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21.
174例变应性鼻炎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为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17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皮肤试验、血清免疫指标测定,分析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具有家族遗传史的占63.2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及IL-4水平与3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01),IL-2水平显著降低(P<0.001),IL-4与IgE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6,P<0.001)。屋尘、螨、吸烟、豚草花粉、多价霉菌、蒿属花粉、蛾、杨树花粉、皮毛类动物、感染、气候突变、刺激性气味等环境因素与变应性鼻炎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遗传史、屋尘、螨、吸烟、豚草花粉、多价霉菌、蒿属花粉、蛾、杨树花粉、皮毛类动物、感染、气候突变等环境因素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了变态反应性疾病77例的血小板相的观察,并进行血小板形态分类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健康组:为经过健康体验的本院学生及本院职工,共172例,其中男101例,女71例,年龄17至72岁。 变态反应性疾病组(简称疾病组):取自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患者,共77例,其中男33例,女44  相似文献   
23.
程志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56-2557
目的:探讨应用保龄球效应提高临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整群抽样方式,以我院内科病区60名护士为对照组,外科病区64名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保龄球效应管理模式。3个月后对2组护士、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部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部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龄球效应管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4.
确证试验评价梅毒患者感染现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梅毒患者的感染现状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苍白密螺旋体(梅毒密螺旋体)被动血凝试验(TPPA)法确证抗梅毒抗体阳性,并测定它们的梅毒心磷脂反应素(RPR)滴度,分别对比RPR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与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的检测结果;追踪检测梅毒感染者治疗的RPR滴度与FTA-ABS的抗体强度.结果 RPR阳性组与RPR阴性组的FTA-AB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与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7,P<0.05);随着RPR滴度的降低,FTA-ABS的阳性检出率也降低;经过治疗RPR滴度下降的病例,其FTA-ABS检测的抗体强度也随之下降.结论 观察梅毒治疗疗效,在监测RPR的下降程度时,也应检测FTA-ABS,两者均为阴性时再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斜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6.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fitis,AD)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体质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AD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即Th1功能下降和Th2功能亢进。本文通过观察AD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相应细胞因子IL-2和IL-4水平,探讨某些细胞因子和IgE在AD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支气管哮喘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遗传、环境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为预防和免疫治疗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366例哮喘进行问卷调查、皮肤试验和血清放免指标测定,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哮喘危险因子。结果 在哮喘息中具有家族遗传史的占46.995%,是126例正常人群的5.4倍。41例哮喘息血清IgE及IL—4水平与32例比较显性增高,IL—2水平显性降低,IL—4与职水平之间存在显正相关。烟草(OR=1.83)、螨(OR=10.44)、屋尘(OR=9.45)、蟑螂(OR=4.04)、豚草花粉(OR=5.26)、皮毛类动物(OR=5.66)、刺激性气味(OR=3.40)、空调房间(OR=3.33)、呼吸道感染(OR=2.12)、霉菌(OR=3.79)、冷空气刺激(OR=1.83)、气候突变(OR=2.05)与哮喘的关联有显性。结论 家族遗传史、屋尘螨、花粉、蟑螂、冷空气刺激、气候突变、刺激性气味、空调房间、感染、皮毛类动物、烟草、霉菌等环境因素为哮喘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策循环的改变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6例正常对照组与49例支 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根据加权积分法计算出支气管哮喘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及总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流态、管周状态及总积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同时伴有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的改变与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55岁。因左拇指骨折,于2006年9月2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左拇指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按常规麻醉效果满意后上止血带,止血带位于上臂中段,充气压力为40kPa,手术时间45min。  相似文献   
3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总结3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年女性,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长期发势,白细胞下降,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升高,淋巴结活检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抗生素治疗无效,消炎痛部分有效,激素有显效,本病具有自限性和复发性。结论: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主要依据,此病预后良好,但部分具有复发性,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