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减少导致某段结肠壁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的缺血性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其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有腹痛、便血及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确诊较为困难.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误诊率高,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近三年收治的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细菌性肝脓肿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军  胥明  龚镭 《吉林医学》2010,31(32):5793-5794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7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合并胆道疾病,54例合并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单纯使用抗生素18例,经皮穿刺抽吸45例,经皮置管引流8例,5例患者先通过内镜技术解决胆道问题,然后采取经皮穿刺抽吸。结论:目前细菌性肝脓肿发病因素已改变,糖尿病基础上的胆源性感染占重要地位,隐源性细菌性肝脓肿有上升趋势,治疗方法以抗生素合并经皮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为主。  相似文献   
23.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和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由Kaizser于1937年首先报道,迄今世界文献报道约300余例[1].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成人多在30~50岁之间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腹水或特殊食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其恶性度高,年生存率低,如何提高疗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新近治疗手段及循征医学的发展为提高胰腺癌生存期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就胰腺癌的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26.
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利用电流刺激神经系统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难治性抑郁症和强迫症等的治疗中,并因其安全、经济、耐受性好、副作用少等优势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神经电刺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和实验临床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激活胆碱能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路等在炎性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现将神经电刺激在抗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以期为抗炎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检测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ANC1的12-脂氧合酶(12-lipooxygenase,12-LOX)表达,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ANC1中12-L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12-LOX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30例胰腺癌组织12-LOX表达阴性8例,弱阳性7例,强阳性15例,总阳性率为73.3%.SW1990和PANC1细胞均表达12-LOX.阳性表达的胰腺癌组织及两株胰腺癌细胞株均表达12-LOX mRNA,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不表达12-LOX mRNA及蛋白.胰腺癌组织12-LOX强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12-LOX在胰腺癌中表达上调,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共收集血吸虫肝硬化患者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例,行Child-pugh分级:A级27例(A组),B级31例(B组),C级22例(C组)。1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Ⅰ、Ⅲ型胶原和血浆PAI-1的变化。结果:血吸虫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中PAI-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随肝硬化进展,血浆PAI-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加,C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为(51.48±2.83)μg/L,B组为(40.39±2.64)μg/L,A组为(25.67±1.43)μg/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I-1在肝硬化进展中持续上调,可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血浆PAI-1和Ⅰ、Ⅲ型胶原与肝硬化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普通人群的发生率在5%左右,高危患者的发生率可达30%~50%[1].虽然约90%的PEP属于轻型,但仍有约10%的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预防PEP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能否降低PEP的发生率、减轻PEP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44岁,进食后梗噎感、反酸烧心半个月余.患者未曾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铁剂等,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6 cm以下食管四壁见条索状充血糜烂灶,齿状线清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见边缘清晰的棕黑色色素斑块,最大径为0.1~0.4 cm,主要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食管及十二指肠降部未见色素沉着,胃体见散在片状糜烂,见图1.活组织病理检查示:黑变胃黏膜内见大片含有色素的细胞聚集于中下层固有膜内,腺上皮形态正常,色素细胞群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色素细胞密集成片,呈弥漫分布,见图2.免疫酶标:S-100蛋白(+),人黑色素瘤抗原-45(human melanomablack-45,HMB-45)(+),黑色素-A(+),CD68(+).病理诊断:胃黏膜黑色素细胞浸润伴轻度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