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8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297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1097篇
内科学   783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354篇
综合类   1765篇
预防医学   672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655篇
  11篇
中国医学   602篇
肿瘤学   32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国内外资料表明,目前在临床上由于细菌内毒素污染引起发热反应甚至死亡的现象出现逐年增加趋势。采供血使用的器具也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因此,加强对一次性血袋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环节。血袋中的细菌内毒素污染不仅会影响血液质量,而且会给受血者带来输血安全方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国际上至2010-04共报告人类白细胞抗原4 633个等位基因,中国自2000年至少发现200个新的等位基因,由于资金和时间有限,大部分新等位基因未作血清分型、家系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功能性研究.目的:在健康志愿者人群中发现新等位基因,并对其进行家系研究,同时构建重链胞外区多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鉴定其在原核细胞中是否表达.方法:利用PCR-SSO和PCR-SBT技术,对人群的人类白细胞抗原进行筛选.使用血清学和SBT技术对拥有新等位基因的供者进行家系分析.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表达载体转染原核细胞,运用Western-blot鉴定是否表达.结果与结论:发现一个新等位基因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15:18:01在第419位相差一个核苷酸,C->T, 即Codon116位 TCC->TTC,导致氨基酸由丝氨酸改变成苯丙氨酸.最终确定命名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15:133.血清学表达B71(70)抗原.发现此供者的新等位基因来自于母亲.表达载体pET30a(+)- B*15:133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多肽可被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果表明,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样本的筛查下发现了新等位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B*15:133,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ET30a(+)- B*15:133,并在原核细胞中有大量高纯度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正常体检人群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4项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国际先进的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 375例正常人的MPV、PDW、PCT以及P-LCR 4项参数,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男性MPV(10.995±0.923)fl、P-LCR(33.090±7.592)%与女性MPV(10.990±0.948)fl、P-LCR(32.931±7.7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男性(0.251±0.047)%显著低于女性(0.270±0.046)%(P0.05),PDW男性(13.606±2.189)%显著高于女性(13.363±2.069)%(P0.05)。正常人群MPV、PDW、PLCR各年龄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则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正常人群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参考范围,对临床医生诊断和评估15~95岁年龄组患者血液以及其他相关疾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针对麻疹患者,观察临床选择炎琥宁+利巴韦林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麻疹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麻疹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55例):临床选择利巴韦林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55例):临床选择炎琥宁+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麻疹患者在临床治愈率、患者退热时间以及皮疹消退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麻疹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C1组患者疾病治愈率为81.82%,C2组为61.82%,C1组高于C2组麻疹患者(P<0.05)结论针对麻疹患者,临床选择炎琥宁+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最终显著提高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两件式造口袋联合多爱肤标准敷料护理高渗性伤口的疗效。方法:40例高渗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两件式造口袋联合多爱肤标准敷料,对照组外涂氧化锌、凡士林等油性剂保护,并用成人尿片接漏出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件式造口袋联合多爱肤标准敷料护理高渗性伤口疗效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107.
王琳  李翠娟 《河北中医》2014,(3):435-436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宋代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生活于北宋宣和三年至南宋绍熙元年间(公元1121-1190年)。陈言是一位医儒兼通,又精于临床的医学家,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邃,著有多部医书,其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一书确立了他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永嘉医派的创始人[1]。该书系我国第1部系统阐述中医病因学的专著,对后世病因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观察卒中后肩痛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卒中住院患者40例,根据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分为肩痛组(26例)与无肩痛组(14例)。分别进行双侧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结果 肩痛组患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0.000);无肩痛组患侧尺神经CMAP波幅较同组健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肩痛组患侧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三角肌、肱二头肌自发电位出现率,肩痛组较无肩痛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4,0.044)。结论 卒中后肩痛患者伴有上肢周围神经的损伤,且肩痛的发生可能与运动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30岁及以上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 2016年3─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预约进行体检的30岁及以上的本地城市居民, 按登记的居住地所属辖区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所有被纳入者在全身健康体检时增加生活视 力、眼压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 kPa)且不伴有眼底异常者定义为可疑高眼压征。眼底照相存在2项及以上青光眼性 视神经改变者定义为可疑青光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眼压分布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15 303例,最终12 374例被检者的数据用于结果分析,包括11 296例(91.3%)眼部健康者、 801例(6.5%)可疑高眼压征和277例(2.2%)可疑青光眼。健康组被检者年龄为(50±13)岁,双眼平均眼压为(16.2±2.2)mmHg,左眼眼压(16.3±2.3)mmHg,高于右眼的(16.0±2.3)mmHg(t=-19.813, P<0.001);女性眼压为(16.1±2.3)mmHg,高于男性的(15.9±2.3)mmHg(t=-3.264,P=0.001);眼压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29.729,P<0.001)。可疑高眼压征人群年龄为(49±13)岁,右眼眼压 为(21.7±2.3)mmHg,性别及年龄对眼压分布无显著影响。可疑青光眼人群年龄为(56±13)岁,右眼眼压为(18.0±4.0)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眼压,且低于可疑高眼压征(F=2300,P<0.001)。 可疑青光眼人群中单眼或双眼眼压>21 mmHg者仅为16.6%,不同性别和年龄在个体间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沈阳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的眼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眼压高于男性。 单纯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有限,建议联合眼底照相,以提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