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月龄脑瘫患儿60例,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2、3、4共4个组,每组15例.4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1组患儿在月龄3~4月内开始高压氧治疗,2组患儿在月龄4~6个月进行高压氧治疗,3组患儿在月龄6个月以上进行高压氧治疗,4组患儿未给予高压氧治疗.共给予40次HBO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持续到1岁.分别在治疗前及1岁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智能评估,计算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发育商及总发育商.结果 1岁时,4组患儿GMFM、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中1组[(30.55±8.44)分]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2组[(26.43±7.52)分]、3组[(20.88±6.69)分]、4组[(19.14±4.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3、4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高压氧治疗时间窗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具有重要影响.开始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佳,3~4个月内进行高压氧治疗疗效最佳,4~6个月疗效次之,超过6个月则无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同时对两组患儿改良的Ashworth分值(腘绳肌)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中的D、E两功能区及步态参数(健侧及患侧步长、步速)。所有患儿共接受为期12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12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脑性瘫痪儿童分为经颅超声组(33例)及常规治疗组(34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经颅超声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超声治疗,超声强度为1.2W/cm2,每次治疗20min,每周治疗5次。2组患儿疗程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2组患儿N20及P37波潜伏期和波幅,同时采用Von-Frey法测定2组患儿躲避反射阈值。 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N20及P37波潜伏期和波幅、躲避反射阈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周后,发现常规治疗组N20及P37波潜伏期[分别为(18.24±2.80)ms和(35.21±3.89)ms]无显著变化(P>0.05),波幅[分别为(1.26±0.24)μV和(0.97±0.27)μV]有明显提高(P<0.05)。经颅超声组治疗后N20及P37波潜伏期[分别为(16.87±2.66)ms和(34.36±2.70)ms]均明显缩短(P<0.05),波幅[分别为(1.59±0.25)μV和(1.23±0.37)μV]明显提高(P<0.05),并且N20潜伏期及N20、P37波幅与常规治疗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超声组治疗后Von-Frey躲避反射阈值[(1.28±0.82)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与常规治疗组躲避反射阈值[(1.24±0.65)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颅超声治疗能显著缩短脑瘫患儿SEPs潜伏期,提高波幅,提示该疗法有助于改善脑瘫儿童躯体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34.
周进芳  曹菲 《中外医疗》2010,29(35):48-48,50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患儿家长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儿父母精神状况;对实验组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护理指导,针对性交流,疗程1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评家长的精神状况,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家长的精神状况有了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通过对家长进行及时系统的心理干预,改善了家长的精神状况,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对患儿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对儿童初发白血病的检出效率.方法 应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结合XE2100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血常规结果和骨髓穿刺结果,综合分析117例血涂片原幼细胞阳性的儿童初发白血病各项血细胞参数,评价该复检规则对儿童白血病的检出率,并对之进行优选组合.结果 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6条复检规则:血小板计数(Plt)<80×109/L、白细胞计数(WBC)>30.0×109/L、血红蛋白(Hb)<70 g/L、WBC仪器不分类或分类不全、淋巴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可使儿童白血病检出率达99.1%,检出率与原规则1~15条相当.而增加16~23条复检规则,并不能提高儿童白血病的检出率,且不适合于实际应用.结论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之3~5、10~12条,即可有效筛检儿童初发白血病.  相似文献   
36.
曹菲 《现代医学》2011,39(6):638-640
目的:探讨指导家长参与强化训练对纠正痉挛型双瘫患儿尖足步态效果的作用。方法:将5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只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家长参与的强化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盲法评定法对患儿足背屈角被动活动范围、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站立及行走功能项目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无差异(P>0.05)。(2)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足背屈角被动活动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GMFM站立及行走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3)两组治疗后足背屈角被动活动度、GMFM站立及行走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指导家长参与强化训练可更好地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纠正效果,是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并比较磁共振成像及发育量表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作用。方法:73例有早产背景的脑瘫高危儿,在纠正胎龄3月时行头颅MRI检查,定性评价脑白质异常(WMA)程度,并同期应用婴幼儿发育量表中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值评定整体运动情况,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值评定智能水平。随访患儿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对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WMA、PDI、MDI对粗大运动延迟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自高向低排序依次为WMA、PDI、MDI,三者结合与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WMA对坐位和立位发育延迟的预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PDI及MDI。结论:WMA程度、早期整体运动及智能水平均和粗大运动完成时间有显著相关性,MRI结合发育量表可提高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8.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导致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Maternal inherited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induced deafness,Maternal inherited AAID)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导致携带此突变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mAn)高度敏感而使听觉细胞功能障碍继而产生耳聋的主要因素。但是部分携带mtDNA12SrRNAA1555G或C1494T突变的家庭内或家庭间的母  相似文献   
39.
正脑性瘫痪(脑瘫)是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期发育中的脑受到了非进展性的损伤,由此引起的患者活动及姿势障碍,并常伴随感觉、理解力、认知、交流及行为异常,以及癫痫、骨骼肌肉等继发性病症~([1])。美国报告本国1997—2008年,3—17岁儿童脑瘫的发病率约为3.9‰~([2]),我国虽无明确发病率数字,但官方报道2011年全国脑瘫人口接近500万人。脑瘫及并发症可导致多种疼痛问题的发生,同时为治疗肢体及智力  相似文献   
40.
宣虹 《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724-3726
目的研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年龄1~5岁)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水疗法、药物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疗程均为21 d。分别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患儿运动功能,婴幼儿发育量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评分[(71.27±10.58)、(65.18±6.83)分]和MDI评分[(58.74±9.13)、(51.98±6.35)分]均较治疗前[(56.09±6.86)、(54.27±10.58)分,(42.53±6.27)、(40.38±5.16)分]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2.72,P〈0.05)。结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