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在体内外对多种组织细胞生长和增殖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证实,EGF在角膜、视网膜和巩膜均有表达,在眼球主动生长和结构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GF还与角膜损伤、视网膜增生性疾病、近视、翼状胬肉、青光眼、白内障、眼科肿瘤等多种眼科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EGF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52例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苏醒状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前1 d及术后1、3、7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POCD发生率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1 d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2组MMSE评分均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术后7 d,治疗组MMSE评分与本组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仍低于本组术前1 d(P0.05);术后1、3、7 d,治疗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术后1、3、7 d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术前1 d升高(P0.05),但有下降的趋势,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够促进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可能与下调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水平,减少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电针对透镜诱导性近视豚鼠闪光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影响。方法 24只3周龄健康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透镜诱导组(12只)与透镜诱导+电针组(12只)。两组豚鼠右眼戴-10D透镜,左眼不戴镜作为自身对照。透镜诱导+电针组在戴镜的同时,电针刺激豚鼠两侧合谷穴与太阳穴。4周后测量2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及ERG波形的变化。结果 4周后,与自身对照眼比较,透镜诱导眼近视屈光度增加(P<0.01),眼轴延长(P<0.01);同时其暗适应振荡电位的OS2波振幅及总振幅下降(均为P<0.01),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明适应视锥细胞反应的b波振幅下降(均为P<0.01)。电针干预后,透镜诱导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没有变化(P>0.05);但与透镜诱导组右眼相比,透镜诱导+电针组透镜诱导眼暗适应振荡电位的OS2波振幅及总振幅,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明适应视锥细胞反应的b波振幅均增高(均为P<0.05),达到与其自身对照眼相似的水平(均为P>0.05)。结论 电针刺激合谷穴与太阳穴影响透镜诱导性近视豚鼠ERG,可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电针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毒蕈碱样乙酰胆碱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3周龄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近视电针组与近视假穴组,后3组豚鼠右眼配戴-10.00D透镜片,建立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动物模型,近视电针组戴镜同时给予针刺豚鼠的合谷穴和太阳穴,近视假穴组针刺臀部无穴位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4周测量各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同时取视网膜组织,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中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M1受体的蛋白含量。结果 造模4周后,近视模型组右眼屈光度为(-3.40±0.55)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右眼的(1.20±0.24)D和自身对照眼左眼的屈光度(1.25±0.32)D(均为P<0.05);近视模型组右眼眼轴长度为(8.74±0.38)mm,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的右眼眼轴长度(8.23±0.21)mm,也大于自身对照眼左眼的眼轴长度(8.16±0.43)mm(均为P<0.05);近视模型组、近视电针组和近视假穴组右眼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近视电针组、近视假穴组视网膜中M1受体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9.17±4.02、74.50±4.64、64.83±6.05和74.67±3.93,M1受体蛋白含量分别为(984.67±44.69)ng·L-1、(1172.00±41.91)ng·L-1、(1027.00±41.08)ng·L-1和(1153.50±56.40)ng·L-1,统计学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与近视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近视模型组和近视假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M1受体表达增高,针刺合谷穴和太阳穴可以减少其视网膜中M1受体表达,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近视患者远视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评估Toric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对高度散光眼的视力矫正作用。方法 收集高度散光患者33例(62眼),单纯角膜散光或眼内散光<1.00DC验配后环曲面RGPCL,眼内散光≥1.00DC验配双环曲面RG-PCL。对高度散光眼配戴框架镜及ToricRGPCL的视力矫正效果进行比较;对>2.00~400DC、>4.00DC散光眼配戴ToricRGPCL相对框架镜的矫正幅度进行比较;对伴有高度近远视、低中度近远视的散光眼配戴ToricRGPCL的视力矫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53眼验配后环曲面RGPCL,相对裸眼视力提高0.67±024,9眼验配双环曲面RGPCL,相对裸眼视力提高0.50±0.24,两种ToricRGPCL对视力的矫正作用均明显优于框架镜(t=921,P=0.00;t=6.49,P=0.00);>2.00~4.00DC、>4.00DC散光眼配戴ToricRGPCL后相对框架镜矫正视力分别提高0.17±0.15、0.26±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16);伴有不同球镜度数的高度散光眼配戴ToricRGPCL后,视力矫正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05)。结论 ToricRGPCL对高度散光眼有理想的矫正效果,且对于>4.00DC散光眼矫正效果更佳,其对散光的矫正作用与球镜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6.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通常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手术只适用于T1N0、T2N0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而对有淋巴结转移病例的手术治疗仍应谨慎[1].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是否需放疗?何种情况下需放疗?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991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后可分析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45例,初步探讨其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及术后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胸部放疗的同时应用药物干预下调TGF-β1的初步结果,旨在由此减轻放射性肺损伤。方法1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入观察,9例常规放疗的同时予药物(A组),10例患者单纯放疗(B组)。放疗前、结束时均对比观测血TGF-β1、CD11b/CD14及肺功能。结果A组外周血TGF-β1疗终/疗初值≤1者7例(7/9)较B组1例(1/10)有显著差异(P<0.01)。而CD11b/CD14、肺功能比较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在放疗的同时应用罗红霉素、还原性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下调TGF-β1,并可期望减少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8.
王忠清  吴建峰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1):1816-1820
近视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儿童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近视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多巴胺、一氧化氮、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胰岛素以及前列腺素等主要神经递质均与儿童屈光发育和眼轴增长密切相关,但是它们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分歧。本文就各种神经递质在近视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包括神经递质受体以及受体拮抗剂对近视进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明确不同神经递质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近视的发病机制,为近视神经递质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做理论准备,并为近视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采用DIBH技术行放射治疗的46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胸骨角水平横断面和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的一致性。结果 46例患者共进行552次CBCT扫描。其中,CBCT胸骨角水平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32次(占78.26%),小于定位CT 120次(占21.74%),且120次中5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0.91%);CBCT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28次(占77.54%),小于定位CT 124次(占22.46%),且124次中10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1.81%)。结论 采用基于CBCT的DIBH技术行左侧乳腺癌放射治疗时,治疗前CBCT肺轮廓多数大于定位CT,而在小于定位CT的治疗分次中,相差大于呼吸门控阈值的占比小于2%。因此,基于CBCT的DIBH技术对患者危及器官的保护准确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寻找适宜人群及建立呼吸训练指标。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观察电针肾俞穴对甲状腺素诱导性近视豚鼠的屈光参数和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周龄三色健康短毛豚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近视组、模型组、假穴组和电针组5组,每组10只豚鼠。近视组豚鼠右眼配戴-6.00 D透镜诱导近视,模型组、假穴组和电针组动物右眼配戴-6.00 D透镜诱导近视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钠0.05 mg·kg-1·d-1构建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近视模型;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造模后第3周)开始电针肾俞穴治疗,持续4周;假穴组电针臀部假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豚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的一般情况、体重和肛温变化;同时利用检影镜和A超检测造模后0周、2周和6周时动物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利用ELISA法检测造模后2周和6周各组豚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和雌二醇(E2)水平变化。结果 造模后2周,与正常组比较,近视组、模型组、假穴组和电针组豚鼠的屈光度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近视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假穴组和电针组豚鼠呈身体消瘦、烦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