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质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ES治疗在脑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大鼠再分为治疗1,3,7,14 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参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于MCAO后第3天开始治疗.电刺激组以表面电极刺激偏瘫侧前肢,FES参数设置的强度以前肢能发生明显的伸腕、伸趾动作为宜.安慰刺激组将FES治疗仪的治疗电极放在偏瘫侧前肢伸肌群的运动点上,但关闭电源不予以电刺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给予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鼠脑梗死侧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治疗3 d后,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NS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 d和14 d后,电刺激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但安慰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mNSS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电刺激组大鼠脑梗死侧周围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的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S治疗脑梗死早期大鼠偏瘫肢体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FES治疗可促进梗死灶周围nestin的表达,这可能说明了FES治疗的另一个分子机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electric stimulation(FES) on 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and expression of nestin around cerebral infract area of rats with acute stroke.Methods The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of male adult SD rats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method of modified intraluminal filament occlusion.Sixty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odel ra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FES group, placebo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0/group).Three days after MCAO' s surgery, rats in FES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ES device while the ones in placebo stimul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FES device but without electrical output.Rats in control group had no treatment.All group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4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reatment time:1 d,3 d ,7 d and 14 d (5/subgroup).The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4 time points as mentioned above.Meanwhile,the nestin expression in various time point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 in distant area of ipsilateral cortex of infarction.Results The mNSS sours in FES group is lower than that in placebo simul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the 7 thd and 14thd (P < 0.05 ) ;The expression of nestin-positive cells in distant area of ipsilateral cortex of infarction of rats in FES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in placebo stimul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 < 0.05 ).Conclusions FES ma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neural function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FES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nesitin around cerebral infarct area and it could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FES' s effect.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质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ES治疗在脑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大鼠再分为治疗1,3,7,14 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参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于MCAO后第3天开始治疗.电刺激组以表面电极刺激偏瘫侧前肢,FES参数设置的强度以前肢能发生明显的伸腕、伸趾动作为宜.安慰刺激组将FES治疗仪的治疗电极放在偏瘫侧前肢伸肌群的运动点上,但关闭电源不予以电刺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给予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鼠脑梗死侧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治疗3 d后,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NS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 d和14 d后,电刺激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但安慰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mNSS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电刺激组大鼠脑梗死侧周围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的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S治疗脑梗死早期大鼠偏瘫肢体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FES治疗可促进梗死灶周围nestin的表达,这可能说明了FES治疗的另一个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次治疗对最小意识障碍(MCS)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调节效应,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11例M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3±8.4)岁,平均病程(3.4±0.1)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扫描;随后给予单次tDCS治疗,将阳极固定于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实验。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sham-tDCS)治疗20min,结束后进行第2次rs-f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real-tDCS)治疗20min,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MRI扫描。在每次进行rs-fMRI检查时还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入选患者经单次sham-tDCS治疗后其CRS-R评分、静息态脑功能网络ALFF均无明显变化(P>0.05);经单次real-tDCS治疗后,发现患者默认网路(左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左侧额叶、右侧顶上回)、感觉运动网络(左侧辅助运动区)、皮质下(右侧丘脑、双侧尾状核)ALFF显著增强(P<0.05);而额顶网络(右侧额叶)、听觉网络(双边颞叶)ALFF显著减弱(P<0.05);与单次sham-tDCS治疗后比较,入选患者经单次real-tDCS治疗后其默认网络(右侧前额叶)ALFF显著增强(P<0.05);凸显网络(左侧岛叶)、感觉运动网络(右侧中央前回)ALFF显著减弱(P<0.05)。 结论 MCS患者经单次tDCS治疗后,发现其静息态脑功能网络ALFF活动增强,表明tDCS对神经网络神经元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促进MCS患者意识恢复的神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 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 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 MRI扫描,每次给予rs-f 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顶叶皮质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FES治疗在脑梗死后早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电刺激组、安慰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大鼠再分为治疗1,3,7,14 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参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于MCAO后第3天开始治疗.电刺激组以表面电极刺激偏瘫侧前肢,FES参数设置的强度以前肢能发生明显的伸腕、伸趾动作为宜.安慰刺激组将FES治疗仪的治疗电极放在偏瘫侧前肢伸肌群的运动点上,但关闭电源不予以电刺激,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给予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定,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鼠脑梗死侧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治疗3 d后,电刺激组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NS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 d和14 d后,电刺激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但安慰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mNSS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电刺激组大鼠脑梗死侧周围顶叶皮质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各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远隔区顶叶皮质nestin的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S治疗脑梗死早期大鼠偏瘫肢体可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FES治疗可促进梗死灶周围nestin的表达,这可能说明了FES治疗的另一个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度中心性(DC)研究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 MCI)患者的功能性脑连接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31例VaMCI患者和29例正常认知者纳入研究;所有入组者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完成Rs-fMRI扫描,计算脑区DC值的变化;分析DC值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aMCI患者的右侧内侧前额叶和右侧后扣带回的DC值降低(P<0.05),左侧顶上小叶和左侧中央后回DC值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aMCI患者右侧内侧前额叶的DC值与认知功能MoCA值呈负相关(r=-0.890,P<0.001)。结论:VaMCI患者的功能性脑连接存在差异,其右侧内侧前额叶的功能性连接异常可能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华 《医药导报》2009,28(8):1043-1045
目的 评价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注射用丹参灭菌粉末4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qd,po。14 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适当应用脱水药、降血压药、调脂药、降糖药、抗生素及各种对症药物。治疗组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bid,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14和30 d欧洲脑卒中评分(ESS)的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40.0%和53.3%,两组30 d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4和3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3.3%,对照组分别为53.3%和73.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咪哒唑仑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咪哒唑仑)和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记录两组病人在给药前、给药后15min、1h、24h和48h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情况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平稳;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好转。结论小剂量咪哒唑仑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刘慧华  王军 《医学综述》2006,12(22):1350-1352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生物活性磷脂介质。它是在血栓形成初期,由于血小板被激活而产生、释放,它主要通过四种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生物学效应。LPA对神经细胞的发生发展及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均有影响,近年发现LPA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并通过血管痉挛、作用于星形细胞等多种效应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