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变应性咳嗽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48例口服酮替芬1 mg,每天2次,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μg,每天2次。对照组46例口服复方甲氧那明2片,每天3次,治疗时间6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咳嗽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3周后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5),6周后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 <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较复方甲氧那明疗效更好,适用范围更广,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对寒哮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IL-10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1例轻中度寒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00μg,每天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每天1剂,早晚2次冲服。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留取血液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RT-PCR检测IL-5、IL-10 mRNA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CD3+、CD4+、CD8+无显著差异,CD4/CD8比值(t=2.593,P=0.012)、IL-5(t=2.492,P=0.016)明显下降,IL-10(t=2.659,P=0.011)明显上升。结论射干麻黄汤调节哮喘患者T细胞CD4/CD8比例及IL-5、IL-10表达水平,改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控制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COPD稳定期患者、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0,2,24h的凋亡率。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体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核细胞体外培养2,24 h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VEGF的表达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凋亡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在COPD患者细胞凋亡中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一家系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来自同一家系的3例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后,在验光中心采用电脑验光和检影的方法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采用Zeiss公司FF450 plus眼底照相机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同时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观察患者的ERG表现特征.结果 散瞳验光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视性屈光不正.除先证者母亲左眼矫正视力可达正常视力外,其余患眼均存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显示,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膜疣存在.先证者弟弟病变程度最轻;先证者母亲病变最为明显,除黄斑区外,周边部也存在大量散在的玻璃膜疣.FFA检查显示,相应于彩色眼底像中的玻璃膜疣处,均表现为透见荧光.ERG检查显示,先证者弟弟明视ERG振幅下降,暗视ERG正常.先证者及其母亲明视、暗视ERG均正常.结论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可伴有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应于玻璃膜疣处,FFA表现为透见荧光.ERG表现除明视振幅可发生下降外,其余表现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血浆白三烯(LT)C4、T淋巴细胞亚群和支气管上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 mRNA的表达。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方法复制COPD模型,荧光免疫试剂检测法检测大鼠血浆LTC4,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细胞)比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MRP1 mRNA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浆LTC4蛋白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CD3~+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明显降低(P<0.001),CD8~+明显增高(P<0.05),MRP1 mRNA基因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LTC4很可能参与了COPD的支气管黏膜炎症、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气道重构过程;T淋巴细胞的失衡提示COPD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造成病情延绵难治;MRP1在COPD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7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对于C反应蛋白、肺功能及PO2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9%,对照组为84.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中药制剂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探讨视网膜电图在预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术前ERG、光定位、辨色力等检查结果与术后视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术后视力与ERG的a、b波振幅及色力之间存在有显著性正相关,与ERGa、b波 期之间存在有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g.tomentella)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诃子原产于印度、缅甸等地,我国云南、西藏、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其味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之功效。诃子在我国民间用药极其广泛,在藏药中甚至被视为“药中之王”,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诃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鞣质酚酸类、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脂肪族类、氨基酸类、糖类、维生素类、酶类等成分。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随着对诃子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现其新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VKH(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急性期与恢复期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15例(30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mfERG测定,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各环mfERGN1、P1波振幅均有降低、多数环峰时延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区域振幅降低幅度不同,以中心凹1环处降低最为严重,P1波振幅仅有正常对照的25%,随离心度增加,振幅降低逐渐减轻;与急性期相比较,恢复期1~3环mfERG振幅提高(P<0.05),4~6环振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恢复期各环振幅降低仍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否,两组患者之间mfER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KH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有严重影响,即使治疗后视力恢复较理想,视网膜功能仍有较大程度损害.黄斑是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较大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黄斑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在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中的不同渗漏亚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ICGA确诊为PCV的137例144只患眼进行ICGA渗漏状态的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 在144只PCV患眼的ICGA中,110只眼出现晚期染料渗漏(渗漏型,76%).渗漏型又可分为三个亚型:息肉灶渗漏型(47只眼,42.7%)、异常分支状脉络膜血管渗漏型(14只眼,12.7%)和混合渗漏型(49只眼,44.5%).其他34只眼显示出晚期病灶的消退和(或)呈冲刷现象(消退型,24%).在渗漏型中,色素上皮脱离(PED)、最佳矫正视力(BCVA)<0.1及陈旧性视网膜下出血的比例分别为56.4%(62只眼),19.1%(21只眼)和4.6%(5只眼);消退型相应比例分别为8.8%(3只眼)、50%(17只眼)和38.2%(13只眼)(P<0.001),同时消退型的病程显著长于渗漏型(P<0.001).结论 在ICGA中可以观察PCV病灶的晚期渗漏及消退现象,其中以渗漏型居多.混合性渗漏是渗漏型中最常见的亚型.渗漏型多表现PED,较好的BCVA以及较短的病程,而消退型则更易表现视网膜下陈旧性出血、较差的BCVA以及较长的病程.这可能提示前者为活动性病灶或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而后者则为静止性病灶或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