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对策已经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尤其是精神专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2.
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汉族人群中的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发病关系.方法:对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基因型.结果:强迫症组与对照组5-HTTLPR的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L等位基因与强迫症呈正关联(OR=1.929,P<0.05).结论:5-HTTLPR基因多态性的L等位基因与强迫症相关联,是强迫症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3.
国内外有关电休克治疗(ECT)致神经性肺水肿死亡的报道极少,本院近期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根据Yale-Brown强迫量表划分的强迫思维亚型、强迫行为型和混合型强迫症患者在记忆、注意、执行功能上的差异。方法:纳入来自深圳市康宁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2003-03/2004-12的门诊和住院明确诊断为强迫症的患者共61例,根据Yale-Brown强迫量表划分强迫思维型20例和强迫行为型两亚型10例,及混合型强迫症31例。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收集临床学资料,并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记忆、注意、执行功能。①韦氏记忆量表:采用龚耀先教授修订的甲式韦氏记忆量表评估记忆。包括1~100、100~1、累加、记图、再认、再生、联想、触摸、理解、背数10个分测验。根据手册分别计算各测验的量表粗分,最后计算总量表分并查表得出记忆商数。②数字划销测验:由阿拉伯数字构成,分5阶段,分别计算每阶段的划对数目、划错数目、划漏数目、划消测验净分(净分=划对-划错-划漏/2)及失误率=(划错 漏划/2)/划对×100%。反映受试者的注意力集中性和警觉性。③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其主要测定抽象能力、概念形成、选择性记忆和认知过程的转移能力,它反映了额叶的决策执行功能。持续错误数是反映额叶功能的一项最主要的指标。观察指标有:总正确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非持续错误、分类数、总测验次数。结果:参与实验的患者6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强迫思维型20例、强迫行为型10例和混合型强迫症31例患者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差异无显著性(F=0.060~2.687,P>0.05)。②强迫思维型组、强迫行为型组和混合型强迫症组患者的划对数、划错数、漏划数、净分和失误率差异无显著性(F=0.111~2.418,P>0.05)。③强迫思维型组、强迫行为型组和混合型强迫症组患者的总正确数、总错误数、非持续错误、完成分类数和总测次数差异无显著性(F=0.899~1.813,P>0.05),而强迫思维亚型组的持续错误得分较强迫行为型组高(22.67±29.41,16.15±17.61,F=2.292,P<0.05)。结论:强迫症中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亚型的记忆和注意差异无显著性,而强迫思维亚型的执行功能比强迫行为型组差,推测强迫症的执行功能与强迫思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方式.方法用患病行为问卷对47例惊恐障碍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自评.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取向(P/S)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性(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伴广场恐惧的患者在GH(5.71±1.37)、DC(4.16±1.29)因子上显著低于伴广场恐惧的患者(6.57±1.09,4.93±0.73),余差异无显著性(P >0.05).长病程的惊恐障碍患者在AD、AS因子上显著高于短病程患者(P <0.05),余差异无显著性.高教育年限组情感压抑(AI)因子分显著高于低教育年限组.以性别、婚姻、家族史等因素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们应根据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6.
强迫症与社交恐怖症的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对强迫症组、社交恐怖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各 6 0例 )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 ,并分别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患者的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4 6 4± 0 72 )分 ,(4 90± 0 5 9)分 ]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4 6 9±1 0 7)分 ,(4 71± 0 92 )分 ]高于正常对照组 [(4 34± 0 5 8)分和 (3 86± 0 98)分 ;P =0 0 0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5 32± 1 4 4 )分和 (5 36± 1 0 9)分 ]低于正常组 [(5 80± 0 81)分 ;P =0 0 4 ];(2 )多元方差分析 ,强迫症组与社交恐怖症组间及其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方式明显不同 ,强迫症组和社交恐怖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亦不同 (Pillai检验 ,均P =0 0 0 ) ,但两患者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3)两患者组的父母过度保护、拒绝和惩罚等变量、EPQ神经质和精神质变量 ,与中间型和 /或不成熟防御机制变量显著相关。结论 强迫症、社交恐怖症与正常对照三组间的防御方式明显不同 ;防御机制的使用与患者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CST)和连续操作测验(CPT),对47名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在WCST中,惊恐障碍患者组的总测验次数和随机错误数[分别为(76.9±28.9)次和(30.5±21.9)次]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4.1±26.1)次和(18.7±15.6)次(均P<0.05)];正确反应数和分类数[分别为(24.1±2.8)次和(4.8±0.6)次]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0)次和(5.0±0.0)次](P<0.05~0.01);持续错误数[(22.3±12.1)次]与对照组[(20.4±12.9)次]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惊恐障碍患者组CPT四项指标[CPT、CPT1、CPT2和CPT3分别为(30.3±4.2)次、(10.4±2.2)次、(9.2±1.9)次和(10.6±1.4)次]与对照组[CPT、CPT1、CPT2和CPT3分别为(31.0±2.2)次、(10.7±0.8)次、(9.2±1.7)次和(10.9±0.3)次]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执行功能缺陷,而注意功能未受损害。  相似文献   
28.
惊恐障碍的维持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显示,88%以上的惊恐障碍(PD)呈慢性病程,表现为常有惊恐发作,病情时好时坏,因此,PD患者的维持治疗十分重要。1维持治疗的时间 不同学者对惊恐障碍维持治疗所需时间长短意  相似文献   
29.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对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社交焦虑症状、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SPH组 5 0例和正常对照 (NC)组 6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 (SAD)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结果 :SPH患者的FNE和SAD分 (分别为 113 3± 13 2和 2 0 2± 4 8)显著高于NC组 (分别为 81 7± 17 1和 8 5±4 4)。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P)和精神质标准分 (SP)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组FNE分与SAD、和EPQ的SN显著正相关 ,与EMBU各因子分相关不显著。结论 :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30.
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方式。方法用患病行为问卷对47例惊恐障碍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自评。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取向(P/S)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性(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伴广场恐惧的患者在GH(5.71±1.37)、DC(4.16±1.29)因子上显著低于伴广场恐惧的患者(6.57±1.09,4.93±0.73),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长病程的惊恐障碍患者在AD、AS因子上显著高于短病程患者(P<0.05),余差异无显著性。高教育年限组情感压抑(AI)因子分显著高于低教育年限组。以性别、婚姻、家族史等因素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们应根据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