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研究天然红心鸭蛋紫杉紫素对人星形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U251人星形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增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法检测,U251细胞浆中钙离子浓度采用LSCM测定。结果:天然红心鸭蛋紫杉紫素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小剂量(0.25μmol·L-1)的紫杉紫素能有效地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并显著提高胶质瘤细胞内Ca2+浓度。结论:天然红心鸭蛋紫杉紫素可以显著抑制U251细胞增殖,且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同时使U251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诱导U25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3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20例,中、重残者9例,死亡4例,其中2例为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后死亡,l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l例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死亡率12.1%。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在临床特征上既有普通动脉瘤的出血特征又有颅内肿瘤的占位特征,还可以表现为缺血特征,临床上易误诊。手术目的在于解除动脉瘤对周围重要结构的压迫、防止再出血并保持足够的脑供血。手术涉及硬膜外充分剥离、载瘤动脉较长时间阻断、组合夹闭及载瘤动脉塑形、血管重建等多种手段,故手术策略是在对颅内血管全面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清除占位效应,而不是简单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小脑幕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29例小脑幕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小脑幕区脑膜瘤中,SimpsonⅠ级切除19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3例,死亡1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27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小脑幕区脑膜瘤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术中对静脉窦的恰当处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4.
脑干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适应证、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2例脑于肿瘤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32例脑干肿瘤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术后患者颅神经症状明显好转22例.变化不明显7例,加重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MRI为脑干肿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精细的术中操作,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脑干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ICA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SAH患者资料,其中3D—CTA及DSA影像学资料由一位神经外科医师和一位放射或介入科医师按双盲原则分析。最终以DSA及手术资料对3D—CTA在ICA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181例蛾H患者,3D—CTA共发现143例共166个动脉瘤,DSA及手术证实动脉瘤144例共170个。3D—CTA对SAH患者中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7.6%,对直径小于2mm的动脉瘤检出率为66.7%,对直径大于2mm的动脉瘤检出率接近100%。此外,3D—CTA还可清晰确切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64排3D—CTA对SAH患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敏感、快捷、无创、经济等优点,与DSA有机结合有助于指导ICAs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6.
热诱导凋亡胶质瘤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热诱导凋亡胶质瘤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探讨其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更强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Inaba法,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作用下,体外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物学特征;分别以不同加热温度处理U251细胞,制备凋亡U251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3H-TdR掺入法和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率.结果 在rmGM-CSF和rmIL-4作用下,小鼠骨髓来源细胞体外培养6~7 d即可诱导出树突状细胞,经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证实细胞表面呈典型树突状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其表达特异性表面标记物CD11c,同时表达功能相关性抗原CD80、CD86和MHCⅡ.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确定热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最佳条件为:44℃处理3 h再常规培养12 h,凋亡U251细胞可更好地负载树突状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激发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 在rmGM-CSF和rmIL-4作用下,经体外成功制备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可热诱导凋亡胶质瘤细胞敏敏树突状细胞疫苗于体外有效激发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肿瘤细胞能力.  相似文献   
37.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例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正中入路手术6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2例。动脉瘤瘤颈夹闭6例,动脉瘤孤立切除2例;脑室出血急性期行脑室外引流3例。随访3个月至2年,三维CT血管造影复查示5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6例。结论 PICA远端动脉瘤以第四脑室内出血或小脑蚓部出血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合并脑积水,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自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主动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本实验旨在观察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分型及其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显微手术夹闭的154例A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瘤顶指向将动脉瘤分为指向前方型、指向上方型、指向后方型、指向下方型和复杂指向型共五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预后良好(GOS4~5分)134例(87.01%),差(2~3分)12例(7.79%),死亡(1分)8例(5.19%)。14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ACoA动脉瘤瘤顶指向复杂多变,根据其瘤顶指向类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一系列实验证实,骨形成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4,BMP41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P4在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BMPd的表达量: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检测在多药耐药细胞株和正常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内BMP4的表达量:通过在多药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BMP4.检测BMP4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通过检测高表达BMP4后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初步筛选出BMPd调节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在胶质母细胞瘤内,BMP4表达量降低:多药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且与对照组相比,多药耐药细胞株的BMP4表达量明显降低,高表达BMP4可以逆转多药耐药:高表达BMP4后,多药耐药相关的基因中,BCL-2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BMP4可以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和G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