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15篇
  免费   3120篇
  国内免费   2573篇
耳鼻咽喉   711篇
儿科学   716篇
妇产科学   702篇
基础医学   4252篇
口腔科学   1781篇
临床医学   9775篇
内科学   3764篇
皮肤病学   411篇
神经病学   2532篇
特种医学   22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6322篇
综合类   17553篇
预防医学   4229篇
眼科学   1897篇
药学   6446篇
  45篇
中国医学   5101篇
肿瘤学   746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1222篇
  2022年   1399篇
  2021年   1507篇
  2020年   1620篇
  2019年   1592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1190篇
  2016年   1290篇
  2015年   1648篇
  2014年   2705篇
  2013年   2574篇
  2012年   3516篇
  2011年   3993篇
  2010年   3658篇
  2009年   3440篇
  2008年   4419篇
  2007年   3820篇
  2006年   3538篇
  2005年   3938篇
  2004年   3011篇
  2003年   2831篇
  2002年   2271篇
  2001年   2114篇
  2000年   1576篇
  1999年   1335篇
  1998年   1156篇
  1997年   1142篇
  1996年   1081篇
  1995年   923篇
  1994年   820篇
  1993年   579篇
  1992年   568篇
  1991年   452篇
  1990年   432篇
  1989年   457篇
  1988年   144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NM II-C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时空变化。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胚胎,应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研究NM II-C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受精后17和22小时,NM II-C由原先的广泛表达渐渐集中于前脑、中脑和后脑;受精后26和36小时,NM II-C表达分布到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受精后48小时,NM II-C表达在脊髓变得很弱,主要集中于大脑。结论:揭示了NM II-C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进程,为进一步探讨其在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痛经、月经量过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病因诊断将引起痛经、月经量过多的疾病病种进行分类,包括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等。在该临床试验中,将参与该试验的120例患者按病种进行分类,随访、跟踪记录各评估指标,与治疗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减轻上述病症中引起的痛经、月经量多,明显提升血红蛋白及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相比,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具有无创、经济及可逆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的临床研究,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妇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96例,对所有患者病情进行病史采集、病情观察、相关检查、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临床统计和分析,从而总结分析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中77.08%的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持续性痛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且贯穿于整个经期。71.88%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23.96%的患者出现不孕。专科查体显示54.17%的患者出现子宫均匀增大或有结节隆起,触及质硬,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经期压痛较为明显。超声提示66.67%的患者均显示子宫壁增厚、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肌层内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的低回声和强回声区,有时可见小片状无回声子宫大小和肌层回声,月经前后比较常有变化。经达那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与GnRH-a治疗组的93.75%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和痛经等,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但尚无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肌电阻测定配合量表评定观察红外线联合中频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疼痛量化评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中频组、红外线组、中频+红外线组,每组各20例。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和肌电阻测量仪进行疼痛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疼痛部位肌电阻值以及痛点数量。结果治疗后,中频+红外线组患者PRI、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频组和红外线组(P<0.05)。中频+红外线组患者肩首、背中以及腰周部位的肌电阻转化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红色痛点数明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腰背肌电阻转化值与疼痛量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红外线联合中频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肌电阻测定法联合PRI、VAS、PPI可为评估腰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上肢肌群(三头肌、肱三头肌与前臂肌群)肌电图(EMG)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定量表(FMA)评分与腕部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5.4±4.2)m/s比(63.2±4.1)m/s,(65.6±3.2)m/s比(63.3±3.1)m/s,(65.3±2.2)m/s比(63.1±2.3)m/s](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三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EM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5.5±3.2)分比(42.1±3.1)分,(37.4±3.3)分比(34.3±3.1)分,(36.3±3.2)分比(32.2±3.1)分](P<0.05);两组治疗1、3个月FAM评分[观察组:(26.5±2.3)分、(31.5±3.6)分比(17.4±1.6)分;对照组:(24.3±2.2)分、(28.9±3.5)分比(17.4±1.5)分]和腕部AROM[(49±3)°、(59±5)°比(39±4)°;(45±3)°、(54±4)°比(39±3)°]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增加脑卒偏瘫患者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乳房区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乳房区瘢痕挛缩患者14例,全部患者Ⅰ期均行同侧背阔肌下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Ⅱ期部分切除并松解乳房区瘢痕,应用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覆盖遗留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4例患者中,乳房区瘢痕挛缩均得到充分松解修复,术后切口Ⅰ期愈合,肌皮瓣未发生血运障碍,因用于修复的组织量充足,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外形效果。结论扩张后背阔肌肌皮瓣是治疗乳房区瘢痕挛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张丽华 《海峡药学》2016,(2):111-112
目的:为了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受孕情况。方法将175例子宫腺肌病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二甲双胍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92例和对照组(去氧孕烯炔雌醇)8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彩超子宫体积的变化,随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及受孕率。结果两组患者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及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酶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腺肌病改善了临床症状,缩小子宫体积,减少了停药后复发率及提高了受孕率,此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8.
<正>少部分服用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时会出现肌肉疼痛。这种副作用,被人为是肌痛,可能会导致人们停止服用药物,从而忽略了他汀类药物所提供可预防心脏病发作的保护作用。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肌痛可能也会引起肌无力,可能会增加受伤的风险,特别是老年人。但是根据一个发表于2014年10月15日《美国心脏病杂志》的小型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痛可能不会影响肌肉强度。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  相似文献   
109.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损伤后会导致膝关节出现不稳,并可继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加速膝关节骨关节病发生。由于交叉韧带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移植重建是目前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1]。交叉韧带重建所需的移植物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三大类[2]。相较于自体和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可避免取材部位病变、免疫排斥、传染病等潜在危险。近年来,在国内外运用于临床的人工韧带以第4代人工韧带-LARS人工韧带为主。但LARS人工韧带仍存在其自身固有的缺陷:韧带两端与骨界面的结合问题、滑膜炎及韧带断裂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韧带-骨界面愈合的问题。该研究就近年来LARS人工韧带表面修饰促进韧带-骨界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主要是针对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和经处理过的表面与骨组织间成骨细胞活性变化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各种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求在今后的研究中能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还重点介绍了成骨细胞在界面的活性变化,以便在细胞学的角度上去了解骨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