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英瑞  陈丽梅 《内科》2007,2(5):740-742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结果CD34 病例的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CD34-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难治病例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 AML的CR率与Ly-AML组相近,而Ly AML组的难治病例发生率较Ly-A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 、CD38 、HLA-DR 各组与其阴性对照组的CR率、难治性病例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34 AMLCR率低,难治病例发生率高,CD34是影响AML预后不良的因素。Ly AML组难治病例发生率显著高于Ly-AML,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3.
小剂量阿糖胞苷体外诱导HL-60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HL-60细胞定向分化的特征,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诱导HL-60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分别于Ara-C 10mg/ml处理后0,2,4,6,8天收集HL-60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3、CD14、CD15、CD11b的表达,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2)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段bcl-2的表达;(3)细胞涂片瑞氏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1)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S期细胞逐渐减少,而G0/G1期细胞逐渐增加,HL-60细胞增殖受抑;(2)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HL-60细胞部分向单核细胞、部分向粒细胞分化;(3)抗凋亡因子bcl-2在mRNA水平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4)药物作用下,HL-60细胞形态学渐出现分化或凋亡的特征。结论 HL-60细胞经小剂量Ara-C诱导作用后,既有向单核,也有向粒细胞分化;小剂量Ara-C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其细胞凋亡作用甚或细胞毒作用可能更为明显,不失为临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安全而可靠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L)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生物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MALT-L并文献复习。结果: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MALT-L的临床发病率低,易被忽视,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随病程发展,可进一步向中高度恶性淋巴瘤演变。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MALT-L是一组有独特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深入认识该组疾病有助于提高该病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提高对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认识及诊治.方法 报告1例HPS合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同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慢性AA史20 a余,此次入院病程中出现持续高热,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高铁蛋白血症和高乳酸脱氢酶血症,骨髓示增生极度减低,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易见,诊断HPS合并AA,并继伴发严重感染,经刺激骨髓造血、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 HPS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合并AA极为少见,造血功能进一步减退,治疗困难,早期诊断和相应治疗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最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是2008年WHO淋巴肿瘤病理分类中一个较新的亚型。病因不清,其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免疫及遗传学特征,并排除其它特指型T细胞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新藤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抑制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0.5~20μg/ml新藤黄酸处理MCF-7细胞72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MCF 7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Fas、Fas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5~20μg/ml新藤黄酸均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63 μg/ml。0.5~3.0μg/ml新藤黄酸即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凋亡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0.5μg/ml新藤黄酸处理MCF 7细胞48h后早期凋亡率为3.7%,总凋亡率为7.2%,72h早期凋亡率为6.7%,总凋亡率为13.7%;3μg/ml新藤黄酸48h后早期凋亡率为69.5%,总凋亡率为71.7%,72h早期凋亡率为76.9%,总凋亡率为81.5%。0.5、1.0、1.5 μg/ml新藤黄酸导致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的细胞比例升高,促凋亡相关蛋白 Fas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上升,Fas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大,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则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 新藤黄酸通过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与死亡受体及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测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端粒相对长度,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ZAP-70蛋白、CD38表达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突变等临床因素的关系,以初步探讨端粒长度在CLL预后中的意义。选35例外周血或骨髓CLL细胞占80%及以上的CLL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1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测定患者及对照者的端粒相对长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ZAP-70蛋白及CD38的表达,多重PCR技术测定IgVH基因突变。结果表明:35例患者总平均端粒相对长度为0.384,正常对照为0.443,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的长短与CLL分期及IgVH突变状态相关,BinetB、C期患者平均端粒相对长度较BinetA期患者短(p=0.001);IgVH无突变患者较有突变患者平均端粒相对长度短(p=0.015);未发现端粒的长度与患者性别、年龄、ZAP-70蛋白及CD38表达关联(p0.05)。结论:端粒长度可用于CLL的预后判断,结合端粒长度及IgVH突变状态等可以更好地对CLL预后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