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的治疗原则,观察近期疗效。方法:2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了肿瘤切除和腋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2 ̄4周接受放疗。外照射用对穿切线野照射全乳腺50Gy/5周,瘤床部位组织间插值^192Ir针管,一次性放疗8Gy/1.0 ̄1.5cm,或用电子束2Gy/次,共8次。如患者乳房肿瘤位于乳房乳晕区或腋淋巴结阳性,则内乳淋巴结及锁骨区接受放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结果:20例患  相似文献   
102.
术中瘤内置管后装放疗治疗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移性肝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的效果、毒副反应,探讨其应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1992年11月至1997年5月对18例结、直肠癌术后确诊肝转移病人行剖腹探查术中瘤内置管组织间插植后装放疗。放射源为高剂量率^192Ir,每次照射8-10Gy,总量30-40Gy,1-2周内完成。结果 18例无明显毒副反应,中位生存期25.6个月,1,3,5年生存率(按寿命表法)分别为71.6%,28.7%,7.2%。CEA滴度变化可做为肿瘤控制与否及有无肝内外隐匿病灶的重要指标。结论 术中、肝穿刺置管法安全、可靠;作为局部根治性治疗手段,对原发于结、直肠的肝转移癌的治疗是有效的。但其能否与手术切除效果相当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TGFβ1 水平改变与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酶联方法对30 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 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 线分型、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放疗前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 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 0.01),放疗后血清TGFβ1 水平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线分型无关( P>0 .05) ,与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密切相关(P< 0.01)。认为血清TGFβ1 水平可以作为监测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后胸壁大面积复发再次放疗的方法。 方法 总结我院自1994 年4 月~1998 年6 月间,应用两种不同的放疗方法治疗17 例胸壁表浅复发面积超过100cm2 病人的疗效观察。7 例近距离贴敷治疗,经CT定位,靶区边缘剂量6~8Gy次,共3 次,10~15d 内完成。常规放疗10 例,选用10 MeV电子线加1cm 胸壁蜡块补偿30~50Gy15~25 次19~33 d6 例;10 MV光子加楔型板双切线野+10 MeV电子线4 例,44~60Gy22~30 次30~40d。 结果 近距离贴敷治疗结束一个月后,86 %(67 例) 病灶基本消失,无呼吸系统症状。常规治疗组60% (610)病灶3 ~5 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退。20% (210)出现放射性肺炎。 结论 经CT定位,优化设计的近距离贴敷放疗方法,局部控制率较高,肺受量小,是一种治疗胸壁放疗后大面积复发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手术后置管后装照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至1998年10月,将4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放疗组术中放置施源管(2~5根,平均3.85根/人);确定驻留点2~8个,平均3.7个/人;术后3~14d行后装和射治疗;单次照射剂量5~10Gy,平均8Gy;照射共68次,平均3.4次/人;总剂量10~40Gy,平均30Gy。对照组术后不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改变与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TGF β1水平,并将其与病变范围、部位、X线病理分型、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疗前食管癌患者血清TGF β1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TGF β1的表达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X线病理分型无关(P>0.05);放疗后血清TGF β1水平下降(P<0.05),其改变与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相关(P<0.01)。结论:血清TGF β1水平可作为监测食管癌近期放疗疗效和预后、提示后续或辅助治疗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7.
超抗原SEA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抗原是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应答效应的抗原性物质。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A,SE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家族中一员,是最有效的T细胞活化因子之一。研究发现,SEA可通过刺激T细胞增殖,促进IL-2,TNF-α,IFN-γ等淋巴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温度低于42℃的温和热疗,虽然耐受性好,对正常细胞损伤小,但在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方面却远不如42℃以上的热疗,故温和热放疗的疗效还不尽如人意。温和热放疗修饰剂可以通过改变肿瘤的血供、肿瘤细胞的氧合状态或其他一些途径来达到增加温和热放疗疗效的目的,为温和热放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文章综述了国外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温和热放疗修饰剂对温和热放疗的临床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勾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并分析其空间走向,初步探讨各种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技术对LAD的影响.方法 对29例平均年龄54.71岁乳腺癌治疗后复查女性行CTA并勾画LAD,同时在T7~ T8、T8~ T9、T9~ T10胸椎间隙水平,乳头、乳腺下缘水平测量LAD至胸壁(前后向)、左内乳动脉(水平向)、室间沟(斜向)距离,分析其空间走向.取2例左侧乳腺切除术后患者(LAD起始部位分别在T3、T4胸椎间隙水平)和1例左侧保乳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切线野、内乳野放疗技术照射并分析LAD受照情况.结果 29例患者LAD起始部位于第3肋间隙(40%)或第4肋间隙水平(60%),长度为(7.49±0.58) cm.T7~ T8、T8~ T9、T9~ T10水平LAD至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2.99±1.11)、(1.26±0.65)、(0.68±0.39) cm,至水平方向距离分别为(2.27±0.84)、(2.81±0.65)、(3.37±1.21) cm,至斜方向距离分别为(0.47±0.25)、(0.38±0.21)、(0.42±0.19) cm;乳头、乳腺下缘水平LAD至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2.94±1.06)、(0.79±0.46) cm,至水平方向距离分别为(2.45±0.89)、(3.32±1.22) cm,至斜方向距离分别为(0.56±0.30)、(0.57±0.24) cm.结论 勾画LAD可以将室间沟作为主要参考点,切线野照射技术可能对LAD的剂量影响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lineate and measure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on CT angiography (CTA) and evaluate the dose delivered to LAD by different radiotherapy techniques for left-sided breast cancer.Methods Twenty-nine left-side breast cancer women with mean age of 54.71 years (range:30-80 years) were included.CTA was performed, and LAD was contoured and the distances were measured between LAD and chest wall (posteroanterior diameter,PD), between LAD and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horizontal diameter,HD), between LAD and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oblique diameter,OD) at the level of T7-T8,T8-T9,T9-T10 and at level of nipple and lower boundary of the breast.The dose delivered to LAD was calculated on three-dimensional plans for two patients with mastectomy whose chest wall and internal mammary chain (IMC) were irradiated and one patient with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ho received whole breast irradiation.Results The LAD arose at the level of the third rib in 40% of patients and at the fourth rib in 60% of patients.The mean length of LAD was 7.49±0.58 cm.At the level of T7-T8,T8-T9,T9-T10,the mean PD were 2.99±1.11 cm, 1.26±0.65 cm,0.68±0.39 cm, the mean HD were 2.27±0.84 cm, 2.81±0.65 cm, 3.37±1.21 cm, and the mean OD were 0.47±0.25 cm,0.38±0.21 cm,0.42±0.19 cm respectively.At the level of the breast nipple and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breast, the mean PD were 2.94±1.06 cm, 0.79±0.46 cm, the mean HD were 2.45±0.89 cm, 3.31±1.22 cm,and the mean OD were 0.56±0.30 cm,0.57±0.24 cm respectively.The mean dose to the LAD was 5 Gy and 14 Gy for patients with mastectomy whose IMC was irradiated with 9 MeV electron and whose IMC was irradiated with 6 MV photon tangential beams.The mean dose to the LAD was 26 G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Conclusions To contour the LAD, the interventricular groove could be the reference point.Tangential technique can be giving a higher dose of LAD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radi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10.
蔡嵘  金冶宁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953-1955
胃癌的发病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但目前胃癌依然排在我国肿瘤死亡的第1位.病灶局限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75%,这部分患者主要行单纯手术切除[1].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增加,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差,同时局部和远处复发的几率也不断地增加.众多的临床研究探讨了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价值,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患者3年、5年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但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价值仍有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