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杨骆杰  丁婷  周元  覃江江  沈云亨  张卫东 《中草药》2020,51(8):2102-2106
目的研究大头兔儿风Ainsliaea macrocephala内生真菌温特曲霉Aspergillus wentti Y1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薄层色谱(TLC)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及菌丝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学结构;采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及菌丝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异硫赭曲菌素脱水合物(1)、yicathin A(2)、isosulochrin dehydrate(3)、1,6-二羟基-3-甲基-8-甲氧羰基呫吨酮(4)、yicathin C(5)、wentiquinone B(6)、大黄素甲醚(7)、曲霉内酯B(8)、8-羟基-1,3-二甲氧基-6-甲基蒽醌(9)、藤黄绿脓菌素(10)。化合物10对人食管癌细胞株OE19的增殖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5.8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呫吨酮类化合物,命名为2-羟基异硫赭曲菌素脱水合物;化合物10为首次从曲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人食管癌细胞株OE19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析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变化的特征,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改善胆汁淤积、胆汁酸代谢障碍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招募315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组195例和湿热蕴结证组120例,以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所有血清样本进行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比较3种病因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之间“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差异。结果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195例)的初级胆汁酸β-MCA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120例) (P < 0.05),以PBC肝肾阴虚证(55例)尤为显著,其初级胆汁酸GCA、β-MCA以及次级胆汁酸GUDCA、TUDCA、6-ketoLCA、β-UDCA、UDCA水平均显著高于HBC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 < 0.05),CTP-C级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44例)初级胆汁酸CDCA、GCA、CA水平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35例)(P < 0.05);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组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 < 0.05),ALC湿热蕴结证组(31例)的次级胆汁酸NorCA、LCA显著高于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P < 0.05),而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 < 0.05)。结论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胆汁淤积及肝细胞胆汁酸代谢障碍为重,PBC患者尤为显著;而肠道菌群紊乱所致次级胆汁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3.
肝硬化是以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形成的以肝实质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内外血管异常以致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进展至失代偿期以肝功能严重损害为特征,出现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治疗上多为对症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差。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示中医药在防治终末期肝病、促进肝硬化组织重构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现代中医名家认为,肝硬化主要由气阴亏虚(肝、脾、肾)而湿热疫毒内侵,脉络瘀阻所致。肝肾阴虚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主要证候。中医滋肾养肝方剂一贯煎是现代临床治疗慢性肝病肝肾阴虚证的代表方。由清代名医魏玉璞(魏之琇)所创,载于《续名医类案》。临床研究显示一贯煎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减少肝性脑病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实验研究提示一贯煎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综合调节的特征,防治肝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化应激,改善肝脏炎症、提高肝细胞生物合成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轻胶原沉积、改善肝窦血管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有关。文章就近5年来关于一贯煎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舌图像分割是舌诊客观化的关键之一,易受舌体附近嘴唇和皮肤等带来的影响,而增加分割的难度。针对该问题,为确保舌图像分割的准确性,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的舌图像分割方法。方法 首先用标注工具labelme对舌图像进行标注,然后进行Mask R-CNN舌图像分割模型的训练和舌图像分割测试。结果 采用该方法进行舌图像分割,获得的舌体边缘比较准确,并且四个定量评价指标均像素准确度、平均准确度、均交并比、频权交并比均高于84.6%。结论 本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舌体分割效果,能够改善舌体周围的嘴唇和皮肤颜色与舌体颜色接近导致舌体分割轮廓不准确的问题,为舌图像分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对舌诊客观化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分析红景天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大鼠口服红景天颗粒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HPLC-Q-TOF-MS分析技术,选用反相ODS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及IDA扫描模式采集质谱数据,采用PeakView软件获取色谱保留时间以及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定性鉴别红景天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红景天颗粒后的入血成分,分析质谱断裂规律,解析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综合色谱-质谱检测信息,包括色谱保留时间、分子量、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参考相关文献报道,从红景天颗粒中共鉴定出49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苷类、酚酸类、鞣质类、原花青素类以及其他类成分;并对黄酮类、酚酸类、苷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解析。大鼠口服红景天颗粒后,血浆样本共鉴定出26个入血成分,包括4个原型成分(红景天苷、Rhodioloside E、Rhodiooctanoside、Kenposide A)和22个代谢产物,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进行解析。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或为藏药红景天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田赛赛  杨健  刘剑锋  张卫东 《中草药》2020,51(4):829-835
目的收集清肺排毒汤(QFPDT)的主要活性成分、靶标,探讨其靶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之间的联系以及多成分、多靶标的治疗机制。方法从ETCM、TCMID、NPASS数据库搜索QFPDT每味中药的归经、成分和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和分析网络,用DAVID和STRING对靶标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QFPDT里的中药大多数归肺经,其790个潜在靶标中的232个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是共表达的;靶标包含7个两两相互作用的核糖体蛋白;重要靶标富集在病毒感染和肺部损伤2大类疾病通路上,且与HIV病毒的6个蛋白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重要靶标调控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信号转导、翻译等生物学过程的一系列信号通路。结论QFPDT通过多成分、多靶标对机体起到整体调控作用。其首要作用部位是肺,其次是脾;通过调控若干与ACE2共表达的蛋白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信号通路,起到平衡免疫、消除炎症的作用;靶向病毒复制必需的蛋白--核糖体蛋白而抑制病毒m RNA翻译,并抑制与病毒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7.
马兜铃酸为一类硝基菲羧酸。长期食用或服用含马兜铃酸的食物、中药等可导致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病理学改变,造成脏器纤维化以及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结肠腺癌、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等疾病。马兜铃酸I作为其主要毒性成分可直接引发间质性肾病或者脏器纤维化,其活性代谢产物可与DNA形成加和物,引起体内关键肿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诱发癌症。本文主要综述了马兜铃酸的体内代谢过程,患病个体在代谢敏感性中的个性化特征以及马兜铃酸肾病和巴尔干地方性肾病的临床验证研究结果。揭示中药毒性成分的体内代谢过程、易感人群特征、潜在危险性、致病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论证,提供了一个综述性范例。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采用羧酸酯酶1 (hCE1)特异性化学发光探针D-荧光素甲基醚(DME),在人肝微粒体(HLM)体系中测定18种调血脂类中药及12种中药单体对hCE1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在HLM体系中,取不同中药饮片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层(简称酯层)与残留水层及中药单体化合物,分别与hCE1特异性探针DME在37℃条件下共同孵育,通过测定探针底物代谢产物的相对光单位(RLU)值计算酶活力(E_(res)),判断提取物及中药单体对hCE1的抑制程度。结果:绿茶酯层、女贞子水层、干姜酯层、甘草次酸、胡椒水层、决明子水层、红花酯层、决明子酯层、柴胡水层、制何首乌水层、胡椒酯层、蒲黄酯层对hCE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_(res)20%),质量浓度为20μg·mL~(–1)时hCE1酶活力分别为0.35%、 0.89%、 3.69%、 5.26%、 5.64%、 6.34%、 7.79%、12.04%、13.70%、15.35%、16.66%、18.89%。结论:绿茶、女贞子、干姜、甘草、胡椒、决明子、红花、柴胡、制何首乌、蒲黄中的化学成分对hCE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服用这些药物或食物,如饮茶时,需要注意其羧酸酯酶抑制作用会影响hCE1参与代谢的药物的血药浓度及药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及其组分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全方组(3.03 g/kg)、下瘀血汤组分组(乙酸乙酯部位萃取液,0.65 g/kg)及吡格列酮组(10 mg/kg),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给予蛋氨酸-胆碱充分(MCS)饲料,其他组小鼠给予MCD饲料诱导NASH模型,连续6周。造模第4周起,各药物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收集肝组织,分离血清。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脂滴沉积。PCR检测肝组织脂质代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Dgat2、脂滴包被蛋白2(PLIN2)、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IDEC)、白细胞分化抗原簇36(CD36)、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LCAD)]、炎症[F4/80、CD11b、CD1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CD34、内皮糖蛋白(ENG/CD105)、E-选择素(E-sele)、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TG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HE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脂肪变,大量脂肪空泡,肝细胞气球样变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且NAS积分4分;油红O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有大量红色脂滴沉积。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分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下降(P0.05),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小鼠血清AST水平及肝组织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两组肝组织脂肪变、炎症浸润以及脂滴沉积明显改善,且NAS积分和油红O染色阳性表达面积占比均显著降低(P0.01)。组分组ALT和AST水平、全方组AST水平较吡格列酮组明显降低(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基因Dgat1、PLIN2、CIDEC、CD36、FATP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ACO与LCA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炎症相关基因F4/80、CD11b、CD11c、TNF-α及TGF-β的mRNA表达,以及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VEGFR2、vWF、CD31、CD34、E-sele、VCAM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脂质代谢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与组分组Dgat1、Dgat2、PLIN2、CIDEC、CD36及FATP3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LCAD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下瘀血汤全方组ACO 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P0.01);炎症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F4/80、CD11b、CD11c及TNF-α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组分组TGF-β 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P0.01);血管新生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VEGF、VEGFR2、vWF、CD31、CD34、E-sele、VCAM、CD105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下瘀血汤及其乙酸乙酯部位组分可有效治疗MCD诱导的小鼠NASH,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