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大肠癌中CD44V6、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贤  李吉友  张培荣 《肿瘤》2000,20(5):362-364
目的 探讨 CD44 V6、p5 3、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及生理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CD44 V6、p5 3、PCNA在 5 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5 1例大肠癌 CD44 V6阳性表达率 41.18% (2 1/ 5 1)。CD44 V6在低分化大肠癌的检出率为 5 3.85 % (7/ 13)明显高于高分化大肠癌 36 .84% (7/ 19) (P<0 .0 5 ) ,在浆膜外的阳性表达率 5 3.38% (8/ 15 )明显高于肌层 33.33% (2 / 6 ) (P<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 6 3.16 % (12 / 1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1.2 5 % (10 / 32 ) (P<0 .0 5 )。p5 3在 5 1例大肠癌中阳性检出率为 5 0 .5 9% (2 6 / 5 1) ,其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而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p5 3在浆膜外层的阳性表达率为5 3.33% (8/ 15 )明显高于肌层 33.33% (2 / 6 ) (P<0 .0 5 )。 PC-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相关性 (P>0 .0 5 )。结论  CD44 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生理学行为密切相关 ,而 p5 3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关系密切。因此 CD44 V6和 p5 3蛋白可为一个准确预测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而 PCNA作为大肠癌预后的标记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52.
恶性肿瘤的准确命名 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不同可分为: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其它--如黑色素瘤等.由此可以看出,病理学上的"癌"和平常说的"癌症"不同,大家平时所说的"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而病理学上的"癌"仅指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我们有时听说某某患了"骨癌"或"淋巴癌",其实正确的称呼应该是"骨肉瘤"和"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通过比较持续应用激素组与间断应用激素组实验动物在死亡率、x线片、ECT、MRI和光镜下表现,制备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探讨降低实验动物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2组.对照组20只,臀肌注射醋酸氧化泼尼松龙,按8 mg/kg,每周两次,共8周16次;实验组20只,臀肌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龙,按8 mg/kg,注射3周,停药3周,再继续用药5周.分别于注射药物后2、4、6、8周处死,取材前分别做X线片、ECT、MRI检查,取材后光镜观察骨髓、骨细胞、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死亡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讨论 ①大剂量激素对实验动物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损害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②持续应用激素组与间断应用激素组均制造出成功的股骨头坏死模型,间隔停药期骨组织坏死程度不仅没减轻而是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恶性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87例患者342灶肝脏占位病变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203例238灶、未见恶性84例104灶.未见恶性病灶中增强CT、MRI、血管造影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疑恶性或不能排除恶性的22例肝占位病变者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灰阶超声造影引导再次穿刺活检.病变大小0.8~13.2cm,平均3.4cm.穿刺活检采用21~18G手动抽吸活检针或自动活检针,标本送病理科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结果22例肝占位病变平均穿刺次数1.7次(38/22),取材成功率为100%.21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病变,为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病例,1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仍为阴性排除恶性.恶性肿瘤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率为9.4%(21/224).穿刺病理最终诊断结果为增生结节合并癌变5例,肝癌合并变性坏死7例,肝转移癌坏死及微小灶4例,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残留或新生5例.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造影可确认恶性肿瘤的活性区域、变性或坏死区域以及微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可有效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降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以1201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榆测COX-2表达,用亚硫酸氢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H priori)感染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COX-2甲基化率中位数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在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SG/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璎增生(Ind DYS/DYS)病变中分别为10.6%、11.8%、13.8%,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2,P=0.016).分层分析显示,在H pylori感染阴性病例中,COX-2甲基化率仍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在SG/CAG、IM、Ind DYS/DYS病变中其中位数分别为8.8%、10.6%、14.1%(X2=6.629,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COX-2甲基化率随着COX-2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由COX-2弱阳性表达的13.3%降至强阳性表达的7.6%(X2=10.400,P=0.015).结论 CO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H pylori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并与COX-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说明COX-2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6.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中心型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对其他检查方法不能作出定性诊断的中心型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探讨该方法对中心型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实变肺行超声检查确认肿瘤,并设定穿刺线路。采用21G日产八光手动负压穿刺针摄取组织,3.0cm以上的肿瘤同时加用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及21G细针活检,针腔内残留液均做细胞学检查,结果:52例接受穿刺者组织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1.2%(37例),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69.2%(36例),二种方法互补诊断正确率达84.6%(44例),组织定性诊断率达80.8%(42例),并发症7例(13.5%),其中气胸2例,咳血痰5例(1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对肺中心型肿瘤的定性诊断,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中心型小肿瘤的超声显示和确认仍为穿刺活检的首要条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7.
胆囊癌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75岁。体检发现胆囊肿物2周。B超及CT检查发现胆囊实性占位及结石,考虑恶性可能性大。遂行胆囊癌根治术,术中见胆囊轻度肿大,浆膜完整。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8例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腰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蛋白恢复天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Cobb角在正位片、侧位片以及上下终板成角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5个月和1.5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反应蛋白于术后1个月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对不伴有脊髓损伤的腰椎骨折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显像特点及引导微创治疗,提供一种对该病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86例超声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病例,并与MRI、关节镜对照,并对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探讨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及其撕裂情况的的诊疗价值。结果高频超声诊断半月板囊肿的86例,与MRI、关节镜对照,超声对半月板囊肿的敏感性很高,但是误诊1例,特异性约98.83%;82例半月板囊肿合并撕裂病例中超声明确显示合并半月板撕裂78例,漏诊4例,敏感性约95.12%。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8例,术后效果均改善,1例复发,暂未见明显临床症状。结论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及其撕裂情况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可行超声引导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观察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增生癌变的增强特征及与肝细胞癌(HCC)、再生结节的鉴别.方法 141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发现163个直径1~3 cm局灶性病变,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之后采用18G粗针穿刺活检,特别对同一结节内的不同增强区域分别取材.结果 最终确诊增生癌变21个,HCC 45个,再生结节97个.21个增生癌变动脉期或门脉期表现为结节小部分区域增强,延迟期不同程度退出,结节其余部分与肝同步增强或延迟增强,少数23.8%(5/21)延迟期较肝提前退出.HCC 45个病灶中82.2%(37/45)动脉期或门脉期表现为整体增强,17.8%(8/45)不均匀增强,中心区呈不规则无回声;延迟期100%(45/45)退出.再生结节97个病灶中96.9%(94/97)动脉期与肝同步或延迟增强,3.1%(3/97)轻度增强,至延迟期25.8%(25/97)退出,74.2%(72/97)与肝同步.21个增生癌变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动脉期增强区域为癌变区域,而动脉期与肝同步或延迟增强区域为肝细胞增生.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反映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的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重视超声造影增强区域取材活检可提高确诊率及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