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从减轻脱位程度的角度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例具有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两种贴扎方法(方法一:肩部贴扎法;方法二:肩肘贴扎法)治疗,随即采用第二肩关节间隙X线测量法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经过贴扎术治疗后,方法一无明显改善(P>0.05);方法二患者肩关节间隙显著缩小(P<0.05),治疗前后关节间隙差值为7.80±2.97mm,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关节间隙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肩肘贴扎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可为早期的脑卒中患者纠正肩关节半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测量腹横肌的信度。方法由两位超声医生分别测量20名志愿者在静息态及多种训练姿态下双侧腹横肌厚度,计算腹横肌的厚度变化率。结果不同检查者检查结果间相关性良好(r>0.7);除对侧腿上抬和头上抬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结果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成像对腹横肌的形态学测量有较好的信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肘关节创伤术后功能障碍的常用治疗方案为理疗、运动疗法结合手法治疗。本文探讨将肘关节滑动牵张及关节内牵引技术增加到治疗方案中,观察其对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膝关节创伤术后功能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理疗、运动疗法及手法治疗,总的治疗时间为1h/d。10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治疗组增加肘关节滑动牵张及关节内牵引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1次/d。徒手操作技术包括:①肱骨关节面滑动牵张;②尺骨关节面关节内牵引;③桡骨关节面滑动牵张。评估:①患肘关节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范围(ROM)②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ADL进行评估并记录分值。作者对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逐项进行评估。结果:纳入患者110例,分为2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肘关节ROM及ADL评分变化:①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后,肘关节ROM及ADL评分均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4个疗程后肘关节ROM及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内牵引及滑动牵张技术对提高肘关节运动功能,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的康复效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活动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另外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进行功能电刺激下步行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患侧踝背屈肌肌力、10m步行速度,并行“站起-走”计时测试(TUG)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侧踝背屈肌肌力、10m步行速度、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电刺激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TUG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电刺激组更少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肌的力量,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下肢被动踏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直立组35例和坐位组31例,2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直立位和坐位的下肢被动踏踩训练。分别在训练前、训练30min及4周后对患侧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治疗30min后,2组患者仅患侧小腿三头肌的Ashworth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除坐位组患侧股四头肌外其余各肌肉痉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直立组患侧小腿三头肌痉挛评分分值降低较坐位组更显著(P<0.05)。结论:直立和坐位下肢被动踩踏训练均能降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的痉挛,其中直立下肢被动踏踩训练对缓解患侧小腿三头肌的痉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6.
综合医院中康复护理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医院中康复护理的质量控制沙凤珍1张卞荣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开始受到护理专业的重视,但关于康复护理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的报道不多。如何将康复护理纳入护理部质量考核,以提高康复护理质量是各医院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就综合医院护理部对康复护...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评估S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半年后Cobb角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疗法对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应用脊柱侧弯矫正治疗仪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刺激时间逐步延长,直至达到8h/d。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弯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弯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牵引持续时间30min/次,2次/d。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要求患者保持姿势的挺拔和对称。运动疗法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针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1次/d。Cobb角为反映侧凸角度最为常用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沿侧凸弧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向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端椎上缘或下缘作切线,此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脊柱胸、腰段Cobb角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18±9,16±8;10±7,9±5)°;(25±13,23±11,26±12,24±10)°(t=4.11~6.02,P<0.01)],但运动疗法组患者脊柱胸、腰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t=3.01,3.24,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是简便、无痛苦且依从性较高,但该疗法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长期、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估改良膝关节牵引结合手法对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2001-01/2004-1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6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导热治疗、肌力训练、助力运动练习及膝关节屈曲位载荷牵引治疗;改良组在以上治疗方案中将传统的膝关节屈曲位载荷牵引进行改良,并增加膝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应用膝关节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量表主要包括评定膝关节功能的1个膝评定量表和1个评定患者步行和上下楼能力的功能量表,基本分都是100分,另外每部分都设定有减分的评定参数。结果:纳入患者160例,分为2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膝关节评分变化: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步行和上下楼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58±11,62±12;23±9,28±7(t=5.91,6.18,P<0.01);改良组:74±10,79±11;22±10,26±9(t=7.21,7.49,P<0.01)]。②改良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步行和上下楼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4.18,P<0.01)。结论: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康复过程中,改良膝关节屈曲位功能牵引及股胫、髌股关节松动手法的介入,与常规康复方案相比,可以更显著地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9.
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训练往往需先进行长时间的直立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再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而且一般需要2—3人搀扶。这样的训练耗时长,效率低,加重治疗师工作负担。目前对一些不具备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有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加对下肢运动模式的输入和运动再学习,帮助他们改  相似文献   
30.
杜磊  卞荣  万里 《中国康复》2010,25(5):361-362
目的:观察综合手法治疗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肩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均行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推拿及肩关节松动技术。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ROM)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配合推拿及肩关节松动术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显著促进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