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80篇
  免费   2610篇
  国内免费   1901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840篇
妇产科学   356篇
基础医学   2171篇
口腔科学   710篇
临床医学   7436篇
内科学   4011篇
皮肤病学   418篇
神经病学   1277篇
特种医学   20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3888篇
综合类   15623篇
预防医学   5816篇
眼科学   599篇
药学   5969篇
  44篇
中国医学   6023篇
肿瘤学   1394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895篇
  2019年   1044篇
  2018年   1000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888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2616篇
  2013年   1995篇
  2012年   2429篇
  2011年   2592篇
  2010年   2536篇
  2009年   2540篇
  2008年   2388篇
  2007年   2695篇
  2006年   2571篇
  2005年   2514篇
  2004年   2413篇
  2003年   2054篇
  2002年   1758篇
  2001年   1721篇
  2000年   1810篇
  1999年   1958篇
  1998年   1722篇
  1997年   1745篇
  1996年   1696篇
  1995年   1389篇
  1994年   1335篇
  1993年   998篇
  1992年   934篇
  1991年   866篇
  1990年   816篇
  1989年   659篇
  1988年   353篇
  1987年   304篇
  1986年   258篇
  1985年   251篇
  1984年   196篇
  1983年   173篇
  1982年   174篇
  1981年   146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85篇
  1978年   64篇
  1977年   28篇
  1965年   32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目的:研究服用硫唑嘌呤(AZA)中国肾移植患者红细胞(RBC)内活性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嘌呤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89例中国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关联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AZA剂量和TPMT活性对RBC内6-TGNs浓度的影响,并应用SPSS v20.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89例中国肾移植患者RBC内6-TGNs浓度呈非正态分布(P<0.000 1),6-TGNs浓度中位数为167.60(四分位间距,108.10~300.80) pmol/8×108 RBC,个体间差异约24.3倍。关联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TPMT活性对6-TGNs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AZA剂量与6-TGNs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s=0.307 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BC内6-TGNs浓度与AZA剂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TPM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ZA剂量和RBC内TPMT活性协同影响嘌呤类药物活性代谢物6-TGNs浓度,进而影响该类药物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C1(FOXC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手术的TNB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1日。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有复发、转移或随访10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的患者,提取乳腺癌原发灶组织RNA进行分析。排除标本不足或RNA提取质控不达标的患者后,最终有59例(27例无复发、转移,32例复发、转移)标本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FOXC1表达量。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itney U检验);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患者年龄及FOXC1表达量(ΔCT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患者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患者比较,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53、Ki67表达和脉管癌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165;χ2=1.923,P=0.165;Z=-1.694,P=0.090;χ2=0.336,P=0.562;P=1.000;P=1.000),但复发、转移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更高[75.0% (24/32)比40.7% (11/27),χ2=7.123,P=0.008]。复发、转移组FOXC1表达量是无复发、转移组的2.7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ΔCT值:4.064±1.392比5.510±1.581,t=3.737,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FOXC1高表达是TNBC患者无复发生存(R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31,95%CI:1.211~5.290,P=0.014),而临床上常用的病理指标,仅淋巴结转移与RFS相关(HR=2.453,95%CI:1.093~5.504,P=0.030)。FOXC1高表达的TNBC患者,其RFS和OS都更差(RFS:χ2=8.419,P=0.004;OS:χ2=4.644,P=0.031)。 结论FOXC1高表达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可以作为TNBC预后细分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JAG1和Notch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在线Oncomine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JAG1和Notch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各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JAG1和Notch3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JAG1和Notch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JAG1和Notch3的mRNA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JAG1 mRNA水平为1.58±0.56,高于癌旁组织的1.23±0.48(P=0.003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tch3 mRNA水平为2.39±0.83,高于癌旁组织的1.95±0.64(P=0.0036)。JAG1和Notch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1.3%(57/80)和80.0%(64/80),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8.8%(7/80)和11.2%(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3). JAG1和Notch3蛋白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267,P=0.017)。JAG1和Notch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显示, JAG1或Notch3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OS短于低表达者(P>0.05)。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JAG1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38.3个月,低于JAG1低表达者的80.4个月(P=0.0394);Notch3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39.3个月,低于Notch3低表达者的80.2个月(P=0.0334),且JAG1和Notch3均高表达者的中位OS最短,为27.3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JAG1表达和Notch3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JAG1和Notch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有望成为临床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肺移植围手术期综合物理干预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接受肺移植治疗的78例肺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干预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肺部综合物理干预方案,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与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肺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肺部综合物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应用急诊切痂植皮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抽取法将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57例四肢烧伤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28例,实验组2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急诊切痂植皮,用常规换药配合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用负压封闭引流术配合治疗。比较常规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吗,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实验和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烧伤患者通过应用急诊切痂植皮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后,临床效果得到有效改善,质量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8.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