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种新型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全面分析其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动态顶空吹扫捕集法、丙酮萃取法三种前处理方法提取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共检测出113个化学成分,以倍半萜类、芳香族类成分为主,其中有67个成分是未报道过的;同时检出了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甲基色酮。结论:通过对沉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全面分析,发现新方法所结沉香的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含有天然沉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生物诱导法刺激白木香所产不同部位沉香质量。方法以乙醚冷浸法对提取诱导6个月后所得沉香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59个成分,包括白木香木质部外侧黑色结香部分(B部分)86个成分,内侧棕色初结香部分(Z部分)73个成分;B部分以色酮类、芳香族类、倍半萜类等沉香特征性成分为主,Z部分以直链烷烃类为主。结论生物诱导法首先影响到的木质部外层(B部位)已含有丰富的沉香特征性成分,而后期影响到的木质部内层(Z部分)鲜见沉香特征性成分,说明该法是从外及内逐步影响白木香木质部,所形成的沉香质量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0,(11)
目的:研究白木香果皮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三氯甲烷提取白木香果皮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成分分析;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白木香果皮提取物对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白木香果皮共获得131个色谱峰,检出28个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7.79%,倍半萜占5.44%,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08%,同时检出两个2-(2-苯乙基)色酮类和一个色原酮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2.3%;果皮提取物作用浓度为500μg/mL时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高达99.6%,其IC50为5.15μg/mL。结论:首次分析白木香果皮的挥发性成分,且检出大量沉香特征性成分;白木香果皮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结香剂涂抹法和输液法结香1年的沉香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两批结香剂涂抹法和一批输液法所产沉香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2个化合物,3批样品均以色酮和倍半萜类为主要成分,品质较好。结论:沉香中化合物类型受树种的影响较大,与结香方法关系不明显。白木香植物经人工结香一年后所产的沉香中色酮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大于倍半萜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白木香中色酮类化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戚树源  林立东  胡厚才 《中草药》2000,31(9):658-659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是我国生产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沉香是我国、日本、印度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沉香是由于白木香木材组织受伤或感染真菌后形成的。 1 976年 ,华南植物研究所发现黄绿墨耳真菌感染白木香木材伤口后能加速沉香的形成 [1]。在沉香中存在两种主要的成分 ,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色酮类化合物。沉香的品质主要由这两类化合物决定。本文采用 HPLC法检测色酮类化合物 ,探讨白木香受真菌感染后 ,色酮类化合物的形成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色酮类化合物在白木香中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评价沉香药材的品质提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A8及其诱导的人工沉香次生代谢产物。方法:三氯甲烷萃取白木香内生真菌及其诱导的人工沉香,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代谢产物,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保留指数(RI)法鉴定挥发性成分。结果:N.oryzae A8发酵液共检出5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0种化合物,检出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β-苯乙醇;N.oryzae A8人工诱导白木香生产的3批沉香药材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类、2-(2-苯乙基)色酮类等沉香特征性成分。结论:N.oryzae A8发酵液可高效诱导白木香结香,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参与沉香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皮油沉香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品质特点。方法:采用感官、显微结构、DNA条形码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皮油沉香的外观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基原、挥发性成分、特征图谱及沉香四醇含量进行研究。结果:皮油沉香基原鉴定为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显微结构较为特殊,纤维众多,可观察到含树脂的韧皮部、木间韧皮部和射线等结构;皮油沉香倍半萜类成分较多,含有3种与通体香沉香、板头香沉香相同的共有成分;特征图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沉香特征图谱的特征峰一致,且沉香四醇含量均高于标准限值。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皮油沉香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物种基原及化学成分特征。  相似文献   

8.
叶海绵属海绵富含二倍半萜类成分。从中已经分离和鉴定了许多20,24-bishomo-梯纹海绵烷型(20,24-bihomoscalarane)和20,24-bishomo-25-非梯纹海绵烷型(20,24-bishomo-25-norscatarane)衍生物,它们统称为bishomo型二倍半萜类成分。它们在C-12位通常被氧化,A、B环如未被氧化则在质谱上出现特征的碎片峰m/z205、219。杯叶海绵Phyllospogia foliascens样品采自中国南海,晒干后以甲醇提取,减压浓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野外小规模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验证3株真菌YNAS04、YNAS06和YNAS08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真菌诱导法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诱导结香材料挥发油成分中的化合物进行检测,通过比对诱导材料高频菌与原接入菌的形态及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一致性来验证接入菌的有效性。结果 3株真菌定植于白木香6个月,YNAS04、YNAS06和YNAS08诱导产生材料的重量分别为(1.786±0.473),(2.964±0.492)和(3.615±0.591) g,高于空白对照(1.325±0.407) g和阴性对照(1.462±0.417) g。GC-MS检测到3株活性真菌诱导材料含有代表沉香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色原酮类似物。菌种验证结果表明,3株活性真菌在诱导材料中为优势菌,分别占分离菌种的90.0%,97.5%和91.25%。结论 利用3株活性真菌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是可持续、高效生产沉香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苍术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从苍术属植物根茎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按骨架类型可分为桉叶烷型、愈创木烷型、香根螺烷型和艾里莫酚烷型4种,以桉叶烷型为主。苍术属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总结了苍术属植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为该属植物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