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64篇
  免费   1365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270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685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4540篇
内科学   1407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16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0篇
综合类   9359篇
预防医学   5638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3126篇
  33篇
中国医学   12013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50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835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934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863篇
  2016年   901篇
  2015年   1132篇
  2014年   2038篇
  2013年   2037篇
  2012年   2477篇
  2011年   2579篇
  2010年   2358篇
  2009年   2169篇
  2008年   2364篇
  2007年   2072篇
  2006年   1900篇
  2005年   1901篇
  2004年   1625篇
  2003年   1816篇
  2002年   1381篇
  2001年   1231篇
  2000年   828篇
  1999年   663篇
  1998年   551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395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80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发展大体经历以下4个阶段:(1)奠基阶段:先秦两汉时期,各医家认为外感和内伤因素均可以导致中风病的发生,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2)形成阶段:晋隋唐时期,拓展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其中巢元方的"风邪入脑"和孙思邈的中风"由热引起"理论,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发展开拓思路。(3)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医家提出了"心火暴甚""气血自虚""痰湿生热"理论,丰富内因导致中风病发生的理论。(4)完善阶段:明清时期,重在调整和充实前人的理论内涵,逐渐认识到中风病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力所伤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本为阴阳两虚、气血亏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在标为风痰蒙窍、肝风内动、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初步形成了中风病之因机认识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基于"久病血瘀、瘀毒损络"病机下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麻仁润肠丸,治疗组应用化瘀通便汤,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相关胃肠激素表达水平、排便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说明治疗组方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相关胃肠激素表达水平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P物质(SP)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及神经肽Y(NPY)降低亦较对照组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排便症状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方案在中医疗效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便汤针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起到活血化瘀、解毒通络的作用,促进血清相关物质表达水平趋于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对五苓散证的病机病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膀胱蓄水”仅是五苓散证病机的一个方面,并结合《黄帝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原文分析,指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医者临床治疗皮肤病,凡符合此病机病位,均可尝试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营养序贯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营养序贯护理。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VAP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Alb、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序贯护理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VAP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循证评价黏菌素静脉联合雾化吸入治疗VAP 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8 年 3 月。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 (Ovid)、Cochrane library (2018 年3 期), 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 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收集关于黏菌素静脉联合吸入治疗VAP 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 Mircosoft Excel、RevMan 5.3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有效性方面:①临床治愈率:静脉联合雾化吸入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RR=1.23, 95%CI (1.07,1.41), P=0.003];②微生物根除率:两组患者微生物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 95%CI(0.92,1.24), P=0.38];③ 死亡率: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死亡率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 95%CI(0.79,1.09), P=0.37]。安全性方面:①急性肾 损伤发生率:两组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无明显差异(P=0.97)。结论 由此可知,IV+AS 联合方案在VAP 治疗过程中有一 定优势,但在降低死亡率、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根除微生物方面无显著差异,鉴于本研究的局限性,该结论尚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iciati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部门。随着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广泛使用,新生儿VAP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患儿发生VAP对其生存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长短都有很大的影响。明确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实施全面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医疗难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86例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VAP患者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状况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13. 99%,与对照组VAP发生率31. 47%比较显著降低(P 0. 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76. 68±32. 85) h,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23. 28±47. 12) h比较显著缩短(P 0. 05)。2组VAP患者的病死率及主要致病菌种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在预防VAP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疫"范畴,其病机演变大致遵循伤寒六经传变规律,病位首在肺卫,继犯肺气、少阳三焦,并随着正气、脾胃虚损而内陷太阴、少阴。《伤寒杂病论》主要针对寒湿立法,在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可以合理使用经方。邪在肺卫,当重视宣散,根据兼证不同选择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邪入气分,应调畅气机,分别选用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疫毒内陷,要重视脾胃,随证选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桂枝人参汤合人参败毒散、理中丸合藿香正气散等;疾病向愈,宜肺脾同调,以炙甘草汤、桂枝汤加黄芪合六君子汤加减。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9.
30.
《黄帝内经》中约出现了493次“死”字,不能一概理解为“生命终止”之义,结合《黄帝内经》文意与后世医家探究,笔者认为约414处“死”字应灵活解释为病情紧急、危重难愈或预后较差。同时还有部分字词,如“亡、尽、终、不治、不可治”等也通此义。通过分析《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死”症的机理归纳为阴阳离决、邪盛正衰、脏气竭绝、脾胃气绝、神气衰亡、经气败绝6个方面,发现以上病机既可单一致“死”,亦可复合相加致“死”,其中脾胃之气的衰微在多种病机中均有体现,故而认为“脾胃气绝”是“死”症的核心病机,因此在临床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慎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变化,时时固守,谨防败坏。明“死”之机理,方能在辨病治病、判断预后、养生康复等过程中把握关键、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