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CD34~+单核细胞(MNCs)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海绵体支架上在兔体内构建阴茎海绵体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骨髓与兔外周血中提取并鉴定MSCs与CD34~+MNCs,将两种细胞组分以107/mL的密度种植于制备好的兔阴茎海绵体脱细胞胶原支架上,同时将相同密度的MSCs、CD34~+MNCs分别种植于支架上,培养4天后植入一种兔阴茎海绵体缺损模型中。3个月后对工程化组织进行取材,行HE及Masson三色染色等组织学检测。结果 MSCs和CD34~+MNCs共培养组近白膜处的海绵体保留了正常海绵体结构,而MSCs组、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以疤痕增生为主,尽管较之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疤痕组织中的血管数目较多(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将MSCs和CD34~+MNCs的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支架上植入兔体内可以构建出一段组织学上与原生海绵体相似的组织;CD34~+MNCs在体内主要通过协同MSCs而非单独发挥其促血管化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作用。方法:对经肺功能检测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中度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5例健康成人的外周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8,液相竞争法测定TNF-α,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IL-8水平为(2.192±1.673)ng/ml,治疗后(1.230±0.791)ng/ml,治疗前较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正常对照组为(0.483±0.08)ng/ml,与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别(P<0.05);TNF-α治疗前水平为(4.316±1.976)ng/ml,治疗后(2.982±1.777)ng/ml,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为(2.320±0.640)ng/ml,与治疗后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Hs-CRP治疗前水平为(57.78±8.32)mg/L,治疗后水平为(13.32±7.88)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3.88±1.72)mg/L,与治疗后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IL-8、TNF-α与Hs-CRP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的过程,是反映COPD患者是否出现急性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全厚皮片移植法对小儿先天性巨痣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其中6例小儿巨痣患者,予一次或分次切除小儿巨痣,均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下腹部取皮,供区直接缝合,植皮区采取打包固定。术后12天拆除植皮敷料换药。结果 6例小儿经过1~4次手术后,影响外观的病灶全部切除,植皮全部存活,外形良好,轻度色素沉着,无明显瘢痕增生形成,病灶无复发。结论 利用全厚皮片移植法治疗小儿巨痣,根据病灶部位、面积大小及外形要求,采取一次或多次手术治疗,手术简单,效果良好,尤其适合面部、超过肢体周径一半的肢体巨痣的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我院整形外科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行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并发症较低。结论:由专科护理人员配合完成手术,重视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完成手术,可减少患者的创伤及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5.
2022年RSNA年会中枢神经影像学方面的报告主要集中于:(1)脑卒中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分层和预后预测;(2)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真假性进展的鉴别、分子分型与异质性、治疗评估以及预后预测;(3)认知、记忆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进展、脑结构与功能改变的评估;(4)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创伤、脊柱疾病等)的诊断与功能评估;(5)人工智能优化图像采集质量、辅助图像分析及提高图像可解释性。本文将对上述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HCC合并胆管癌栓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门市新会中医院26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资料,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包括受累胆管的位置、胆管内癌栓的密度、强化方式、肝内肿块与胆管癌栓的关系、胆管壁的情况。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对HCC合并胆管癌栓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 结果26例均明确诊断为肝内肿块及胆管内肿块,HCC和胆管癌栓在CT上均清楚显示。原发HCC的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三种强化方式:"快进快退"18例(69.2%),"快进慢退"4例(15.4%),"三低"4例(15.4%);胆管癌栓CT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填充有软组织块影,胆管远端扩张,胆管壁无增厚。24例(92.3%)HCC与癌栓相连,2例(7.7%)HCC与胆管癌栓不相连。增强扫描25例(96.2%)癌栓强化方式与肝内肿瘤的强化方式一致,1例(3.8%)强化方式不一致。CT对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检出例数、成像位置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基本一致,准确性为100.0%(26/26)。 结论HCC合并胆管癌栓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肝内肿块及胆管内癌栓的CT表现,有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27.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微血管侵犯(MVI)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且没有肉眼可发现的肿瘤血管侵犯,是导致HCC术后复发、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MVI的术前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但术前准确诊断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主要从临床、分子生物学、影像表现等方面对MVI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用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的皮瓣,移位并修复上下睑外翻及上下睑和鼻部肿瘤或瘢痕切除后、鼻外伤组织缺损共30例.皮瓣面积为1.0 cm×1.8 cm~2.5 cm×4.5 cm.结果 30例巾除5例早期皮瓣远端出现静脉淤血经保守治疗好转外,全部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个月至1年,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侧岛状皮瓣是修复眼睑及鼻部小面积缺损的良好手术材料,具有易于转移、血供可靠、愈合快及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胸壁瘢痕疙瘩切除后通过真皮锚定法减张缝合, 联合低能量电子线照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治疗的中大型胸壁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术中于浅筋膜层完整切除瘢痕疙瘩, 同时在瘢痕疙瘩中央部位保留一小块瘢痕真皮组织, 缝合切缘时锚定该真皮组织, 做皮下减张缝合;于术后24 h内进行首次低能量电子线照射治疗, 照射范围为切口边缘5~10 mm, 深度为皮下2 cm, 共照射3次, 每次间隔24 h, 总照射剂量为20 Gy。术后3、6、12个月分别记录瘢痕疙瘩宽度、增生程度(用高度表示)及复发情况;术后1年评价患者满意度(总分为10分, 0~3分为不满意, 4~7分为一般满意, 8~10分为非常满意)及电子线照射治疗后的并发症(红斑、切口延迟愈合、色素沉着等)发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同一变量在不同时期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或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在肺癌患者支气管刷检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同时进行了刷检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刷检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活检和/或手术)检查,计算涂片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LCT)的阳性率。结果LCT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58.33%(73/126),传统涂片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33.19%(42/126),薄层液基细胞学与传统涂片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T是在支气管镜刷检制片、染色等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优于传统涂片检查,是一种诊断肺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