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01篇
  免费   3930篇
  国内免费   5653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420篇
妇产科学   225篇
基础医学   5613篇
口腔科学   879篇
临床医学   13145篇
内科学   3662篇
皮肤病学   232篇
神经病学   2609篇
特种医学   29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830篇
综合类   22060篇
预防医学   3352篇
眼科学   376篇
药学   7448篇
  108篇
中国医学   8538篇
肿瘤学   979篇
  2024年   473篇
  2023年   1489篇
  2022年   1581篇
  2021年   2027篇
  2020年   2437篇
  2019年   2395篇
  2018年   1143篇
  2017年   2090篇
  2016年   2389篇
  2015年   2924篇
  2014年   4536篇
  2013年   4615篇
  2012年   5927篇
  2011年   6781篇
  2010年   5775篇
  2009年   5389篇
  2008年   5604篇
  2007年   5006篇
  2006年   4228篇
  2005年   4227篇
  2004年   3480篇
  2003年   3016篇
  2002年   2238篇
  2001年   1802篇
  2000年   1357篇
  1999年   1282篇
  1998年   1122篇
  1997年   931篇
  1996年   865篇
  1995年   657篇
  1994年   547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及致热因子的影响。方法适合阴道分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孕37~41周,年龄20~35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0.075%罗哌卡因组(A组)、0.1%罗哌卡因组(B组)和0.12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40例。宫口扩张至3 cm时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A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B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C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记录镇痛后1、2、3、4和5 h、胎儿娩出即刻、分娩后2 h产妇鼓膜温度;分别在镇痛前、胎儿娩出即刻及分娩后2 h采集产妇静脉血,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记录产程时间;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定三组产妇在镇痛后1 h及胎儿娩出即刻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与镇痛前比较,镇痛后5 h及胎儿娩出即刻三组鼓膜温度明显升高,C组发热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与镇痛前比较,胎儿娩出即刻三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B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三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率低,产妇分娩期间发热与致热因子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接受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5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女24例,男27例,年龄40~74岁,平均(53.88±8.68)岁;C_4椎体次全切17例(33.33%),C_5椎体次全切25例(49.02%),C6椎体次全切9例(17.65%)。记录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测量C_(2~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7)SVA)、T1倾斜角(T1S),分析颈椎矢状位参数改变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18±4.73)个月。颈椎JOA评分由术前的(7.78±1.21)分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12.75±1.35)分,VAS评分由(3.08±1.11)分减少至(1.16±0.70)分,颈椎NDI指数由(46.22±3.47)分减少至(24.53±5.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C_(2~7)Cobb角由术前的(11.75±7.49)°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16.27±8.41)°,C_(2~7)SVA由(19.29±8.11) mm增加至(23.55±9.36) mm,T1S由(23.98±5.94)°增加至(26.20±6.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术前或术后1年,还是手术前后的差值T1S均与C_(2~7)Cobb角、C_(2~7)SVA呈正相关(P0.05),C_(2~7)Cobb角与C_(2~7)SVA呈负相关(P0.05)。而C_(2~7)Cobb角差值与VAS评分差值、NDI指数差值呈负相关(P0.05),与JOA评分差值呈正相关(P0.05);C_(2~7)SVA差值与JOA评分差值、JOA改善率存在负相关(P0.05)。手术前后C_(2~7)Cobb角与VAS评分均存在负相关(P0.05),C_(2~7)SVA与JOA评分均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疗效,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65-136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早期规律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锻炼组术后第2 d由医生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而常规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恢复活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减少,JOA评分均显著增加;而锻炼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但常规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相比,VAS评分不减反增,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锻炼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 d,两组间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锻炼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配合早期主动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腰椎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懈术(BEIS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8-01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一收治的100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BEIS术。比较2组疗效、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及术前、术后第1天的JOA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IS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效果相当;但BEIS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能否由视网膜匀浆上清液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及移植到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存活、迁移、整合及分化的情况。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胎儿的正常脐带组织,经2.5 g·L-1胰蛋白酶和1 g·L-1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hUCMSCs。将CM-Dil标记的hUCMSCs注入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观察眼内整合分化情况,对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层数和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UCMSCs培养48 h后贴壁生长,呈长梭形,14 d后可见细胞融合成片。光损伤后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结构紊乱、细胞层数减少,厚度变薄,与正常对照组[(40.73±1.32)μm]相比,hUCMSCs治疗组[(31.28±1.79)μm]与PBS治疗组[(17.21±1.02)μm]及光损伤组[(12.68±1.42)μm]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变薄(均为P<0.05)。与光损伤组相比,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层数显著增加。结论 HUCMSCs移植到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能存活、迁移及整合到受损伤视网膜,hUCMSCs玻璃体内移植可抑制光损伤大鼠光感受器的凋亡。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探讨5-氮胞苷(5-Aza)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及相关蛋白的表达。 方法 采取酶消化法和贴壁法分离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腹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抗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兔抗CD13、CD44、CD10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排除造血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取第3代ADMSCs细胞,以每孔1×104个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诱导组,正常组细胞于常规培养基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培养,诱导组细胞于常规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10 μmol/L的5-Aza进行诱导培养。比较2组细胞的形态结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基因表达量及cTnT、cTnI、Connexin4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诱导组ADMSCs细胞增殖缓慢,体积增大并逐渐变为棒状或宽梭形,形态呈心肌细胞特征;RT-qPCR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cTnT、cTnI及Connexin43基因表达量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细胞质明显可见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物质,而正常组细胞细胞质中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物质较少,且诱导组细胞cTnT、cTnI及Connexin43蛋白阳性表达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结论 大鼠脂肪组织中含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5-Aza可以诱导大鼠A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ADMSCs有望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的健康宣教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卧床依从性、精神状态等健康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8年1—8月间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3D打印模型辅助护理干预。2组均由住院开始护理至手术前1 d。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Morisky-Green测评表评价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自制量表评价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评价2组患者抑郁及焦虑情况,进而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的健康宣教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卧床依从性、精神状态等健康结局的影响。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绝对卧床依从性佳为96.15%,对照组绝对卧床依从性佳为67.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98.08%,对照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73.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健康宣教可显著提高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以及结核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可稳定患者心理,有助于胸腰椎结核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采用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34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应用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测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50(173. 33±35. 96)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378. 57±157. 77)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0(14. 71±3. 59)个月。随访期间X线及CT检查评估显示,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椎体再滑脱。JOA评分:术前为6~20(13. 27±2. 96)分,术后为16~24(21. 42±1. 67)分,末次随访为18~25(23. 69±1. 31)分,术后较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后均明显改善(P 0. 05);滑脱复位率:术后为80. 13%,末次随访时为77. 90%。结论纹式终板处理自体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