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肿瘤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光动力疗法(PDT)是近年来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技术,随着国产光敏药物血卟啉衍生物(HpD)产业化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院自2004年2月引进该项技术以来,采用国产血卟啉注射液(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pD-PDT)治疗多种恶性肿瘤26例,18例随访6个月,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黎容清  刘立义 《微创医学》2002,21(4):565-566
晚期食管癌、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使患者进食困难,甚至无法进食,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既往对食管狭窄多采取气囊扩张、高频电刀、激光等方法,但疗效不理想.对食管瘘采用胃管鼻饲营养、静滴抗生素或胃造瘘术等方法,也能使瘘口封闭,但患者多在短期内死亡[1].  相似文献   
34.
目的与方法:本文报告了应用激光或/和冷冻手术为主治疗各种体表恶性肿瘤66例;结果:表明激光、冷冻手术对这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绝大多数皮肤癌可通过1 ̄2次激光凝固气化术而痊愈,并保证了受螺器官的功能和美容的要求;结论:冷冻对较大癌癌患者,特别浊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疗效更佳,冷冻后或冷冻瘤苗埋藏术后激发的冷冻免疫效应对防止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消除已有的转移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磷酸已糖异构酶(PHI)在50~60年代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只是随着对肿瘤免疫认识的提高和放射免疫方法的引入,此酶一度被遗忘。本文作者通过检测各种胃肠道肿瘤病人血清PHI 活力,并与组织多肽抗原(TPA)和癌胚抗原(CEA)相比较,重新评价PHI 作为胃肠道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本实验共包括受检经病理证实,按TMN 方案分  相似文献   
36.
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其临床表现与鼻咽癌相似,在病理诊断上,因部分病理形态也与鼻咽癌相似,易引起误诊,现报告3例误诊病例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性,31岁。因回吸性涕血并右上颈部肿物1个月于1993年3月6日入院。体检:右上颈部肿物6cm×9cm...  相似文献   
37.
根治术前后肿瘤细胞在骨髓中播散的自动显微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泌尿系肿瘤患者根治术前后骨髓中散在的微转移肿瘤细胞。方法术前及术后采集肾癌、前列腺癌和尿道膀胱癌共102例患者的骨髓标本,应用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自动显微图像对比检测分析。结果根治术前后骨髓中微转移肿瘤细胞检出率密切相关(P<0.005),术前肿瘤细胞总检出率为31.4%,术后为34.3%,无显著性差别(P=0.65);三种泌尿肿瘤患者根治术前后检出率比较亦均无明显差别(P=0.70P=0.10P=0.59)但术后检出的肿瘤细胞数多于术前者(总数分别为64和44),3个以上阳性细胞仅在术后出现,两次阳性的细胞数均值分别为1.31±0.48和1.95±1.02(P=0.0099)12例患者手术8天后检出细胞数(22)明显多于术前者(7),P=0.01。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作为检测骨髓中隐蔽的微转移肿瘤细胞的敏感标准方法,根治术前后检出率虽无明显改变,但术后及手术8天以后检出细胞数明显多于术前者,提示手术可能会促使肿瘤细胞在骨髓中的播散。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吸活检术(EUS-FNA)和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诊断纵隔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病变的患者行EUS-FNA或EBUS-TB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1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为81.3%(13/16),其中行EUS-FNA2例,诊断率为100%(2/2);行EBUS-TBNA 14例,诊断率为78.6%(11/14)。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1例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81.3%(13/16)和68.8%(11/16)。通过离心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8.5%(5/13)。结论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离心后的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9.
老年与中青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对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行性,为无痛内镜检查在老年患者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40例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壮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用药量、术后恢复时间、镜检结果等指标。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安全地完成无痛结肠镜诊疗,检查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技术安全可靠,检查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下形态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胃镜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CT征像、内镜特征及病理.结果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大于40岁的人群比例较高,达70%.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以上腹痛和上消化道出血为主.CT征像表现为局限增厚型、局限肿块型、弥漫增厚型和未见异常型.胃镜缺乏特异性表现,形态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溃疡型、肿物型和小结节型等.难于同胃癌等其他胃部疾病鉴别.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和CT征像均缺乏特异性.胃镜下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胃镜下多点取材和深度活检可提高胃镜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