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在边缘系统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MMP-2、MMP-9及TIMP-2在35例高、低级别胶质瘤和20例脑良性肿瘤(脑膜瘤)中的表达。结果 ①Ⅲ~Ⅳ级胶质瘤MMP-2、MMP-9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Ⅰ~Ⅱ级胶质瘤MMP-2、MMP-9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脑膜瘤,其两两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②高级别胶质瘤组TIMP-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低级别组,低级别组TIMP-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脑膜瘤组,其两两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③35例胶质瘤和20例脑膜瘤中MMP-2与MMP-9呈正相关(y=0.86,P<0.01),MMP-2与TIMP-2呈负相关(γ=-0.65,P<0.01),MMP-9与TIMP-2呈负相关(γ=-0.58,P<0.01)。结论 ①MMP-2、MMP-9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可能成为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判断指标。②TIMP-2是MMP-2的抑制因子,两者之间失衡是促进胶质瘤侵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2.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此19例中,6例手术经颞下入路,7例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枕下旁正中入路,1例经扩大颞瓣入路。结果9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5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后行瘤体切除,5例患者动脉瘤被成功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1例死亡。3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月~6年,3例行瘤颈夹闭者见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包裹者动脉瘤瘤体增大,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突发破裂导致死亡。结论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中注意对神经及穿支血管的保护,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究人脑胶质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侵袭性生长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NF—κB和uPA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NF-κB及uPA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在52例脑胶质瘤中NF-κB有41例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uPA在52例胶质瘤中则全部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NF-κB和uP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脑胶质瘤中,活化的NF-κB可促进uPA表达.从而促进胶质瘤的侵袭性和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胶质瘤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 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人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 3和VEGF的表达。结果胶质瘤中STAT 3和VEGF的表达水平在高级别(Ⅲ,Ⅳ级)组明显高于低级别(Ⅰ,Ⅱ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STAT 3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TAT 3和VEGF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且两者协同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相关性则提示VEGF基因由STAT 3蛋白调节。抑制STAT 3蛋白通路可能有望成为一条治疗胶质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
Skp2、PTEN和p2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Skp2、PTEN和p2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Skp2、PTEN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Skp2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少,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多,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p2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明显,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少,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不明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中Skp2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09,P〈0.01),PTEN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5,P〈0.01)。Skp2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814,P〈0.01)。结论在胶质瘤中PTEN的缺失突变导致Skp2在胶质瘤中表达升高,进一步促进p27的泛素化降解,使p27表达降低,失去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从而促进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和增殖。  相似文献   
46.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一系列实验证实,骨形成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4,BMP41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P4在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BMPd的表达量: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检测在多药耐药细胞株和正常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内BMP4的表达量:通过在多药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BMP4.检测BMP4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通过检测高表达BMP4后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初步筛选出BMPd调节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结果:在胶质母细胞瘤内,BMP4表达量降低:多药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且与对照组相比,多药耐药细胞株的BMP4表达量明显降低,高表达BMP4可以逆转多药耐药:高表达BMP4后,多药耐药相关的基因中,BCL-2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BMP4可以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和G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应用脑胶质瘤干细胞抗原制备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反复冻融法获得源于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的肿瘤干细胞的胞溶物,和源于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DC共培养,获得胶质瘤干细胞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疫苗表面标志变化;CCK-8法检测其促T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对胶质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干扰素-γ的含量.用热处理U251细胞制备的DC疫苗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胶质瘤干细胞疫苗的CD80、CD86、CD11c和MHC Ⅱ等表面标志表达显著提高,具有更强的促T细胞增殖能力(P<0.01),对U251细胞特异性靶向杀伤率随效靶比的提高而增加,最高为(78.508±4.156)%,相应的干扰素-γ分泌水平也达到最高.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疫苗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特性.  相似文献   
48.
显微手术不同术式治疗嗅沟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39例,分别采用经双(单)侧额下入路21例,经翼点(改良)入路10例,经眶额入路6例,经前纵裂半球间入路2例共四种术式切除。结果据脑膜瘤Simpson分级切除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28例,SimpsonⅡ级切除10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肿瘤是嗅沟脑膜瘤根治的有效途径。恰当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肿瘤根除重要保证。术式的选择应结合肿瘤的实际,以肿瘤全切除,减少复发并利于颅底修补重建为目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结合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造影(3D.TOFMRA)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包括3D.FIESTA和3D.TOFMRA),寻找判定责任血管,以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术前检查均认定有责任血管,单纯性动脉23例,其中4例发自小脑上动脉,13例发自小脑前下动脉,6例发自小脑后下动脉,动静脉混合2例,单纯静脉1例。术中证实都存在相应的责任血管压迫颅神经,但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责任血管认定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术中发现同时有静脉血管接触。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联合使用3D—TOFMRA和3D—FIESTA扫描序列可明显提高责任血管的判定率,尤其有利于动静脉血管的鉴别,同时能够显示神经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利于指导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脑干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2例脑干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42例脑干占位性病变均行显微手术,采取颞下入路8例,枕下幕上入路8例,乙状窦后入路11例,后正中入路15例。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27例,变化不明显者9例,加重5例,1例桥-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术后呼吸衰竭,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干占位性病变,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