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长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脊柱结核手术患者214例,颈椎24例,胸椎47例,胸腰段41例,腰及腰骶椎93例,长节段病变9例.前入路152例,并前路固定83例;后入路13例,联合入路49例,并后路固定57例.从临床治愈、内固定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结果 214例中,187例获得1~11年随访,平均4.9年;179例达到了临床治愈,8例复发,9例出现了内固定相关并发症,45例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获得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长期效果,术后复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能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有效的预防,损害的神经功能均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损伤28例,术前均常规拍摄肩关节前后位、出口位X片及肩关节MRI检查,经关节镜探查明确肩关节Bankart损伤,清理损伤创面直到骨面出血,将肩关节囊-韧带-盂唇复合体牵向盂唇缘,采用缝合锚钉2~3枚固定于肩盂骨内,缝合盂唇组织。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28例患者术后,27例肩关节稳定性良好,1例复发。UCLA评分术前平均评分(21.15±4.5)分,终末随访平均(32.07±4.8)分,大部分患者表现出了良好的运动(包括外旋),大多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且恢复到了以前的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TWINFIX双固定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创伤小、操作简便和固定可靠,联合术后严格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寰椎进行剖面解剖和三维CT测量.为临床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和三维CT参数.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量们器测量30例60侧C1湿骨剖面标本,采用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操作软件(ADW4.2)测量30例60侧30~50岁正常人的C1-三维CT图片结果:剖面解剖学和3D-CT的测量结果分别为:寰椎侧块宽度为(10.42±1.50)mm、(10.1±1.4)mm;侧块长度为(21.33±1.06)mm、(21.5±1.3)mm;侧块高度为(10.22±0.80)mm、(10.3±1.1)mm;椎弓根中点至侧块前缘的距离为(27.98±1.32)mm、(27.8±1.2)mm;中线至寰椎椎管外缘的距离为(13.81±1.36)mm、(14.5±1.1)mm;中线至寰椎椎弓根中点的距离为(18.02±1.64)mm、(18.6±1.1)mm;中线至寰椎横突孔内壁的距离为(22.06±1.90)mm、(22.1±1.7)mm;椎管外缘至横突孔内肇的距离为(8.22±1.62)mm、(7.6±1.4)mm;寰椎后弓最薄处的宽度为(9.60±1.44)mm、(9.7±1.3)mm;高度为(4.60±0.11)mm、(4.4±0.8)mm.其中17侧(18侧)的寰椎后弓最薄处高度<4 mm.占28.3%(30%);寰椎侧块角为(24.6±1.1)°、(24.8±1.5)°两者的符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面解剖学和三维CT的寰椎测量一致,均可为骨科医师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可行性、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但三维CT可提供具体、个体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OECs)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急性横断性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 构建载有GDNF基因的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并体外转染OECs,Western Blot检测GDNF的表达.用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对照组)、B(IN-1微泵注射组)、C(OECs组)、D(GDNF-OECs组)和E(GDNF-OECs+IN-1组)5组各10只.应用神经丝蛋白200(NF200)单抗免疫组化、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顺行神经追踪对SCI区神经纤维再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共有13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OECs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E组和D组可见SCI区杂乱无序的再生轴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C组可见少量无序的再生轴突,可疑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B组和A组脊髓残端萎缩,未见轴突再生.A、B、C、D和E组后肢功能运动平均BBB评分分别为7.70±0.24、7.89±0.15、10.50±0.25、11.43±0.23和12.81±0.40.结论 GDNF-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注射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轴突的存活、再生,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5.
106.
生物可吸收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材料在体内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固态压缩法增强的、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poly-L-lactide,PLLA材料在体内的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其作为骨固定装置材料的价值. 方法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solid-state compressionSC)加工左旋聚丙交酯,得SC-PLLA试棒(3.2mm×30mm),植入兔的皮下和股骨内,在长达48周的降解时间里,观察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和扫描电镜(SEM)下的微观形态. 结果植入24周后,各组SC-PLLA在体内的力学强度均可维持在弯曲强度180Mpa以上,剪切强度75Mpa以上,它们都大于皮质骨强度.剪切强度的下降比弯曲强度快.SEM见SC-PLLA降解前内部有大量排列整齐的纵向纤维,并随降解而破坏并出现孔隙. 结论固态压缩法可获得高初始强度和维持强度的PLLA,满足一般的骨内固定要求.SC-PLLA是一种有前途的生物可吸收接骨材料.  相似文献   
107.
几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单用或联合应用几种常见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7例寰枢椎复合体标本,在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Ma-gerl+Gallie法钢丝固定、Magerl+Brooks法钢丝固定、以及单纯Gallie、Brooks钢丝固定和Halifax椎板夹固定等在扭转5°时所需的扭转力矩.结果:Magerl的扭转力矩为6.59±1.34Nm,大于其它单一后路固定技术(P<0.01),但小于联合Brooks钢丝固定(P<0.01),与联合Gallie钢丝固定间无显著性差异.Gallie钢丝固定的扭转力矩最小。结论:Magerl较其它常见的后路固定术在抗扭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联合Gallie钢丝固定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应用显微操作方法和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观察显微操作技术对大鼠受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培养脐血干细胞.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10)、实验对照组(B组,n=10)、常规治疗组(C组,n=20)和显微治疗组(D组,n=20).A组大鼠只打开椎板;B、C组大鼠采用常规方法行T 8-9,平面脊髓全横断,造成急性脊髓损伤,C组大鼠于脊髓两断端用1 μl注射器分别注射脐血干细胞悬液1μl(干细胞浓度为6×10 9/L~7×109/L),B组同法注射等量PBS液;D组采用显微操作技术行脊髓横断,并以口径50 μm的毛细玻璃针用相同方法注射脐血干细胞.术后1~8周内每周进行1次后肢BBB评分,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对比观察术中和术后第8周各组大鼠脊髓大体标本外形、颜色、质地和体积大小改变.[结果]A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脊髓大体标本未见明显变化.B、C、D组大鼠术后双侧后肢完全性瘫痪,B组大鼠无明显恢复.而C、D组大鼠,从术后第2周开始逐渐恢复部分后肢运动功能.第3周以后,D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明显优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周,所有大鼠脊髓横断处均瘢痕愈合,B组大鼠远侧段脊髓干瘪、皱缩;C组大鼠远侧段脊髓直径轻度变细,外形尚饱满;D组大鼠横断处两侧脊髓直径无明显差异,外形圆润,但局部可见明显瘢痕粘连.[结论]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性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显微操作技术的应用能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为造成的脊髓损伤,有利于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PELD组平均随访24.3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60min,失血11ml,术后卧床24h。OLD组平均随访24.5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50min,失血30ml,术后卧床120h。两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PELD组优良率为92%,OLD组96%。PELD组和OL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OLD具有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是PELD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对比椎间融合器(Cage)和椎间植骨对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探讨Cage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病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7~68岁.按Meyerding分类:Ⅲ度26例,Ⅳ度16例.根据椎间植入材料分为Cage组(25例)和骨组织组(17例).检测指标:椎间隙高度、腰骶段-骨盆参数、假关节发生率和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5例植入Cage者,18例达到解剖复位,6例复位至Ⅰ度;1例复位至Ⅱ度,无螺钉断裂及假关节形成;1例Cage位置欠佳,无手术后神经根性疼痛.17例植入骨组织者,8例达到解剖复位,6例复位至Ⅰ度,3例从Ⅳ度复位至Ⅱ度,2例植骨块部分脱落至椎管,2例螺钉断裂,1例假关节形成,3例有短暂神经根性疼痛.两组在手术后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均比术前显著增高(P<0.01).植入骨组织者术后2年丢失高度显著高于Cage组.植入Cage者,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指数均比术前显著降低,手术后随访角度丢失较小;而植入骨组织者,手术后上述指标与植入Cage者具有显著差异,手术后随访角度丢失较多.结论 椎体间融合器更有利于手术后维持复位状态、改善腰骶段一骨盆参数及恢复椎间隙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