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7例)。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信息,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SOFA评分、白细胞、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及28 d预后;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SOFA评分的组合,分析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t=22.720、17.640、2.327),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病例数也低于死亡组(χ2=4.596);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t=7.9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钙素原(OR=1.311,95%CI:1.024~1.874)、D-二聚体水平(OR=1.809,95%CI:1.204~2.377)和SOFA评分(OR=1.358,95%CI:1.129~1.886;P<0.05)是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981)大于单独使用降钙素原(0.875)、D-二聚体(0.807)和SOFA评分(0.823)的面积,且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7%和98.1%,也高于单独使用单一指标。结论: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是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应用比单一使用更有效,具有更高的临床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视是患病率最高的眼科疾病之一,目前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仍然有限。许多研究发现,生长因子与眼球发育和近视发病密切相关。一些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 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分别具有影响巩膜厚度变化和调控近视发生发展等功能,在近视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以了解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7112名健康体检者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将受检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比较各组胃蛋白酶原检测水平及蛋白酶原阳性检出率。结果体检人群胃蛋白酶原Ⅰ<70 ng/mL检出率为73.58%,其中女性检出率为83.85%,远远高于男性的77.08%。体检人群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后,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检测结果随年龄增加而增大(χ2=901.256,P=0.00<0.05;χ2=858.738,P=0.00<0.05),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χ2=59.063,P=0.00<0.05);随着分组年龄的增加,同一年龄组男性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明显高于女性(Z=-36.045,P=0.00<0.05;Z=-16.992,P=0.00<0.05),而女性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明显低于男性(Z=-21.204,P=0.00<0.05)。在此次调查的体检人群中,血清胃蛋白酶原轻度阳性检出率为3.13%;中度阳性检出率为3.36%;强阳性检出率为1.05%。女性胃蛋白酶原检测轻度阳性、中度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均高于同龄男性组;在小于50岁3个年龄组女性胃蛋白酶原强阳性检出率高于同龄男性组,在50~59岁年龄组强阳性检出率与男性基本持平,而在大于60岁的2个年龄组男性反超女性。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巩膜生物力学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视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眼轴的过度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玻璃体腔的延长,而玻璃体腔的延长又是巩膜主动重塑、巩膜变薄、细胞外基质减少的结果 ,其中伴随着一系列巩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因此,本文就巩膜生物力学的测量方式、近视眼巩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巩膜胶原、蛋白聚糖等成分及成纤维细胞的改变对生物力学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以利于更深入地了解近视的发病机制,为将来有效预防和治疗近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探讨17β-雌二醇对高氧诱导的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8只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大鼠分娩完成后与新生鼠一起正常饲养;实验组大鼠分娩完成后立即与新生鼠一起置于高氧环境饲养。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再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对照组1、实验1)和雌二醇干预组(对照组2、实验组2),每组各12只大鼠。对照组1和实验组1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PBS 0.1 ml;对照组2和实验组2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雌二醇 1 μg。每日观察鼠的发育情况。出生后7、14 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含量。出生后14 d时行苏木精 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蛋白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标本中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较对照组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28,P<0.05)。实验组2较实验组1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6,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P>0.05)。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与对照组、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41,4.35,P<0.05)。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1神经节细胞肿胀,细胞质淡染,线粒体空泡形成;其他各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正常。出生后7、14 d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HIF-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16.1,13.4,17.5;P=0.001,0.005,0.003,0.009)。其中,出生后7 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VEGF表达高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22,4.32;P<0.05)。出生后14 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 VEGF、HIF-1表达低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5.12,4.08;P均<0.05)。结论雌二醇对VEGF mRNA具有双重调控作用,高氧条件下促进视网膜VEGF表达和视网膜血管发育;正常氧条件下通过HIF-1α-VEGF系统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雌二醇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缺氧造成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  相似文献   
7.
李国  吴建峰  黄稳定 《骨科》2018,9(2):96-101
目的 分析颈前路采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行单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颈椎整体弧度(global cervical alignment, GCA)改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使用ROI-C行单节段ACDF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病人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为35~81岁,平均55.3岁。末次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与术前比较:①维持组,GCA手术前后均为前凸者;②矫正组,术前GCA后凸、术后矫正为前凸者;③后凸组,手术前后均后凸者。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部、手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neck/arm pain visual anologue scales, NVAS/AVAS)评分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结果 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对病人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1~39个月,平均25.6个月。维持组46例,矫正组17例,后凸组19例,三组病例年龄分布存在差异(F组间=4.593,P=0.014);三组病人性别和手术节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GCA后凸发生率为23.17%(19/82)。术前三组间NVAS、AVAS和NDI各指标单变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末次随访的NVAS、AVAS和NDI与各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之间AVAS术后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0.580,P=0.562);而改善程度△NVAS和△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Dunnett-t检验行两两比较显示,矫正组的改善程度△NVAS和△NDI优于维持组和后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ROI-C行单节段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弧度由术前后凸矫正为前凸可获更多的NVAS和NDI改善,说明恢复和维持生理性前凸的GCA是取得最优疗效的重要因素;但术前存在GCA后凸的部分病例术后仍有颈椎后凸的影像学表现,因此治疗伴有GCA后凸的病例时,术者应谨慎确定融合固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山东省冠县4~18岁在校(园)学生屈光不正患病状况.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从冠县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屈光不正现况调查.所有学生接受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验光、眼内压、眼前节、眼后节等检查.屈光不正与性别、年龄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3 112例4~18岁在校(园)学生接受检查,其中完成散瞳验光检查3 111例,完成视力检查3 094例.近视患病率为31.3% (95%CI:29.7%~33.0%),年龄较大[OR:1.49 (95%CI:1.45~1.54),P<0.01]、女性[OR:1.31 (95%CI:1.09~1.57),P<0.01]和城镇学生[OR:2.54(95%CI:2.11~3.07),P<0.01]的近视患病率较高.高度近视总体患病率为1.4% (95%CI:1.0%~1.8%),散光的总体患病率为32.4%(95%CI:30.8%~34.0%),屈光参差的总体患病率为6.2%(95%CI:5.4%~7.1%),高度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患病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P<0.01),其中散光和屈光参差的患病率与居住地有关(P<0.01),但均与性别无关(P>0.05);远视患病率为8.2%(95%CI:7.2%~9.2%),并随年龄增加而下降[OR:0.72(95%CI:0.68~0.76);P<0.01].较好眼裸眼视力≤20/40和≤20/200者分别有675例(21.8%)和85例(2.7%).单眼或双眼裸眼视力≤20/40的880人中,837人(95.1%)是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结论 山东省冠县4~18岁在校(园)学生的视力损害主要由以近视为主的屈光不正导致,且呈现出随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近视是世界最常见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关键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调控巩膜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参与近视眼巩膜重塑,但具体转导途径和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现就bFGF和TGF—β在近视眼巩膜中的表达及其调控巩膜重塑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