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以及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PCI术的ACS合并糖尿病(DM)的老年患者648例,按入院HbA1c水平分组:A组(HbA1c<6.5%,152例)、B组(6.5%≤HbA1c≤7.5%,245例)和C组(HbA1c>7.5%,251例)。按围术期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组:X组(未使用,351例),Y组(使用,297例)。比较各组术后1年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主要终点事件:A、B、C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X组较Y组发生率高[68(21.9%) vs 33(15.4%),P<0.05];X组中,不同HbA1c水平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存在差异(P<0.01);而Y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要终点事件:X、Y组仅在微量出血事件发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当HbA1c>7.5%时,使用替罗非班能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心肌梗死病史、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吸烟史、HbA1c水平和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是老年ACS合并DM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术前HbA1c水平是ACS合并DM的老年患者PCI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围术期加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但有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以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中的作用,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水化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将2013年1~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介入诊疗的≥65岁冠心病患者60例均纳入研究对象,以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在水化治疗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水化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60例患者,在应用造影剂后48 h,患者肾功能明显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5 d肾功能较48 h明显恢复(P<0.05),但仍未达到造影前水平。全部患者按要求完成水化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为100%。结论 按临床路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落实水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水化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防治造影剂肾病。  相似文献   
23.
Gao Y  Lu X  Cao J  Liu X  Ma C  Fan L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4):462-466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用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用钙拮抗剂(CCB)的疗效。方法选自2000年1月~2011年2月有完整住院资料及门诊随访记录,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21名,其中单用氯吡格雷402例,氯吡格雷联用CCB 619例,其中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547例,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72例;P糖蛋白(Pgp)抑制剂的钙拮抗剂患者357例,非Pgp抑制剂的CCB患者262例。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期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再入院,血管再通术(PCI或CABG),脑卒中,TIA。结果氯吡格雷组和联用CCB组发病密度(全因死亡)分别是50.55/1000、42.02/1000,粗RR 0.83(95%CI:0.55~1.26),调整RR 0.47(95%CI:0.14~1.6),两组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混杂因素进行倾向评分加权后,非二氢吡啶类CCB比二氢吡啶类CCB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SMRW调整OR=1.97(95%:1.2~3.23),P=0.007;氯吡格雷联用CCB组与单用氯吡格雷组加权前后全因死亡率及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代谢途径CCB加权前后全因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联用氯吡格雷及CCB治疗不增加全因死亡及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同代谢途径CCB之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非二氢吡啶类CCB与氯吡格雷联用时比二氢吡啶类CCB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4.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危害大。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肺静脉隔离(PVI)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愈率较高,而在持续性房颤和长时程房颤患者中疗效一般。本综述主要探讨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最新辅助消融策略及其机制,包括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丛)消融、主频率消融、转子消融和与房颤触发相关的其他解剖位点消融。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居家照顾者留置胃管管饲知识及技能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50名老年管饲患者的照顾者进行管饲护理知识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照顾者对管饲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照顾者对管饲护理知识总成绩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01),其中对管饲温度、管饲量、餐具消毒时间、准确判断胃管在胃内方面知识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专业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照顾者对居家留置胃管管饲的知识及技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研究棕色脂肪干细胞(BADSCs)与白色脂肪干细胞(AD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别分离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及肩胛骨下脂肪组织,获得ADSCs与BADSCs,并进行流式分析与多谱系分化鉴定。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ADSCs移植组及BADSCs移植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各组对应细胞直接注入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移植后4周进行心功能检测并利用组织学检测移植细胞的体内分化与血管化作用。结果术后4周,与PBS对照组相比,ADSCs以及BADSCs移植组大鼠心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且纤维化程度显著减弱(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移植的BADSCs成心肌分化数量显著高于ADSC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SCs移植组以及BADSCs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区血管密度均较PBS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ADSCs移植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ADSCs移植组(P〈0.05)。结论不同来源脂肪干细胞移植均具有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作用,虽然BADSCs体内促血管化作用不如ADSCs,但其具有明显的心肌分化能力,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7.
刘玉春  侯惠如 《武警医学》2011,22(4):366-366
胃肠镜检查术是目前诊断胃肠道疾病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常规胃肠镜检查患者常有咽喉部剧烈的刺激感、恶心呕吐、肠管痉挛、扩张致剧烈腹痛等难以忍受的痛苦感,使患者恐惧、紧张,甚至难以忍受致检查失败,并惧怕再次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用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用不同代谢途径他汀的疗效.方法 入选1021例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用氯吡格雷178例,氯吡格雷联用他汀843例[经细胞色素P-450家族3A亚家族多肽4(CYP3A4)代谢的他汀636例和非CYP3A4代谢他汀207例).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期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入院、血管再通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果 单用氯吡格雷组和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组发病密度(全因死亡)分别是6.86‰和3.18‰,RR=2.15 (95%CI:1.39~ 3.33),两组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3,P<0.01);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混杂因素倾向评分后,按1∶1匹配,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组较单用氯吡格雷组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RR=0.42(95%CI:0.19~ 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P<0.01);不同代谢途径他汀匹配前后全因死亡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的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用氯吡格雷;而不同代谢途径他汀(经CYP3A4途径代谢和不经CYP3A4途径代谢)对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用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用不同代谢途径他汀的疗效.方法 入选1021例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用氯吡格雷178例,氯吡格雷联用他汀843例[经细胞色素P-450家族3A亚家族多肽4(CYP3A4)代谢的他汀636例和非CYP3A4代谢他汀207例).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期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入院、血管再通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果 单用氯吡格雷组和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组发病密度(全因死亡)分别是6.86‰和3.18‰,RR=2.15 (95%CI:1.39~ 3.33),两组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3,P<0.01);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混杂因素倾向评分后,按1∶1匹配,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组较单用氯吡格雷组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RR=0.42(95%CI:0.19~ 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P<0.01);不同代谢途径他汀匹配前后全因死亡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联用他汀的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用氯吡格雷;而不同代谢途径他汀(经CYP3A4途径代谢和不经CYP3A4途径代谢)对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0.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间以FUO为首发表现的6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结果69例恶性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06:1,淋巴瘤最多见(占56.5%),肺癌次之(占24.6%)。多部位穿刺活检有助于淋巴瘤明确诊断,淋巴瘤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低于结核病,但差异无显著性;89.7%(35/39)的患者有血象下降改变,其中三系细胞均下降比例最高,占36.4%(14/39),83.9%(26/31)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所有肺癌患者均合并有阻塞性肺炎。结论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淋巴瘤居首位,肺癌其次,仔细寻找线索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