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一家系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来自同一家系的3例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后,在验光中心采用电脑验光和检影的方法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采用Zeiss公司FF450 plus眼底照相机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同时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观察患者的ERG表现特征.结果 散瞳验光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视性屈光不正.除先证者母亲左眼矫正视力可达正常视力外,其余患眼均存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显示,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膜疣存在.先证者弟弟病变程度最轻;先证者母亲病变最为明显,除黄斑区外,周边部也存在大量散在的玻璃膜疣.FFA检查显示,相应于彩色眼底像中的玻璃膜疣处,均表现为透见荧光.ERG检查显示,先证者弟弟明视ERG振幅下降,暗视ERG正常.先证者及其母亲明视、暗视ERG均正常.结论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可伴有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应于玻璃膜疣处,FFA表现为透见荧光.ERG表现除明视振幅可发生下降外,其余表现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鼻泪管探通术操作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炎鼻泪管探通术的阻塞性质与疗效预测的关系及其并发症的分析。方法:对474例3-47个月(平均25个月)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患儿作鼻泪管探通术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74例9494只眼)患儿中,存在膜性阻力的有360眼,治愈356眼,占98.89%;不存在阻力有122眼,治愈107眼,占85.25%;遇到狭窄的有12眼,治愈8眼,占66.67%;发生泪小管撕裂有3眼,皮下水肿1眼,未发生出血,感染,眼球损伤和窒息等并发症。结论:发现鼻泪管探通术的阻塞性质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另外,婴幼儿鼻泪管探通术要求技术熟练,动作轻巧和固定良好,才能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VKH(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急性期与恢复期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15例(30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mfERG测定,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各环mfERGN1、P1波振幅均有降低、多数环峰时延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区域振幅降低幅度不同,以中心凹1环处降低最为严重,P1波振幅仅有正常对照的25%,随离心度增加,振幅降低逐渐减轻;与急性期相比较,恢复期1~3环mfERG振幅提高(P<0.05),4~6环振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恢复期各环振幅降低仍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否,两组患者之间mfER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KH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有严重影响,即使治疗后视力恢复较理想,视网膜功能仍有较大程度损害.黄斑是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较大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ehcet病后葡萄膜炎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68眼)活动期Behcet病患者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受试眼根据荧光素跟底血管造影(FFA)表现分为Behcet病合并囊样黄斑水肿(CME)组和Behcet病合并弥漫黄斑水肿(DME)组,分析其mfERG特点。17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mfERG的检测遵循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的要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hcet病患者mfERGl~6环P.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环N1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ehcet病患者1~6环P1波隐含时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mfERG1~6环P1波、N1波振幅较Behcet病合并CME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Behcet病合并CME组患者视力与1环的N1波隐含时及振幅均呈负相关(r=-0.36,r=-0.37,P〈0.05),与1环的P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3,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患者的视力与1环的N,波振幅、隐含时及P1波振幅均呈负相关(r=-0.d1,r=-0.35,r=-0.40;P〈0.05),与1环P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是Behcet病患者视网膜功能降低最严重的部位。Behcet病患者mfERG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电位的幅度改变,对视网膜电活动的时程无明显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功能变化特征。方法 对78例4~5个月婴儿在口服镇静 剂熟睡后进行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测量各项反应的a波和b波的振幅和隐含期 ,以评价未成熟儿的视网膜功能。78例156只眼中,健康足月产儿33例66只眼,健康早产儿2 5例50只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20例40只眼。结果 所有足 月产儿和健康早产儿 都可以记录到明显的ERG波形。足月产儿的标准混合反应b波振幅为388.7 μV,健康早产儿 的标准混合反应b波振幅为336.7 μV,分别为正常成人混合反应b波振幅的64.4%和55.6 %。ROP患儿中,20只眼记录不到波形,其余20只眼的标准混合反应b波振幅为183.8 μV,和足月产儿相比,隐含期也显著延迟。健康早产儿的ERG振幅较足月产儿 轻度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后视网膜还处于不断成熟发育过程中, 健康足月产儿的ER G尚未达到正常成人的水平;早产儿视网膜发育程度较足月儿慢,不论是健康早产儿还是ROP 患儿,其ERG均不及健康足月产儿。因此ERG检查是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s,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占第二位的视网膜血管异常病变,对人视力健康有重要影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RVO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0岁[ 1]。呕吐导致RVO迄今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本文报道因醉酒后剧烈呕吐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例,患者均为年轻男性,疾病的发生与剧呕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和足月产婴儿视网膜电图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功能发育程度。方法选取健康无眼病早产儿和足月产婴儿各25例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记录视杆细胞反应、视锥细胞反应及最大混合反应。对比分析两组婴儿的ERG各波反应的潜伏期、振幅以及最大反应b/a波振幅比值。结果与足月产婴儿比较,早产儿视杆细胞反应潜伏期延长(t=11.00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振幅没有明显改变(t=1.836,P=0.069);最大反应a、b波潜伏期延长(t=2.44,P=0.010;t=10.800,P=0.000),而振幅降低(t=5.804,P=0.000; t=5.80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儿视锥细胞反应除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外(t=0.486,P=0.628),a波潜伏期(t=4.444,P=0.000)和振幅(t=3.819,P=0.000)及b波潜伏期(t=2.850,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最大混合反应的b/a波振幅比值没有明显差异(t=1.142,P=0.256)。结论早产儿视网膜发育程度较足月产婴儿稍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85-287)  相似文献   
8.
正常婴儿的闪光视网膜电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至5个月龄正常婴儿视网膜功能特性。方法:选取正常4个月龄婴儿17例(34只眼)、5个月龄婴儿13例(26只眼)和正常成年对照39例(78只眼)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记录视杆细胞反应、视锥细胞反应及最大混合反应。对比分析两个婴儿组的ERG各个反应的b波振幅及潜伏期,并与正常成人组作比较。结果:两个正常婴儿组ERG各个反应的b波振幅和潜伏期与正常成人组相比都有非常显著差异,婴儿组的振幅低、潜伏期长。两个正常婴儿组之间相比,视锥反应有显著性差异,5个月龄组振幅较高,潜伏期较短;而视杆反应和最大混合反应无显著性差异。4个月和5个月龄婴儿组的视杆反应b波平均振幅分别为正常成人38.9%和36.7%,而视锥反应b波的平均振幅分别为正常成人的62.6%和71.5%。结论:在4至5个月龄期,婴儿ERG的各个反应都没达到正常成年人水平。视锥细胞反应与视杆细胞反应相比,在4至5个月龄期,增长得更快,发育得更成熟。  相似文献   
9.
荧光血管造影用于国人棕色虹膜新生血管诊断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人虹膜新生血管(NVI)患者的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表现,与裂隙灯检查对比,探讨IFA在NVI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国人40例(40眼)正常者和27例(28眼)各种病因继发NVI患者及24例(27眼)可疑NVI患者,进行了裂隙灯、虹膜彩照和IFA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IFA不显影,呈色素遮蔽荧光,部分(22.2%)大于60岁正常老年人瞳孔缘可见轻微荧光素渗漏。所有NVI患者(100%)IFA显示瞳孔缘和虹膜表面出现小团状、细线状或不规则交叉网状强荧光,充盈迅速,伴有不同程度的荧光素渗漏。对于部分(11.1%)严重眼底缺血患者,IFA可提前于裂隙灯发现NVI。结论IFA在国人棕色虹膜病变特别是NVI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能够更敏感地显示NVI的形态和位置,并判断其活动性,为NVI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0 d,于2010年7月19日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既往双眼正常,无类似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 9,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见精粹图片1和2.诊断: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CSC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眼底病变,该病急性发作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典型改变以两种形式为主,即扩散型(又称墨渍弥散,inkbot diffusion)和喷出型(又称烟囱现象.smoke stack phenomenon),临床以前者多见,后者少见,而同—患眼出现2处喷出型渗漏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