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2例眼结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结核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5年来确诊的12例眼结核的病例资料。结果12例眼结核中,眼睑结核5例,眼眶、脉络膜结核各2例,球结膜、半月皱襞、泪囊结核各1例。临床表现为各个部位的占位病变或炎症。4例患者未发现眼外结核病灶,其余8例先后或同时患有肺结核、肠结核、小脑结核、睾丸结核、头颈部皮肤或淋巴结核。结论眼部结核常表现为眼表新生物或眼眶、球内占位病变,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眼科医师应重视全身结核病史的询问,避免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56 岁,因发现右眼包块10 个月,左眼包块1 个月就 诊(图1A).10 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眼内上方有一约绿豆 大小的包块,包块活动,无压痛,无视力下降等,患者未就诊.之 后包块逐渐长至蚕豆大小.1 个多月前患者发现左眼眶上方有 3 个约黄豆大小的包块.既往史:患者因发现淋巴结肿大1 年, 乏力、盗汗1 个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行骨髓穿刺活检、细胞学 检查及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 胞来源",并于2009 年3 月至10 月共进行了8 个疗程的化疗,方 案为R-CHHOP(美罗华600 mg 静脉注射第1 天,环磷酰胺 1200 mg静脉注射第2 天,阿霉素80 mg 静脉注射第2 天,长春新 碱2 mg 静脉注射第2 天,强的松50 mg 口服bid 第2 ~6 天).  相似文献   
23.
患者女 18岁.因"发现右眼内眦部有液体溢出于2009年1月6日就诊.门诊检查:全身检查无异常.双眼视力1.0,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裂隙灯下发现:右眼内眦角皮肤黏膜交界处(近泪阜部位)有一约0.5mm的小孔,边缘整齐,孔口无红肿,无糜烂,可见黏液,上下睑缘泪小点存在,无水肿流脓等,挤压泪囊区有清亮黏液从小孔溢出.  相似文献   
24.
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构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家族中的明胶酶。MMP-2,MMP-9作为MMPs家族分布最广的两种亚型,参与了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过程,如翼状胬肉、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黄斑变性等。我们就其结构、功能、在眼科疾病中作用以及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胡轶  何为民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42-2344
目的:探讨复发性泪腺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4-01/2014-02在我科确诊的25例复发性泪腺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复发情况、组织病理学分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选25例患者中21例为初次复发,1例为3次复发,3例为2次复发。最后一次手术到最近一次复发间隔1mo~28a(中位数1a)。复发后在我院手术时的年龄17.5~70(平均47.9)岁。组织病理检查:多形性腺瘤4例,多形性腺瘤恶变2例,腺样囊性癌10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腺癌1例,间叶组织肿瘤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结论:泪腺区复发性肿瘤种类繁多,以腺样囊性癌最多,其次是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复发率高;多形性腺瘤初次手术完整的切除,对预防术后复发和恶变至关重要。同时早期及长期的随访,对发现肿瘤复发,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6.
眼科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实验与眼科杂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眼科杂志中随机或半随机及前瞻性的临床试验研究的情况,我们手检了眼科7种主要杂志从创刊以来到1999年止的随机/半随机的临床前瞻性对照试验文献。方法:据循证医学中心的手检纳入标准,严格按其要求将随机或半随机分组的前瞻性同期临床对照试验纳入,并分为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CCT)。结果:7种杂志中中华眼科是50年创刊,其它6种杂志多是80年以后创刊,共发表文献21317篇,RCT和CCT共检出280篇,检出率1.31%,中华眼科杂志发表179期,文献7428篇,RCT和CCT共62篇,检出率0.84%。结论:眼科杂志中,50、60年代临床同期前瞻性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少,70~80年代逐年增多,90年以后更多。其它6种杂志也是RCT、CCT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  47岁  1岁时右眼外伤后失明。1984年出现右眼疼痛伴右侧眼眶痛 ,在外院诊断为“右眼内炎”,予以右眼球摘除 ,并安装义眼。 1995年出现右眼内眦皮肤青紫并在上睑中央扪及一黄豆大小的肿物 ,无疼痛和压痛 ,以后包块进行性长大。1997年 10月右眼眶反复疼痛伴头痛 ,予抗生素治疗后暂时缓解 ,包块仍进行性长大。 1998年 11月义眼安入困难 ,右眼不能睁开 ,且比左眼突出 ,在外院诊断为“右眼眶肿瘤”,于 1998年报 12月 2 9日转入我科。眼部检查 :右眼上睑下垂 ,无水肿青紫 ,右眼球缺如。于上睑皮下扪及眶内肿块约 2× 3cm大小 ,肿块位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视网膜、脉络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眼科近27年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9例视网膜或脉络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就诊年龄31~82岁;病程5d~半年,4例在2周以内;仅1例有高血压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视野遮挡;8例视力光感至数指,仅1例矫正视力达0.4;晶体混浊和玻璃体混浊各3例,眼底不能窥入6例,眼底镜检查可见肿物3例,1例伴视网膜脱离。辅助检查:7例B超提示球内实性肿块;6例MR I检查提示多系脉络膜黑色素瘤;3例CT检查提示球内占位;3例屈光间质透明者均未行FFA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行彩超检查。治疗:8例患者行眼球摘除术,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病理诊断:8例视网膜下出血,1例睫状体脉络膜下出血。结论对病史了解不全面、屈光间质混浊、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酶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分泌透明质酸的影响,为透明质酸酶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健康意外死亡者眼眶脂肪组织行眼眶成纤维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酶(0 μg/mL、5 μg/mL、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200 μg/mL、500 μg/mL)分别处理细胞,在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体外成功培养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各浓度透明质酸酶作用眼眶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差别;MTT测得A值在各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浓度实验组分别与在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透明质酸酶组均较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含量减少,随浓度升高透明质酸含量降低,随时间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透明质酸含量差值增加.各浓度组在3个时间点分解透明质酸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获取人眼眶脂肪结缔组织进行组织块法成功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眼眶成纤维细胞;实验设定浓度范围的透明质酸酶对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眼眶成纤维细胞能分泌透明质酸,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酶均对其有分解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0.
总结了147例眼眶内容物剜除术病人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眼痛的护理,病情的观察,换药护理,饮食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