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试并比较正常人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e 4.0 视诱发反应图象系统对17例20只正常眼、7例10只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干性型眼,8例 8只AMD湿性型眼和11例11只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眼进行检测。将各组老年性黄斑变性者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N1、P 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AMD湿性型各环N1、P 1 波潜伏期和AMD干性型3~6环处N1波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人。AMD湿性型在1~4环处N1波和1~6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下降,AMD干性型在1~5环处N1波和1~6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下降,IMH者在1~2环处N1、1~3环处P 1波平均反应密度值低于正常人。 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对老年视网膜穿孔黄斑变性部位进行视功能的定量检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24-226)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在预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术前FVEP、光定位、辨色力等检查结果与术后视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患者术后视力与FVEP的振幅(X1)、P1波潜伏期(X2)及辨色力之间存在有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13.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80例有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血清糖链抗原CA125、CA153、CA199和癌胚抗原(CEA)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CA125、CA153、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和CEA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4.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痰热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治疗作用。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氧疗的基础上,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疗效。结果在2组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临床综合改善率和提高血氧分压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具有抗菌、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和退热等作用,可安全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5.
眼底血管样条纹(AS)是由于Bruch膜弹力纤维层退行变性断裂所致的一种少见眼底病变,典型表现为以视盘为中心向周围放射性血管走形样条纹状眼底改变[1],通过详细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通常不难诊断.但由于部分患者年龄较大,病变表现不典型,尤其是合并脉络膜新牛血管(CNV),晚期形成黄斑盘状变性,易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混淆而误诊.我们回顾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初诊时误诊为AMD的16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6.
眼底血管样条纹(AS)是由于Bruch膜弹力纤维层退行变性断裂所致的一种少见眼底病变,典型表现为以视盘为中心向周围放射性血管走形样条纹状眼底改变[1],通过详细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通常不难诊断.但由于部分患者年龄较大,病变表现不典型,尤其是合并脉络膜新牛血管(CNV),晚期形成黄斑盘状变性,易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混淆而误诊.我们回顾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初诊时误诊为AMD的16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观察国人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眼科常规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75例PIC患者11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及FFA检查,其中28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采用VISUPAC 3.3软件在FFA检查动静脉早期图像中进行测量,确定病灶大小.结果 患者中男性21例,占28%;女性54例,占72%;男女患者比率为1:2.6.首次出现症状的发病年龄为17~61岁,平均发病年龄32岁.伴有近视者60例87只眼,分别占所有患者和患眼的80%和78%.其中,轻度近视者8只眼,中度近视者22只眼,高度近视者57只眼.分别占所有患眼的7%、20%、51%.双眼累及者37例,占所有患者的49%.PIC活动病灶表现为视网膜下的黄白色奶油状病灶,直径20~500μm,FFA检查结果显示,动脉期或动静脉早期多表现为强荧光,晚期染色,或伴轻度渗漏;萎缩病灶表现为视网膜下的组织凿除状病灶,直径50~2000 pm,可伴不规则的色素增生.病灶仅位于后极部者106只眼,占所有患眼的95%.病灶数1~56个,其中≤10个者8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75%.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70只眼,占所有患眼的63%;视盘水肿3只眼,占所有患眼的3%.FFA晚期视盘染色3只跟,占所有患眼的3%;节段性视网膜静脉炎2只眼,占所有患眼的2%.结论 PIC主要累及伴有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以后极部多发的黄白色点状病灶或(和)色索性小萎缩灶为特征.CNV是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8.
背景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VKH)病的视网膜功能已有研究和报道,但VKH病恢复期mfERG如何变化文献报道不多。目的观察及随访VKH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视力及mfERG的变化特点。方法为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VKH病急性期患者18例35眼,对患者的视力、mfERG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对VKH恢复期患者随访18个月,重复上述检查4次,对正常人、VKH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mfER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急性期VKH病患者视力在0.01~1.0之间,仅1眼(2.86%)视力为1.0,91.4%(32/35眼)视力〈0.6,较正常对照组视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振幅降低的幅度不同,以1~3环降低最为严重,1环P1波振幅仅有正常对照的22%,随离心度增加,振幅降低逐渐减轻。与VKH急性期组相比较,恢复期组(2个月)患者视力为0.1~1.2之间,50%视力≥1.0,mfERGN1、P1波反应密度的提高以1~2环显著,与急性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mfERGN1、P1波反应密度仍与正常有很大差异,总体仅及正常振幅的44%。VKH恢复期患者4次随访结果显示,患眼各期视力稳定,mfERG各波振幅有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环内N1、P1隐含时缩短,4次随访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KH对患者视力及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有严重影响,黄斑区是疾病影响最为严重且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较大的部位。治疗后即使视力恢复较理想,但mfERG结果证实视网膜功能仍有较大程度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