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91篇
  免费   2610篇
  国内免费   1901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840篇
妇产科学   356篇
基础医学   2171篇
口腔科学   710篇
临床医学   7441篇
内科学   4011篇
皮肤病学   418篇
神经病学   1277篇
特种医学   20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3889篇
综合类   15623篇
预防医学   5818篇
眼科学   599篇
药学   5971篇
  44篇
中国医学   6024篇
肿瘤学   1394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752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895篇
  2019年   1044篇
  2018年   1000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888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2616篇
  2013年   1995篇
  2012年   2429篇
  2011年   2592篇
  2010年   2536篇
  2009年   2540篇
  2008年   2388篇
  2007年   2695篇
  2006年   2571篇
  2005年   2514篇
  2004年   2413篇
  2003年   2054篇
  2002年   1758篇
  2001年   1721篇
  2000年   1810篇
  1999年   1958篇
  1998年   1722篇
  1997年   1745篇
  1996年   1696篇
  1995年   1389篇
  1994年   1335篇
  1993年   998篇
  1992年   934篇
  1991年   866篇
  1990年   816篇
  1989年   659篇
  1988年   353篇
  1987年   304篇
  1986年   258篇
  1985年   251篇
  1984年   196篇
  1983年   173篇
  1982年   174篇
  1981年   146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85篇
  1978年   64篇
  1977年   28篇
  1965年   32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为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2-2011)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为修订标准、更好地应用标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山西、江苏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共3类机构以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情况,分析成效,归纳修订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和重点行业知晓该标准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6.50%,接受过该标准培训的分别占93.56%、63.83%.比较3类机构掌握程度,不同级别爱卫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重点行业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地市级/省直管市级的要高于县区级;不同资质PCO公司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服务能力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要高于无资质的.在标准知识方面,爱卫组织掌握定性指标的正确率总体低于其他机构和重点行业,各类机构和重点行业的组内没有差异.爱卫组织和疾控机构100%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卫生城市(区、县)创建(93.96%)、开展本地蝇类防治达标考核(74.16%)、举办相关技术培训(69.80%);PCO有94.4%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用于与政府或单位签订购买服务的合同条款(85.56%)、作为服务考核的依据(占82.22%)、举办相关技术培训(71.11%);重点行业中有86.5%了解到《标准》对工作场所有要求,其中有96.4%使用了《标准》.应用标准后,83.76%机构认为对业务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86.02%机构和用户认为可促进环境好转,97.16%机构认为该标准能满足蝇类防治工作需求.至于对标准修定的需求,90.21%被调查机构认为可以不修订标准,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存在组间差异,省级、地市级(含省直管市)疾控中心人员认为需要修订的较区县级多,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标准执行、修订和使用方面的开放性调查,共归纳出10条建议.总体调查认为本标准发挥了专业规范作用,各项评价指标大体合适;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应用标准,建议修改时标准语言更通俗化,增加5万以下人口的抽样量,分类制定评价操作指南、不同场所防蝇设施要求等.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评价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院的43例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者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1个月时MMAS-8评分较高[(7.8±1.1)分],3个月时明显下降[(6.2±1.9)分,P0.05],6个月时患者的依从性最高[MMAS-8评分(7.9±1.2)分,显著高于服药3个月时(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34.
金铁锁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制定金铁锁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金铁锁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一年生金铁锁实生苗,以根长、根粗、根重为分级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对种苗进行分级,进一步开展田间栽培试验,观察比较种苗分级移栽后的存活率、产量、生长情况,对划分的等级进行验证。结果金铁锁种苗可分为3个等级,不同等级种苗存活率、产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状况差异明显。一级种苗根长≥17 cm,根粗≥6.5 mm,根重≥2.8 g;二级种苗:根长≥13.5 cm,根粗≥5.5 mm,根重≥2.0 g;三级种苗:根长≥10.00 cm,根粗≥4.0 mm,根重≥1.0 g。结论制定的种苗分级标准可用于金铁锁生产中的种苗选择。  相似文献   
35.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基础理论,探讨中药健脾固肠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调节肠道Treg/Th17细胞的平衡,抑制肺癌侵袭及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混悬液2 mL(1×10~6/mL),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8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荷瘤组、化疗组及中药+化疗组,每组6只。造模成功后进行干预,化疗组和中药+化疗组连续3 d腹腔注射顺铂溶液液(0.1 mg/d),荷瘤组连续3 d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NaCl溶液。从第1天起中药+化疗组予以健脾固肠方0.6 mL/d灌胃,荷瘤组和化疗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0.9%NaCl溶液灌胃。18只小鼠于干预21 d后取材,测定3组肺癌小鼠体质量、种植瘤的瘤质量、肺转移灶个数;高通量测序法测试小鼠肠道菌群;RT-PCR实验分析小鼠小肠淋巴组织Th17和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化疗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化疗组抑瘤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化疗组的肺转移抑制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组比较,中药+化疗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Chao1、shannon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化疗组小鼠肠道免疫指标FoxP3、RORγt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健脾固肠方可能通过增加肺癌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肠道Th17/Treg细胞平衡,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改善机体免疫,进而抑制肺癌小鼠肺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施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浙贝母氮肥的科学施用及重庆地区的迁地引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的5种浓度水平即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为15∶0(N1),12∶3(N2),7. 5∶7. 5(N3),3∶12(N4),0∶15(N5)处理下,引种栽培的浙贝母生长及生理生化、土壤因子、生物碱含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与不施氮(CK)处理组相比,不同氮素营养配施对浙贝母生长和品质均有显著提高,相互间存在差异。其中,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增加:①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3∶12时,株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达到最大,较CK组分别增加了9. 27%,206. 62%;②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0∶15时,叶长,叶宽,茎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产量达到最大,分别高于CK处理组14. 02%,16. 44%,13. 68%,40. 75%,45. 31%,41. 72%,77. 70%,14. 70%,24. 61%/47. 39%;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③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7. 5∶7. 5时,叶形指数、可溶性蛋白含量、贝母辛含量/产量、贝母素乙产量、鳞茎干重均达到最大,分别高于CK处理组2. 54%,5. 92%,21. 76%/54. 55%,60. 61%,26. 93%;④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12∶3时,类胡萝卜素含量、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贝母素甲含量/产量、贝母素乙含量、贝母素(甲+乙)含量/产量、贝母素(甲+乙)+贝母辛含量/产量、鳞茎湿重均达到最大,分别高于CK处理组45. 39%,45. 31%,271. 38%,67. 45%,39. 82%/64. 87%,36. 01%,38. 90%/63. 80%,37. 03%/61. 57%,20. 29%。结论:较高比例的铵态氮利于浙贝母的生长;而较高比例的硝态氮利于浙贝母鳞茎的生长以及代谢产物生物碱的积累。氮素配比施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12:3)较单一形态氮素更有利于提高浙贝母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