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发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除了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可诱导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中ox-LDL、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进一步探讨临床识别和预测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血清学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ACS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20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LOX-1的变化。结果ACS患者外周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LOX-1水平均高于SAP和非冠心病患者;SAP患者外周血清ox-LDL、LOX-1高于非冠心病患者。ACS患者治疗后ox-LDL、LOX-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CS患者LOX-1与ox-LDL呈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外周血清ox-LDL、LOX-1水平升高,二者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是冠心病发病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而内皮功能损伤是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HCY可通过多个环节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其重要机制.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HCY水平,同时测定一氧化氮(NO)、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探讨HCY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心房肽Ⅲ(APⅢ)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肝素,15 min后开胸取出心脏,立即置于0℃冷Krebs-Henseleit灌流液中,使其停跳。在液面下经主动脉断端行主动脉逆行插管,以线结扎固定,立即开始灌流。共选取36个心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APⅢ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6个。阳性药对照组给予维拉帕米(浓度1×10-7 mol/L),APⅢ高、中、低剂量组APⅢ给药浓度分别为1×10-7、3×10-8、1×10-8 mol/L。除正常对照组持续灌流90 min外,其余各组均停灌30 min,复灌60 min。时测量冠脉流量(CF),计算CF恢复率。结果 APⅢ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均能促进再灌注后CF恢复。模型对照组复灌后各时间点CF恢复率均显著低于同时期正常对照组(P〈0.01)。阳性药对照组各时间点CF恢复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APⅢ高剂量组各时间点CF恢复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APⅢ中剂量组除第10、50、60 min外均可显著增加CF恢复率(P〈0.01,P〈0.05);APⅢ低剂量组在第1、50、60 min显著增加CF恢复率(P〈0.01,P〈0.05);APⅢ高剂量组较阳性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Ⅲ低剂量组和APⅢ中剂量组在1~20 min低于阳性药对照组。结论 APⅢ可以减少再灌注,"无复灌"现象,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冠脉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赵玮  孟存良 《临床荟萃》2007,22(20):1485-1486
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声学定量方法,定量评价心肌的组织特征。本研究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肌损害程度与IBS参数之间的关系,寻求评价高血压病不同阶段心肌病变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62岁,主因发作性前区疼痛伴晕厥3年,加重2小时入院.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不向其他部位放射,发作时伴头晕、晕厥、小便失禁,无头疼、恶心、呕吐等,每持续5~10分钟,经休息可缓解,未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血清LDL-C水平未达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6例,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疗程8周。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膳食控制、糖基化血红蛋白A1c(HbA1c)等因素对服用阿托伐他汀后LDL-C达标率的影响。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8周后,LDL-C总达标率为49.3%;经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与LDL-C达标率无显著相关性;BMI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组间比较,LDL-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控制组较无膳食控制组患者LDL-C达标率高;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LDL-C达标率高。结论膳食及血糖控制水平为服用阿托伐他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DL-C达标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降血脂药)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的影响并分析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146例LDL-C未达标的CHD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晚1次,疗程8周,判断其疗效,并观察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膳食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对LDL-C达标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TC)、LDL-C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50岁、合理控制膳食、血糖控制良好的CHD患者,LDL-C达标率较高.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膳食控制、HbA1c水平是CHD患者LDL-C达标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效减低CHD患者LDL-C水平,饮食控制及HbA1c水平影响LDL-C达标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白介素-8(IL-8)水平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IL-8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对照组.实验组和治疗组动物通过穿刺股动脉送入球囊拉伤腹主动脉.治疗组动物通过耳缘静脉注射IL-8单克隆抗体进行干预.对照组动物只进行股动脉穿刺和留置鞘管,不进行球囊扩张拉伤.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后4 h、1 d、3 d,1 w、2 w、4 w,耳缘静脉采血4 ml,检测三组动物血清IL-8水平,4 w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以下指标:内膜中膜厚度、面积,计算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实验组动物球囊损伤4 h后IL-8水平即开始升高,术后1 d达到峰值,持续增高4 w,且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动物IL-8水平无上述变化规律.实验组动物腹主动脉明显狭窄,组织学检查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血管狭窄程度等指标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管腔狭窄,对照组动物管腔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IL-8水平与内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厚度、中膜面积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4,0.783,0.801,0.912,均P<0.01).结论 IL-8水平高表达引起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产生,经IL-8单克隆抗体治疗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IL-8水平与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是发生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因复杂、病情危重的急性临床病症,临床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内窥镜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其中介入治疗对经内科治疗无效、不能实施外科手术的小肠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1~3]。同时由于消化道出血量大,又很难确定出血部位,在急性出血期选择手术的几率很低。而介入治疗因其适应证宽、低创伤、疗效良好逐渐成为急性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的最重要甚至是首选的手段。我科2002~2005年共收治13例,均行介入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