司匹林、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提物均能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按抗凝血活性的强弱排列: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提物。HPLC分析结果显示,正丁醇部位与乙酸乙酯部位在口山酮区与糖酯区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明显丰富其他部位,且乙酸乙酯部位中保留时间为29.18 min的峰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结论:远志药材的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抗凝血活性优于传统水提物,其抗凝血作用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口山酮区与糖酯区,而油酸、亚油酸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狭窄或压迫已有普及趋势,但支架治疗术后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的选择尚无共识。针对非血栓性、急性血栓性和慢性血栓性髂静脉狭窄或压迫这三种不同情况,患者术后用药方案和预后也不尽相同。非血栓性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抗凝、抗血小板策略,支架通畅率均较满意;急性血栓性患者以抗凝为基础,联用抗血小板药能否额外获益有待进一步探讨;而慢性血栓性患者在不同用药策略下预后均较差。本文就患者术后不同用药方案作一综述,以期为最佳用药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凝血功能变化对感染的诊断及转归的意义。方法取患儿感染期标本,分别以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胶体金法等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活性(AT:A)、D-二聚体(DD)等凝血及抗凝指标。结果感染患儿的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AT:A与DD的结果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组与非D IC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凝血指标特别是AT:A和DD的检测可作为D IC前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