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01.
<正>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理中丸加味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均为我院外科术后恢复期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发病距手术10—28天。其中消化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者1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者5例,胃癌根治术后者3例,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兔眼局部分别滴用国产和进口选择性α1受体阻断剂盐酸哌唑嗪( prazosin ,PZ) ,比较其对眼压以及房水葡萄膜巩膜途径形态的影响 ,评估国产PZ的可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正常家兔随机分为 1g·L-1国产PZ组、1g·L-1进口PZ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各组均单侧滴眼 ,观测处理眼及对侧眼在不同时间点眼压的变化。前房注入微量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 bovineserumalbumin ,FITC BSA)于PZ滴眼后 2、4、6、8、10h各处死家兔 2只 ,摘除双侧眼球作冰冻切片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前后巩膜和脉络膜的荧光强度等级。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国产PZ及进口PZ与对照组相比 ,均可显著降低双眼眼压 ;国产PZ滴眼后处理眼眼压最大下降幅度为 9.36mmHg( 1kPa =7.5mmHg) ,对侧眼为5 .73mmHg ;进口PZ滴眼后处理眼眼压最大下降幅度为 8.92mmHg ,对侧眼为6 .92mmHg。 2组间相比 ,尽管各时间点降眼压幅度不同 ,但降眼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Z滴眼后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的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强 ,光镜观察发现睫状肌细胞间隙扩大。结论 国产PZ滴眼后通过促进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可使眼压下降 ,与进口PZ房水排出途径基本一致。国产PZ可以替代  相似文献   
103.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今人用于气虚血瘀的多种内科疾病,其效裴然。笔者用该方加味,辨证施治外科疾患,每获佳效,今择案报告如下: [硬结性红斑]路×,女,22岁。1993年3月11日初诊。患者以反复出现暗红色斑片8年,下肢尤甚,伴剧烈疼痛,行走或劳累后加重,周身酸软乏力,下肢困倦,头晕。查:斑片呈暗红或紫暗色,直径1~5cm不等,满布四肢,胸腹背部偶见,双测内踝上方各见一直径4cm溃疡,边缘不整,渗液淡黄稀薄。舌质暗,苔少,脉细涩。血沉46mm/小时。患者曾用抗痨等药物辗转治疗8年,病情逐渐加重。诊断:硬结性红斑。证属瘀血阻络,气血两亏。拟补阳还五汤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人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及富平县调查8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视网膜,若眼底表现有后巩膜葡萄肿、漆纹样裂纹、Fuchs斑、近视眼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和近视弧形斑,则诊断为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结果:在总调查人群中有6815人完成检查,总受检率为80.2%。在此受检人群中共有88例受检者的152眼可见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其中有64例(72.7%)受检者累及双眼。患者年龄范围为15~82(平均57.5)岁。在全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3%(95%CI,1.0,1.6),≥15岁人群患病率为1.7%(95%CI,1.4,2.1),≥40岁人群患病率为2.8%(95%CI,2.2,3.5),≥50岁人群患病率为3.8%(95%CI,3.0,4.9)。通过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显示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0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01,OR:2.32,95%CI,1.43,3.76)。61例(69.3%)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视力损伤,单眼低视力、双眼低视力、单眼盲、双眼盲所占比例分别为36.4%、21.6%、6.8%和4.5%;在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眼中,有84眼(55.3%)存在视力损伤。年龄较小的患者其视力损伤轻于老年人群。15岁以上人群中,70眼(0.7%)可见后巩膜葡萄肿,18眼(0.2%)表现漆纹样裂纹,6眼(0.06%)出现Fuchs斑,22眼(0.2%)存在近视眼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此人群中除屈光度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度近视家族史、皮质性及核性白内障对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的患病率也有影响。由于没有应用眼底摄像技术,故我们此次调查可能低估了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结论:陕西省农村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群中)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较高。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导致视功能损害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农村人群的视力健康,有关相适应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的应用及眼部卫生保健服务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实施。在此人群中除屈光度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度近视家族史、皮质性及核性白内障与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T  相似文献   
105.
抗骨质增生巴布剂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抗骨质增生巴布剂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腹腔注射乙酸法造成小鼠疼痛模型;用二甲苯造成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角叉菜胶、皮下包埋棉球法分别造成大鼠急、慢性炎症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等剂量的赋形剂),阳性对照南星镇痛膏组,高、中、低剂量抗骨质增生巴布剂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以考察抗骨质增生巴布剂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抗骨质增生巴布剂能提高小鼠疼痛阈,延长疼痛潜伏期,降低扭体次数;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介质的渗出;明显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白细胞数目;对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抗骨质增生巴布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制备复方骨质增生巴布剂并对其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复方骨质增生巴布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方法进行了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了巴布剂的透皮吸收行为,并考察了其含膏量、赋形性和黏附性。结果:制备的复方骨质增生巴布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稳定,体外释药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速率为3.996 mg.cm-2.h-1。其透皮吸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渗透速率为0.073 mg.cm-2.h-1,含膏量、赋形性、黏附性等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复方骨质增生巴布剂为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考察制备清肺止咳颗粒影响因素 ,采用正交实验法 L9(34 )优选制备条件。结果优选出清肺止咳颗粒的制备工艺 ,即水煎 2次 ,第一次加水 12倍量 ,第二次加水 10倍量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所选工艺制备的成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8.
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36月,平均17月,观察2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中后囊膜撕裂发生率:A组为52.63%,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为42.11%,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时一期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一期行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该方法简便、安全,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500人,其中≥40岁人群3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Van Herick周边前房深度评估、眼底检查。≥50岁人群及怀疑有高眼压者对其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暗室试验、视野检查。结果:8500人中有681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总受检率为80.18%,其中≥40岁人群3500人中有283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1.00%。VanHerick周边前房深度分级:2级、1级和0级分别占10.4名、3.0%和0.2%。≥40岁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3l例,其患病率为1.09%,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增加(P=0.008)。虽然女性较男性多见(OR:1.77,95%CI为0.77-4.10),文盲较非文盲多见(OR:1.71,95%CI为0.76~3.87),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不同性别=0.180,P不同文化程度=0.199)。事前未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占67.74%(21例),在另外10例有确诊史的青光眼患者中只有6例(60%)曾作过虹膜根切术。48.39%(15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盲目占29.03%。70.97%(22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结论:陕西省农村≥40岁人群的窄房角比例高于亚洲其他国家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部分患者无青光眼确诊史。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调查中国陕西省农村≥50岁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内压与全身血压的联系。 方法:2003-07/12,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陕西省洋县、靖边县及富平县调查8500人,其中≥50岁人群2125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测量眼压及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受检者于坐位测量血压。若有可疑青光眼性视盘损害或眼压高于22mmHg者则应进行视野检查。 结果:≥50岁人群中有177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3.5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此人群中眼压与全身性血压有显著相关性;眼压与收缩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低舒张期灌注压有显著联系,但未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血压的显著联系。 结论:中国陕西省农村≥50岁人群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中国其他报道相近。证实较低的舒张期灌注压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