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6例,通过病历资料采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86×〔血肌酐(Scr)(μmol/L)/88.41〕-1.154×年龄-0.203×0.742(女性)×1.233,将调查对象按照eGFR≥90、60~<90、<60 ml·min-1·(1.73 m2)-1分为3组〔Ⅰ、Ⅱ、Ⅲ组〕,以eGFR<60 ml·min-1·(1.73 m2)-1定义为CK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CKD的因素。结果 根据eGFR水平,分为Ⅰ组309例,Ⅱ组94例,Ⅲ组53例。3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腰围(W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代谢综合征(MS)、吸烟、饮酒、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龄、餐后2 h血糖(2 hPG)、尿酸(UA)、eGFR、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cr、24 h尿蛋白定量、心血管疾病(CVD)、脑卒中病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使用情况、单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SBP、UA与eGFR呈负相关(r=-0.51、-0.29、-0.48,P<0.05),FPG、2 hPG、TG与eGFR呈正相关(r=0.18、0.12、0.1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UA、TG是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eGFR水平的因素(P<0.05)。不同MS组分数量eGF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P=0.004),其中MS组分数量=1时eGFR水平高于MS组分数量=2、3、4者(P<0.05)。456例患者中合并CKD者53例(11.6%)。不同性别、BMI、是否合并MS、血脂紊乱、中心性肥胖CKD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患者CK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昌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CKD患病率为11.6%,2型糖尿病合并CKD与年龄、SBP、UA和TG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2.
江红  匡洪宇  马丽丽  朱雪磊  段鹏  康英英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05-1105,1133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代近融合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葡萄糖培养液25mmol/L)、不同质量浓度黄芪总黄酮组(0.25、0.5、1.0、2.0mg/mL),孵育6d;硫代巴比妥酸检测培养液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总黄酮组周细胞MDA/SOD比值降低;黄芪总黄酮质量浓度与周细胞氧化应激有关。结论一定质量浓度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氧化应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用红外光谱方法分析氟对实验动物亚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3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纯种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低氟、中氟、高氟3个染氟组和对照组,染氟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氟化钠2、8、32 mg· (kg·d)-1,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氯化钠,连续14 d.末次注射后24 h处死动物,分离肝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微粒体3种亚细胞结构作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氟组3种亚细胞结构在l 650~930cm-1各峰值均降低(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敏感度依次为:微粒体>线粒体>细胞核;主成分分析显示:染氟使细胞核化学成分磷酸化增加、线粒体及微粒体多种化学成分改变.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ATR-FTIR检测到氟致肝细胞核、线粒体、微粒体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ATR-FTIR有望作为细胞毒性反应的早期监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
南昌地区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昌市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在南昌市系马桩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规范化管理的50例糖尿病患者入选管理组,广润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接受规范化管理的46例糖尿病患者入选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血糖达标率、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并通过定期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价南昌地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管理组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血糖达标率、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通过医院-社区一体化无缝式糖尿病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血糖达标,提高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血糖达标率、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及生活质量,是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5.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深度烧伤功能部位,一次性完成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的复合移植,观察其早期成活率及远期效果。方法 符合条件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伤后3-5d施术,治疗组一次性完成复合皮片的移植,共30个部位;对照组仅移植自体刃厚皮片,共35个部位。结果 两组皮片均成活好,经观察8个月-1年,治疗组脱细胞异体真皮无排异,瘢痕增生轻,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对照组表皮反复超水泡,瘢痕增生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结论 复合皮片移植一次性完成,早期成活率高,远期瘢痕增生轻,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6.
27.
1 临床资料 2005年9月-200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SMAS)患者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14~25岁.均为热力烧伤,总面积65%~90%,其中Ⅲ度50%~60%TBSA.3例患者伤前消瘦、体质差.其中2例伤后7~10 d并发脓毒症,伤后13~14 d 3例均并发SMAS.临床表现:上腹饱胀、呃逆,进食不久发生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混有胆汁的胃液,量为1500~2770 mL/24 h.  相似文献   
28.
<正>患儿,女,足月顺产,胎龄40周,出生时体重2 750 g,身长50 cm,无窒息史,生后8 d因新生儿肺炎在某医院住院监护过程中监测血氧饱和度(腕式器械)时手腕处发生烧伤,伤口大小约1.2 cm×1.2 cm,深达真皮层,为Ⅲ°烧伤,面积为患儿体表面积的1%,未见明显水泡。在当地医院发生烧伤后8 h转至我院,由烧伤中心和我科共同对患儿进行治疗,给予补液,预防感染,使用三乙醇胺乳膏、纳米银外用抗菌凝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清洁验证中硝酸益康唑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流动相:乙酸铵溶液(2%)-乙腈-甲醇(38:30:32);擦拭溶剂:乙醇。结果硝酸益康唑在5.80~232.0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RSD为0.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用于硝酸益康唑清洁验证中残留物硝酸益康唑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0.
体外培养3代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别在对照组(5.5 mmol/L)、恒定性高糖组(25mmol/L)及不同波动频率的高糖组(5.5mmol/L与25mmol/L交替,频率分别为6 h和24 h)中孵育6 d,透射电镜观察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波动性高糖组与恒定性高糖组周细胞彗尾长度及拖尾率均增高(P0.05)。恒定性高糖组的作用高于波动性高糖组(P0.05);波动性高糖组内波动频率越高作用越明显(P0.05)。结论恒定性高糖较波动性高糖可能具有更强的DNA损伤作用,波动组间波动频率高者比频率低者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