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五谷虫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显示,五谷虫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对于小儿厌食、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关节炎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多以五谷虫的粗提物为研究对象,药效物质基础仍未明确。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深入地研究五谷虫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对指导临床用药、拓宽药用范围、完善药材质量标准、保证疗效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白木香果皮6个不同熟化时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白木香非药用部位中沉香类成分,挖掘白木香果皮潜在价值,为实现白木香非药用部位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超声提取技术提取白木香果皮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熟化程度果皮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检测到207种化合物,包括萜类、甾类、脂肪酸、生物碱、烷烃及烯烃等;其中,检测到的倍半萜类成分包括桉叶烷型、愈创木烯型和螺旋烷型倍半萜,均为沉香的特征性成分;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木香果皮熟化的第Ⅲ期倍半萜类成分及单萜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1.17%、0.66%,而生育酚则在Ⅲ期后下降到检测限下。结论:本研究将为全面合理开发白木香非药用部位及白木香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华南远志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华南远志药材茎、叶被柔毛;叶中脉横切面可见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粉末中可见有角质纹理的上表皮细胞、草酸钙簇晶。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鉴别华南远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筛选适宜的何首乌扦插繁育方式,提高繁育中种苗的成活率,为何首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道地产区内何首乌藤茎的不同部位为繁育材料,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分别采用竖向扦插和横向扦插两种不同的繁育方式,探究不同繁育技术对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扦插方式、扦插材料以及插条处理方法对种苗成活率均有影响,在插条不作处理的情况下,竖向扦插的成活率均高于横向扦插,而采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下,软枝插条横向扦插的成活率要高于竖向扦插;硬枝插条成活率均高于软枝插条;不同插条处理方法下的成活率为:黄泥浆处理不作处理生根粉处理。不同繁殖方法对种苗质量有一定影响,部分竖向扦插所育得种苗的地径、叶片数要显著高于横向扦插。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竖向扦插的方式,选用硬枝插条并用黄泥浆处理,可提高何首乌的成活率,并且能够保证成苗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5.
佛手的传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手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在我国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疗价值,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关佛手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质量标准、生物活性等现代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其本草考证的叙述较少,且古代本草著作中对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淆,曾出现药材混用现象。该文通过系统查阅中国古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现代著作,对佛手的名称、原植物形态、产地、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进行本草考证,以期正本清源。研究发现佛手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常以"香橼""枸橼""柑橼""香圆"和"佛手柑"等名称出现,明清之后逐渐明确"香橼"即"枸橼",与"佛手(柑)"为不同品种,故将二者分列陈述。从古至今佛手的产地相对稳定,主产于闽、广、赣等长江以南地区。古今对于佛手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的认识基本相同,认为本品性温无毒,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关于佛手的炮制方法仅见"新瓦焙为末"和"蒸露",同时偶见"入药以陈久者良"的记载。该文为中药佛手的深入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优选分离纯化龙须藤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及相应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PMF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PMF2)、5,6,7,3',4'-五甲氧基黄酮(PMF3)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4)的质量分数,考察树脂类型、上样吸附速率、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等参数,优选出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结果 NKA型大孔树脂用于分离纯化龙须藤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的效果较好,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液生药浓度0.66 g/mL,吸附速率为2 BV/h,以5 BV蒸馏水和8 BV的35%乙醇洗脱杂质,然后用75%乙醇10 BV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液,烘干,所得固体样品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的总质量分数为35.98%.结论 NKA型大孔树脂可用于龙须藤中多甲氧基黄酮的富集,优选得到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考察用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龙须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以龙须藤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并采用Design expert 7.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龙须藤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1 g药材酶用量9.13 mg、酶解时间2.06 h、酶解温度51.03℃.在优化条件下,提取率平均值为19.24%(RSD为1.68%),与预测值19.02%接近.结论 纤维素酶-乙醇协同提取龙须藤总黄酮可获得较高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8.
睾丸扭转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发病急.病程短(2 h~3 d),13例中,2例有明确外伤史.CT平扫表现为,患侧睾丸体积增大,密度轻度不均匀增高,增强扫描示,患侧睾丸呈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结论:睾丸扭转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术前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9.
向波  张翱  杨全  李震 《放射学实践》2014,(6):680-683
目的:分析副脾CT误诊原因,通过CT量化分析,提高对副脾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副脾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分别测量各期副脾及主脾的CT值。结果:13例副脾平均CT值动脉期85.3 HU,静脉期105.2 HU,延迟期70.7 HU。正常主脾平均 CT 值动脉期103.8 HU,静脉期117.3 HU,延迟期81.7 HU。通过量化分析:副脾各期CT值均比主脾略低,但是其三期动态增强,CT值动态变化形态与主脾一致,即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CT 值进一步增高,延迟期后强化程度减低。结论:副脾有典型的CT表现,通过CT量化分析,可提高对副脾的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野甘草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利用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野甘草茎髓部存在针晶,茎、叶表皮细胞均有非腺毛存在,而且叶表皮存在6~8个细胞组成的腺鳞;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生物碱主要分布在根部,黄酮类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为野甘草的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