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8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26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92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490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85篇
综合类   1635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928篇
中国医学   460篇
肿瘤学   7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阿霉素影响端粒酶活性、端粒酶mRNA表达、细胞周期及周期蛋白表达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改良TRAP—G4法和RT—PCR法检测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端粒酶hTERT和TP1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CyclinB1和CyclinA表达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所有实验浓度阿霉素均可降低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当端粒酶作用底物变为5'-(GGGATr),GGGTT-3’时,端粒延伸反应完全受到抑制;5μg/ml阿霉素作用24h后,hTERT和TP1mRNA表达降低,CyclinB1表达明显增强,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结论:阿霉素抑制端粒酶活性、降低端粒酶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及CyclinB1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诱导鸟嘌呤-四联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阿霉素对三叉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后疼痛(PHN)的镇痛效果。方法对24患者用1%阿霉素直接注射至PHN相应分支的神经干,观察皮肤症状和异常性疼痛,于术后3d、7d、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取得了95.8%的疗效,术后3d有效17例,缓解5例,无改善1例;术后7d有效23例,无效1例;术后3月有效23例,无效病例失访。有效病例在3~24个月内均无复发。结论阿霉素神经鞘内注射后,能有效的消除三叉神经分布区PHN,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以中药组份甘草酸为载体,按照阿霉素与甘草酸的不同比例制备阿霉素-甘草酸分子复合物(ADR-GL复合物),探究其在pH=7.4下的溶解度差异并初步评价其抗肿瘤效果。方法 按照阿霉素与甘草酸摩尔比2∶1,1∶1,1∶2的量(ADR∶GL=2∶1,1∶1,1∶2)投料,采用旋蒸法制备ADR-GL分子复合物并经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分析鉴定所得固体复合物。将ADR-GL复合物溶解于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过夜超声后3000 r/min离心5 min得ADR-GL复合物饱和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阿霉素溶解度。最后,MTT法测定ADR-GL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44+ MDA-MB-231干细胞所占总MDA-MB-231细胞的比例以初步探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ADR-GL复合物中阿霉素1525 cm-1红外光谱吸收峰消失,且DSC分析显示ADR-GL在86 ℃处出现一个明显的新的吸收峰,表明阿霉素可能被甘草酸所包裹而以新的形式存在,称之为“ADR-GL分子复合物”。对照组盐酸阿霉素组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为0.844±0.011 mmol/L,ADR-GL复合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溶解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阿霉素与甘草酸摩尔比为1∶2组溶解度最高,为5.562±0.049 mmol/L,是对照组的6.3倍。此外,与阿霉素对照组相比,ADR-GL分子复合物组对HepG2细胞活力的直接影响及对MDA-MB-231肿瘤干细胞群比负作用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ADR-GL不降低阿霉素抗肿瘤活性,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安全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新颖递药系统。  相似文献   
24.
黄刚  廖建军  黄继贤 《当代医学》2021,27(33):150-151
目的 分析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例,滤泡性淋巴瘤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盐多柔比星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能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si RNA沉默p21基因表达联合表阿霉素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化学合成的针对p21的si RNA序列转染至MCF-7细胞,将MCF-7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抑制组、表阿霉素组、联合组(RNA沉默+表阿霉素)。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MCF-7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Caspase-9、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化程度。结果 p21 si RNA转染后,相对于表阿霉素单独处理组,联合组细胞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Caspase-9、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化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p21靶向RNA抑制联合表阿霉素处理显著促进了MCF-7细胞凋亡,p21可作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后选新靶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甘草甜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甘草甜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防护作用。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甘草甜素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甘草甜素治疗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甘草甜素治疗组予以甘草甜素灌胃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生化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甘草甜素治疗组于用药第6周24h尿蛋白定量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草甜素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优于模型组,且肾组织中NF-κB活性、CTGF水平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甜素可能直接或间接抑制肾组织中NF-κB活化,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聚维酮(PVP)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ADM)对E-J膀胱癌细胞的影响,为开辟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E-J膀胱癌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分3组:PVP组(1%PVP)、ADM组、PVP+ADM组,药物与细胞培养12h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再分别培养24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百分数。结果3组细胞在与药物培养12h后细胞凋亡的百分数分别为2.3%、37.3%、56.7%。生理盐水冲洗再分别培养24h,3组细胞凋亡的百分数分别为3.0%、39.4%、76.4%。结论PVP在体外显著提高ADM抗E-J膀胱癌细胞效麻.其作用机殚可能在于PVP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28.
黄斌  陈志新 《华西医学》2007,22(3):671-674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很多患者就诊时病变已为进展期,其预后较差.对那些已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而言,静脉化疗加支持治疗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支持治疗[1].5-FU、顺铂及阿霉素等都是进展期胃癌化疗的常用药物,但至今还没有一个"金标准"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鼠眶下孔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后,三叉神经功能和三叉神经节细胞病理形态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四个时间点:1周组,2周组,1月组,3月组取材,每时间点6只大鼠。将A、B组分别给予10%NaCl和1%阿霉素的混合溶液10μl眶下孔注射,生理盐水10μl眶下孔注射(B组)每组给药后于1周、2周、1月及3月时测试各组剩余大鼠的触须垫感觉功能,后处死取三叉神经节标本,制作H E染色切片,分别观察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等距随机抽样法记录节细胞总数及异常节细胞率。结果:各组动物感觉功能测试,A、B组同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1),眶下孔内神经周围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溶液后A 1-A 4组节细胞总数呈递减趋势(同组各时间点分别比较,P〈0.01),显著低于B组同时间点(P〈0.01),而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节细胞率A 1-A 4组呈递增趋势(A组各时间点相比(P〈0.01),显著高于B组同时间点(P〈0.01)。结论:大鼠眶下孔内神经周围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后,阿霉素可在高渗盐水的作用下被神经纤维大量吸收并进一步逆行运输到三叉神经节,随着时间的延续引起三叉神经节细胞的渐进性退变。  相似文献   
30.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以往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研究发现EPO受体广泛分布于各种非造血组织,其中包括心脏组织。最近的研究提示,EPO对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阿霉素心肌损害等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