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癔症(HyS)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HyS组30例,正常对照(NC)组66例,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HyS患者投射、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机制分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分别为(3.64±1.45)分,(5.63±2.29)分,(5.33±2.36)分,(4.74±1.27)分]均高于NC组[分别为(2.61±1.09)分,(4.33±2.02)分,(3.86±1.60)分,(3.98±0.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解除、理想化、假性利他、同一化防御机制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压抑、幽默防御机制分、成熟防御因子分和掩饰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PQ结果:HyS患者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和掩饰标准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内-外倾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HyS患者组成熟型防御因子分与EPQ的SP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yS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倾向明显,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后者与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精神质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特点及临床症状与rCBF的关系。方法 对2 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 0版(ICD 1 0 )强迫障碍诊断标准患者和1 5名正常人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显像分析。用耶鲁 布朗强迫评定量表(YBOC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OCD患者两侧丘脑、顶叶和基底神经节的平均放射性计数百分数(PMRC)显著高于正常组;右颞PMRC明显低于正常组;且正常组两侧颞叶和顶叶PMRC值差异非常显著。在强迫恐惧/洗涤、回避组,YBOCS强迫行为分量表评分与右基底PMRC显著正相关(r =0 .70 1 )。结论 OCD患者两侧丘脑、顶叶和基底神经节的血流灌注增加和功能亢进;右颞血流灌注减少和功能低下,两侧颞叶和顶叶血流灌注的不对称性与正常人显著不同,后者的不对称性非常显著;在强迫恐惧/洗涤、回避组,强迫行为与右基底节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有关焦虑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据英美估计,在精神科门诊病人中,焦虑症占6-26%。由于概念的演变,诊断标准的不同,难以得知焦虑症的确切发病数字。 焦虑性神经症一词最先由Freud(1895)提出来,并进行了精辟描述。在当时它包括一组由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组成的综  相似文献   
4.
林雄标  黄明生 《华西医学》1992,7(4):407-408
焦虑症在国外颇为常见,据Gray提示本病在普通居民中患病率接近5%,通常医生每天诊疗的全部病人中约有1/5病例为焦虑症。Freedmen提出心脏门诊中约有10%为焦虑症;尤其急性惊恐发作。一般用抗焦虑药物苯二氮(艹卓)类,如安定等治疗,但苯二  相似文献   
5.
强迫症与社交恐怖症的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对强迫症组、社交恐怖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各 6 0例 )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 ,并分别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结果  (1)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患者的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4 6 4± 0 72 )分 ,(4 90± 0 5 9)分 ]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4 6 9±1 0 7)分 ,(4 71± 0 92 )分 ]高于正常对照组 [(4 34± 0 5 8)分和 (3 86± 0 98)分 ;P =0 0 0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5 32± 1 4 4 )分和 (5 36± 1 0 9)分 ]低于正常组 [(5 80± 0 81)分 ;P =0 0 4 ];(2 )多元方差分析 ,强迫症组与社交恐怖症组间及其与正常对照组的防御方式明显不同 ,强迫症组和社交恐怖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亦不同 (Pillai检验 ,均P =0 0 0 ) ,但两患者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3)两患者组的父母过度保护、拒绝和惩罚等变量、EPQ神经质和精神质变量 ,与中间型和 /或不成熟防御机制变量显著相关。结论 强迫症、社交恐怖症与正常对照三组间的防御方式明显不同 ;防御机制的使用与患者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对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社交焦虑症状、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SPH组 5 0例和正常对照 (NC)组 6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 (SAD)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结果 :SPH患者的FNE和SAD分 (分别为 113 3± 13 2和 2 0 2± 4 8)显著高于NC组 (分别为 81 7± 17 1和 8 5±4 4)。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P)和精神质标准分 (SP)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组FNE分与SAD、和EPQ的SN显著正相关 ,与EMBU各因子分相关不显著。结论 :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0例符合DSM-ⅣOCD诊断标准病人进行以下量表和问卷评定:强迫症量表(Y-BOC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并对65名正常人进行EPQ测试。结果:15岁以前发病患者的MSCPOR的工作适应能力下降(WD)分显著高于15岁以后发病患者;合病组病人的HAMD和EPQ的神经质分显著高于非合病组;洗涤/回避组的HAMA评分显著较高,迟缓/仪式化组的发病年龄显著较低,两组的MSCPOR的WD评分均显著高于强迫检查行为组。结论:15岁以前发病,合病组,主要表现迟缓/仪式化或洗涤/回避症状的病人是OCD较为严重的亚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精神健康联盟(WHO-WMH)提供的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3.1)为访谈工具,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7134名受访人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1)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加权12个月患病率和加权30天患病率分别为3.32%、2.39%和1.34%。男性终生患病率高于女性(3.62%vs.2.24%,OR=0.61,95%CI=0.46~0.81),非户籍人口终生患病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3.58%vs.2.30%;OR=1.58,95%CI=1.19~2.09)。(2)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5.1±7.2)岁,平均病程为(14.1±8.2)年;每年暴发次数的中位数为12次,每年因冲动行为砸毁财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位数为950.0元。(3)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共病率为66.67%,共病的主要类型是抑郁症、强迫症和恐惧症,分别为30.48%、24.29%和23.81%。(4)间歇性暴发性障碍的总就诊率为4.76%。(5)间歇性暴发性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有中度和重度妨碍者大约各占15%。结论:间歇性暴发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该病发病年龄低、病程较长、共病率高及就诊率低,给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应该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抑郁障碍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患率及其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经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Ⅰ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临床版评定,对符合抑郁障碍诊断的366例患者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 SI)。结果 (1)38 2%的抑郁症患者当前至少共患焦虑障碍、心境恶劣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饮食障碍等5种障碍中的1种。其中焦虑障碍共患率最高(26 5%, 97例),其次为心境恶劣障碍(13 4%, 49例),均高于共患其他3种障碍(P<0 01);而其他3种障碍共患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共患焦虑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者的HAMD分别为( 29 25±6 22)分和(30 15±6 15 )分,HAMA分别为( 22 01±5 61 )分和( 20 36±5 36 )分,CGI SI分别为(5 32±0 99)分和(4 76±1 12)分,均高于无共患者[分别为( 26 02±6 06 )分, ( 16 76±5 26 )分,(4 02±1 08)分;均P<0 01]。( 3 )共患焦虑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的抑郁症患者中分别有84%和82%的患者期望治疗共患障碍。结论 抑郁障碍常共患焦虑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其焦虑抑郁症状更严重,更期望治疗所共患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对强迫症 (OCD)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OCD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结果 :病人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4 .6 4± 0 .72和 4 .6 9± 1.0 7)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为 4 .34± 0 .5 8和3.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5 .32± 1.4 4 )显著低于正常组 (5 .80± 0 .81)。病人组EMBU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OCD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N)显著高于对照组 ,外向标准分 (E)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病人组EMBU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与中间型和或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EPQ的E分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与N分均显著正相关。结论 :OCD患者过度应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和患者个性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