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上海市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流行特征,并将之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浸润性子宫颈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收集的子宫颈癌发病资料,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对上海市1973至2006年浸润性子宫颈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浸润性子宫颈癌居上海市女性恶性肿瘤第14位,2002至2006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浸润性子宫颈癌病例1913例,浸润性子宫颈癌粗发病率为5.72/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7/10万。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在绝经期前、后呈现双峰现象。1973至2006年,浸润性子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共下降了86.43%。阶段趋势分析显示,自1996年始,上海市区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由降转为升,小于35岁组发病率在1973~2006年间呈现持续的显著上升趋势,45~54岁组标化发病率也从1996年始由之前的下降转为上升。上海是浸润性子宫颈癌低发地区,但也出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年轻浸润性子宫颈癌上升趋势。结论:上海市浸润性子宫颈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1996年开始,浸润性子宫颈癌发病率由下降转为上升,主要是由45~54岁组发病率上升和小于35岁组发病率快速持续上升所致。未来子宫颈癌的预防应着重控制危险因素和倡导筛检及提高筛查普及率,减少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2.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以预后差、死亡率高著称。由于目前尚缺乏早期发现胰腺癌的有效手段,而患者在确诊后病情进展迅速,现有治疗的有效性十分有限,且关于胰腺癌病因的研究仍有待突破,所以目前胰腺癌仍是一个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3.
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师对癌症疼痛的认识和治疗现状.方法:2007年1-3月对上海市106所二、三级医院1 982名医师进行癌痛治疗知识及治疗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52.3%的医师表示非常了解,比1999年上升了21.6个百分点,肿瘤科医师的了解程度明显好于非肿瘤科医师; 16.8%的医师对镇痛治疗剂量滴定的3个主要原则回答完全正确,肿瘤科医师回答的正确率高于非肿瘤科医师;强阿片类药物成为医师治疗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应用杜冷丁治疗重度癌痛的比率下降;74.8%的患者通过治疗能使疼痛明显减轻,比1999年上升了25.4个百分点;81.1%的医师肯定疼痛治疗效果,肿瘤科医师对治疗效果更为乐观; 93.3%的医师认为有必要继续开展癌痛治疗知识的培训,其中非肿瘤科医师的需求更高.医院和政策法规限制过严是目前使用止痛药物的主要障碍.结论:医师对癌痛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较1999年有较大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癌痛治疗知识的培训,推广规范性治疗并消除止痛药物的用药障碍.  相似文献   
24.
上海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和时间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上海市 <15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和发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系统收集的儿童恶性肿瘤发病资料,采用儿童肿瘤国际分类(ICCC-3)进行归类,分析2009-2011年上海市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性别、年龄别分布特征,并应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2002-2013年上海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上海市共诊断儿童恶性肿瘤病例460例,占所有部位肿瘤的0.3%,粗发病率为129.0/100万,标化发病率(ASR)为129.6/100万。男童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童,ASR分别为142.1/100万和116.4/100万,男女童发病比为1.2(95%CI:1.0~1.5)。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35.9%,165/460,ASR:47.0/100万),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19.8%,91/460,ASR:25.6/100万)和淋巴瘤(9.8%,45/460,ASR:12.6/100万)。2002-2011年性别、年龄组(0~、5~和1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无明显改变,不同肿瘤[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以及淋巴瘤]发病率也无明显改变。结论 上海市男童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童。白血病、CNS肿瘤和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2002-2011年上海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5.
大肠癌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证明对自然人群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多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基于自然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常用的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方法、目标人群的纳入标准以及筛查周期的制定,总结了国内外大肠癌筛查策略以及进展,对我国大肠癌筛查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6.
目的估计2008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年后其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结果,估计2008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2008年巾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16.9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14. 2%,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21.6/10万.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2008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数约4.5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6.1%,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5.7/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6位。2008年中国15岁以上成年人乳腺癌5年患病数约63.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5年患病数的26.1%,5年患病率为120.8/10万,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首位。中国乳腺癌高发人群为40~70岁年龄组。在未来20年,中国乳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将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乳腺癌居中国女性癌症第2位,与首位肺癌基本持平,其发病和死亡情况在未来20年将越来越严重,重点防控人群。为40~70岁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50岁人群中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按城乡进行分层分析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的关系,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3 175名≥50岁中老年人进行分析。城市(OR=1.22,95% CI:1.17~1.27)及农村(OR=1.11,95% CI:1.05 ~1.18)地区人群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均显著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存在近似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显著相关,并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1988-2007年北京、上海、林州和启东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时间趋势.方法:收集北京、上海、林州和启东4个历史资料比较完整的肿瘤登记处1988-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相应的人口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1988-2007年北京、上海、林州和启东地区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采用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年平均增长百分比分别为2.49%、2.55%、7.04%和4.16%;标化死亡率年平均增长百分比除林州增长4.10%外,北京、上海和启东地区的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1988-2007年,北京和上海这2个城市与林州和启东这2个农村地区相比,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显著;4个地区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村地区上升更快:林州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其他3个地区的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9.
背景与目的: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该研究分析了结直肠癌生存率资料,以促进结直肠癌的防治。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2—2006年结直肠癌登记和生存随访报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和Ederer Ⅱ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OS)和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RS)及其相关人口学和疾病状况特征资料进行分析,以反映上海地区人群结直肠癌的生存现况。结果:纳入分析的上海市2002—2006年诊断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病例分别为16682例和11906例,5年OS分别为48.84%和51.65%,5年RS分别为70.50%和71.31%。各种不同诊断时期别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居住区域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生存率较男性高,>44~54岁年龄段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上皮型肿瘤的结肠癌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结肠癌患者,非上皮型肿瘤的直肠癌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直肠癌患者。过去30年来,上海地区结直肠癌的5年OS和RS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上海市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水平较高,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不同特征人群结直肠癌生存的差异为进一步改善早期筛查和临床诊治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目的]描述和分析上海市与肥胖相关的恶性肿瘤发病趋势,为完善上海市肿瘤防治决策以及评估有关防治措施的效果提供支持依据. [方法]发病率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系统,疾病分类编码采用ICD-10和ICD-O-3.趋势描述和分析采用基于对数线性模型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采用人群归因危险度(PARP)估计与肥胖相关的恶性肿瘤发病数. [结果]无论是从长期趋势(1973-2008年)还是短期变动(2002-2008年)来看,上海市≥50岁女性乳腺癌发病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市区平均每年上升2.34%,郊区每年上升4.00%;无论是全部上海市女性或≥50岁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病水平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动趋势;上海市除郊区女性外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水平均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市区平均每年分别上升2.33%,郊区每年上升2.51%;上海市肾癌发病水平均表现出有波动的明显上升趋势,市区平均每年上升5.20%,郊区每年上升7.57%.短期趋势(2002-2008年)分析表明,上海市除郊区男性外的人群食管及胃贲门腺癌发病水平均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市区平均每年下降10.49%,郊区每年下降2.94%.2009年上海市上述5类肿瘤中肥胖相关发病数为1 431例,发病贡献比例为11.37%,其中子宫内膜癌的肥胖发病贡献最为突出,占子宫内膜癌发病总数的比例为23.41%. [结论]上海市应推动人群肥胖控制、高危人群筛查等多种策略的综合实施以改变与肥胖相关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