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5%~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1].本文收集我科自1989年以来经病理证实为PCNSL的患者1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2.
目的研究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继发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成年家犬12只,随机分为ICH组(n=6)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6),ICH组于额叶注入非抗凝自体动脉血,对照组动物在相同部位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模型制备后2h、6h、24h、3d、7d、14d进行血肿周围脑组织间液微透析,监测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油和谷氨酸浓度。结果ICH组葡萄糖浓度无显著变化;乳酸浓度在注血后24h和3d升高;丙酮酸浓度在注血后6h、24h和3d升高;甘油浓度在注血后24h升高:谷氨酸浓度在注血后升高,3d达到高峰,至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基础值。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代谢变化提示存在“生化半暗带”区域,兴奋性氨基酸的聚集可能是加重和维持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3.
扭转痉挛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在临床上骨骼肌、躯体肌呈缓慢而剧烈的不随意扭转为特征的运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可有效地改善其症状,提高患的生活质量。由于手术部位距离视束、内囊等功能区较近,所以手术定位要非常精确。微电极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术,除了依托螺旋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进行解剖学定位外,还应用电生理技术进行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过程中需要患意识清楚,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对患进行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4.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细胞损伤模型 ,并观察血性脑脊液 (bloodycerebral spinalfluid ,BCSF)对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BCSF刺激组 ,通过MTT比色法选择恰当孵育时间的BCSF作为刺激因素 ,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 ,分析评估内皮细胞损害和增殖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孵育 7天BCSF可使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贴壁细胞数量减少 ,MTT吸光度下降 (P <0 .0 1) ,G0 ~G1期细胞比例增高 (P <0 .0 1)。结论 BCSF可直接造成明显的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形态学损害 ,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Aspirin)对小鼠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株的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和阿司匹林2.5、5、10 mmol/L处理组(n=5).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受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均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P<0.05),并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各种浓度的阿司匹林作用后胶质瘤干细胞的成球能力明显下降(P<0.05).阿司匹林影响胶质瘤干细胞的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P<0.05).3种浓度阿司匹林作用3d后,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细胞数目增多(P<0.05),细胞释放LDH明显上升(P<0.05).结论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6.
目的:从猪肾中纯化γ-谷氨酰转肽酶(GGT),并对其稳定性、互通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制备国产GGT参考物建立基础。方法:使用冷丙酮沉淀、硫酸铵处理及层析的方法从猪肾中纯化提取GGT。采用非加速试验方法观察其稳定性,并用国际临床化学协会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分别对不同基质中的目的蛋白进行测定,根据两者偏离方向和大小与新鲜人血清是否一致判定其互通性。结果:目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呈单一条带,其GGT特异性比活为150 U/mg。-20℃下在人工基质中保存至少6个月无酶活性损失。高中低不同活性浓度的目的蛋白测定结果未偏离出由多份人血清样本预测的95%置信区间。结论:从猪肾中纯化得到的GG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比活,在人工基质中稳定性和互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评估使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联合Ponte截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3年至2022年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 最短的随访时间为1年。共纳入了38例患者, 男13例, 女25例, 年龄50~87(65.6±10.9)岁, 随访12~119(43±20)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光检查。记录住院时长、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融合节段。比较三个时间点临床评分及冠矢状面的影像学指标。结果手术时间为(274.5±70.5)min, 术中出血量为(619.2±93.5)ml。冠状面垂直轴从术前的(2.9±1.8)cm改善为术后的(1.2±1.0)cm。术前的冠状面Cobb角为16.6°±9.9°, 术后即刻矫正为6.4°±4.0°, 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3, P<0.001);末次随访的冠状面Cobb角为5.7°±3.7°, 末次随访没有明显的矫形丢失(t=-6.12, P<0.001)。矢状面垂直轴由术前的(5.6±3.9)cm降至术后即刻的(3.2±...  相似文献   
168.
目的:以电子病历数据库为依托,观察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后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中,利用科研疾病数据库,检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间于儿童口腔科进行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乳磨牙牙髓切断术治疗的8 岁及以下患儿,选择无全身系统性疾病且规律随访时间超过1.5年、病历记录完整、在治疗前后均有影像学检查记录(X线片)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病历信息和X线资料。根据术后临床及X线表现,将所有乳磨牙预后归为N、H、P0、PX、PY 5类,预后P0、PX、PY定义为失败。以患牙为单位,绘制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牙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15名患儿,初诊年龄为2.6~8.2 岁,平均(4.5±1.1)岁,共211 颗乳磨牙,平均随访时间为(880±154) d。截止至2017年9月,术后有49 颗乳磨牙治疗失败,其中43 颗乳磨牙表现有影像学异常,如根尖周和(或)根分歧下病变、根管钙化、牙根内外吸收等,6 颗乳磨牙早失,只有14 颗患牙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牙龈红肿、溢脓或者病理性松动。通过Kaplan Meier法分析发现,牙髓切断术后的0.5年生存率为100%,1年时为98.5%,1.5 年时为92.9%,2年时为90.5%,2.5 年时为73.8%。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患儿接受治疗时年龄越小患牙治疗后失败风险越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氯酸钠溶液结合生理盐水冲洗和是否预成冠修复均对患牙术后失败风险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遵从目前所使用的诊疗常规,以MTA为盖髓剂的乳磨牙牙髓切断术2年生存率为90.5%,术后失败风险与患儿初诊年龄显著相关,初诊时年龄越大,治疗后失败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9.
目前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虽然这些方法对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应用单一的治疗手段均有不同的局限性,因此人们不断寻求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在已探索的各种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组合中,化疗联合细胞因子、化疗联合肿瘤疫苗、化疗联合免疫佐剂等组合在各种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均取得可喜效果,有望为人们攻克肿瘤这一难题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0.
脊柱畸形是一种高致畸致残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可覆盖全生命周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有了显著的进步。目前人工智能在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能,也逐渐被应用于脊柱畸形的筛查、诊治、手术决策、术中操作和并发症预测等多个方面。近年来,许多研究对此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很多具有优秀表现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方案与模型,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