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临床视觉生理学已从对视野的关注逐步扩展到对色觉、光觉,以及视觉电生理等众多领域的检测和研究,构成我国眼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视觉生理学对视功能的评估、探讨和对眼疾患视觉损害的观察、治疗、疗效及发病机制等都有重要关联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2.
Stargardt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Stargardt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改变特征,探讨OCT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5例(10眼)Stargardt病患者的黄斑区进行了OCT扫描检查,并与正常人黄斑部OCT图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Stargardt病以黄斑部感光细胞损害为主要特征,同时视网膜厚度也明显变薄,感光细胞损害以中心凹最为明显,该病的OCT改变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OCT能够在无损伤状态下反映视网膜病变的组织学改变特征,OCT的临床应用为该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CRP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清CRP浓度。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痰热壅肺型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4.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中国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眼底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 分析经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PCV患者42例48只患眼的眼底图像资料。 结果 PCV患眼眼底最常见表现为斑片状视网膜下出血,占72.9%;其次是黄白色渗出,占27.1%;仅14.6%的患眼于后极部可见特征性的视网膜下结节样橘红色病灶;54.2%的患眼有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 PED)。75.0%的患眼显示有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25.0%的患眼见多个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而无明显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与之相连。62.5%的息肉状病灶位于黄斑区;12.5%的息肉状病灶在血管弓区;6.3%的息肉状病灶位于视盘旁区;18.8%的息肉状病灶在上述2个部位同时存在。 结论 中国人PCV患眼眼底最常见表现为视网膜下出血,大部分患眼存 在PED。PCV好发部位为斑区及血管弓区,大部分患眼ICGA可见特征性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105.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试并比较正常人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e 4.0 视诱发反应图象系统对17例20只正常眼、7例10只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干性型眼,8例 8只AMD湿性型眼和11例11只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眼进行检测。将各组老年性黄斑变性者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N1、P 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AMD湿性型各环N1、P 1 波潜伏期和AMD干性型3~6环处N1波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人。AMD湿性型在1~4环处N1波和1~6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下降,AMD干性型在1~5环处N1波和1~6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下降,IMH者在1~2环处N1、1~3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低于正常人。 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对老年视网膜穿孔黄斑变性部位进行视功能的定量检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24-226)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在预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术前FVEP、光定位、辨色力等检查结果与术后视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患者术后视力与FVEP的振幅(X1)、P1波潜伏期(X2)及辨色力之间存在有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07.
黄斑囊样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于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的视功能。 方法: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仪检测了黄斑囊样水肿24例27只眼(包括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年龄30~75岁,平均(55.58±13.31)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正常对照组为25例29只眼,年龄34~71岁,平均(51.08±9.27)岁。记录后极部26.6°X22.1°视野内103个视网膜区域的一阶反应曲线和三维功能图。 结果: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mfERG的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于全区和6个环区域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迟(P<0.01)。于1、2、3环N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于4、5、6环区平均反应密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于全区和6个环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mfERG是评价黄斑囊样水肿于视网膜后极部不同部位视功能的有效工具。N1波的反应密度是分析黄斑水肿较好的指标。眼科学报 2003;19:253-256。  相似文献   
108.
视觉电生理检测在黄斑部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就黄斑疾病的电生理改变进行了综述。采用电生理方法可以对视网膜的黄斑部功能进行较为准确的测定。但是由于不同作者采用的刺激条件不尽相同,而且所观察黄斑病变的种类各异,以及病程、病变范围不同等原因,故而尚难以比较出哪一种检查方法最敏感,特异性最强。目前一般认为局部ERG、PVEP、PERG、闪烁光VEP、明适应闪烁光ERG等检查对于黄斑部功能测定较敏感,联合应用则可以提高检查的阳性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11-214)  相似文献   
109.
黄斑部病变的局部视觉电生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种类型黄斑病变同时进行了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及局部视觉诱发电位(LVEP)测定。结果显示: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Stargardt's病、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特发性黄斑洞等2.5°及5°范围LERG振幅显著降低并且异常率较高,而干性AMD及视网膜前膜LERG改变不明显。所有黄斑病变LERG的异常率要高于LVEP。结果表明:LERG能客观地测量黄斑病变的黄斑功能变化,其检测敏感性要高于LVEP。  相似文献   
110.
对正常人黄斑区2.5°、5°、7.5°范围进行了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测定。结果表明,年龄、刺激光范围、频率等因素对LERG振幅、潜伏期有影响。随着年龄增加,LERG潜伏期延长、振幅有下降趋势。局部刺激光范围扩大.LERG振幅增大、潜伏期缩短。LERG振幅还与刺激光频率有关,3Hz和30Hz时可以记录到LERG较大振幅反应.以3Hz时振幅最高。正常人LERG的测定有助于了解黄斑的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