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86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是肿瘤免疫中最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TIL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有协同作用,可改善临床疗效。目前采用的评估TIL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TIL在肿瘤组织中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而影像学具有无创、简便和整体性的特点,被预期为评估乳腺癌TIL水平的有效方法。就乳腺MRI、超声以及PET/CT和PET/MRI等影像学方法评估乳腺癌TIL水平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BP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内毒素性脑损伤大鼠CD14和TLR4mRN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性脑损伤模型组(LPS组),低剂量戊乙奎醚干预组(PL组),高剂量戊乙奎醚干预组(PH组)4组,每组各10只,实验大鼠注射内毒素4h后处死,留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RT PCR法检测CD 14和TLR4 mRNA表达,ELISA法测定TNF a的含量。结果 光镜下LPS组脑细胞损伤严重,PL组、PH组与LPS组对比脑损伤减轻。与NS组相比较,LPS组、PL组及PL组脑组织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L组和PH组脑组织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PL组比较,PH组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NS组相比较,TNF α含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L组和PH组脑组织TNF α含量降低(P<005);与PL组比较,PH组TNF α降低(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内毒素的脑损伤,机制可能与降低CD14及TLR4mRNA的表达,阻断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减轻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环境和康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环境理论在康复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认为环境理论正逐渐应用于康复护理实践工作中,通过环境理论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环境,可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0岁。以“颈部僵硬伴右手笨拙、麻木4年,加重1年”入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硬不适,并从右手远端逐渐出现麻木症状,初仅右手各指尖麻木,后渐向上发展。1年来症状加重,出现右腕及右肘屈曲不灵活,手部行精细动作时笨拙,天气变冷时颈部僵硬感加重。行颈椎 MRI 检查提示:寰枕融合畸形并颅底凹陷;颈2、3椎体融合畸形。以“颅底凹陷”收住我院骨科。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提示:颈椎后伸轻度受限,右上肢屈肘肌力Ⅳ级,伸肘肌力Ⅳ级,伸指肌力Ⅳ级,指外展肌力Ⅳ级,握力Ⅳ级。屈颈试验阳性,右上肢感觉减退,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左上肢及双下肢未见异常。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首次“后颅窝减压及固定术”,术后当晚在 ICU 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14小时后顺利脱机拔管,患者返回病房,继续术后常规对症治疗,病情稳定。术后第5天,患者右上肢肌力Ⅳ~Ⅴ级,自述手部不灵活较术前好转。术后第7天患者于晨睡醒后出现四肢无法用力活动,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肩以下身体感觉减退,肌张力正常。病情加重,由于担心手术并发症,外科给予紧急二次行枕颈融合术后后路椎管探查术,术中未见明显异常血肿和脊髓压迫,术后转入 ICU。麻醉苏醒后患者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呼吸肌肌力差,未见明显呼吸动度,呼吸机不能自主触发,不能脱机拔管。考虑患者术后颈髓局部水肿压迫引起上述症状,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同时考虑患者短期内不能脱离呼吸机支持,遂行气管切开术。二次手术后2周患者四肢仍软瘫,肌力0级,病理征阴性,呼吸肌无力,持续呼吸机支持。患者在原有颈椎病变基础上合并外周神经病变及颅神经损害,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遂行肌电图检查:上下肢周围神经均未诱发出波幅,所检三角肌、股四头肌均可见失神经电位,拇指对掌肌未见失神经电位,上述肌肉均未见动作电位。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拒绝做腰椎穿刺检查。院内外专家会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结果,考虑其在原发病基础上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纯运动障碍型)。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每日20 g,每个疗程5日,共3个疗程,后期联合激素治疗。经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患者度过合并肺部感染、肺不张时期,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切管套管,双上肢近端肌力恢复至Ⅲ级,远端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0级。后转康复科继续康复治疗。种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病因尚不清楚,感染因素在其诱因中占绝大多数,近年研究显示主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已知空肠弯曲杆菌(Cj)O:19型感染是 GBS 最常见的感染原因[1],还可能与巨噬细胞病毒、EB 病毒、肺炎支原体、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关。以手术为诱因的 GBS 并不多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可与“剖宫产术”、“阑尾切除术”等手术中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发[2-3],同时也可发生于全身麻醉下的“脊椎手术”后[4]。Bamberger 等[5]认为,术后周围神经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手术的创伤及牵拉、止血器的压迫止血、先前存在的神经疾病的恶化、患者体位导致神经受压等都可能是潜在的病因,而男性、肥胖、神经疾病病史、长期住院都是可能的易感因素。目前认为,GBS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6],联合血浆置换治疗[7],度过急性期,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高位脊椎手术可出现脊髓并发症,患者表现为四肢肌力减退或合并呼吸功能衰竭,与 GBS临床表现相似且极易混淆,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本例患者属于运动障碍型,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手术史,进行性肢体肌力减弱或消失,腱反射消失合并呼吸衰竭,病程早期行电生理检查符合 GBS 早期电生理改变,符合1994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 GBS 诊断标准[8]。患者于高位颈椎术后发生,其肢体恢复情况与术后情况不符,遂给予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是否存在听觉、语言及记忆/边缘系统网络的相关白质纤维异常。方法:纳入21例首发和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及人口学参量匹配的26例健康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DTI数据,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和对照组间的白质纤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在胼胝体、上纵束、下额枕束、钩束、扣带束、外囊及内囊前肢区域部分各向异性(FA)显著降低,径向扩散张量(RD)显著升高。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表现出比首发患者更广泛的白质损害,且除FA和RD的改变外,部分脑区还表现出轴向扩散张量(AD)的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存在连接语言、听觉和记忆/边缘系统网络的多种白质纤维异常。慢性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与首发患者相比可能表现出更严重的神经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HR-MRI全面探究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重塑(包括局灶性及普遍性)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行HR-MRI的症状性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粥样硬化患者,根据BA供血区有无梗死分为两组,应用3D-VIAST成像,测量并比较组间患者斑块及管壁特征,包括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周面积、局灶性重塑类型、斑块强化程度等;且纳入BA无斑块无梗死患者为正常对照,比较三组间BA管周面积及BA直径来观察BA普遍性重塑差异。结果:BA梗死组12例(斑块数:19),BA无梗死组15例(斑块数:18)及正常组17例;正性重塑在BA梗死组中占比较大(63%),且狭窄率大于BA无梗死组(P=0.029),组间斑块强化程度无差异;根据局灶性重塑分组,正性重塑组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均大于非正性重塑组(P<0.05);症状性BA斑块两组BA管周面积及BA直径均大于正常对照(P<0.05),而症状性BA斑块组间上述两个指标无差异。结论:症状性梗死组BA斑块存在以正性重塑为主的局灶性重塑,症状性BA粥样硬化患者BA均存在普遍性扩张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前房形态的改变。方法 30例(30只眼)PACG患者均行LPI,于行LPI前、后1周使用AS-OCT检查前房深度(ACD)、晶状体膨隆高度(CLR)、房角开放距离(AOD)、虹膜小梁空间面积(TISA)及瞳孔直径(PD),观察LPI前后前房形态的改变。结果手术前眼压为(15.923±2.028)mmHg(1 mmHg=0.133 kPa),术后1周为(14.523±1.650)mmHg,术后1周眼压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I前患者ACD、CLR、PD与手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I后1周患者鼻侧AOD500、颞侧AOD500、鼻侧AOD750、颞侧AOD750、鼻侧TISA500、颞侧TISA500、鼻侧TISA750、颞侧TISA750及双侧平均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均显著大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I可以显著改善PACG患者眼前房结构,AS-OCT可以客观准确地观察PACG患者的前房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