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8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439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190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493篇
口腔科学   159篇
临床医学   1536篇
内科学   987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220篇
特种医学   4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35篇
综合类   3478篇
预防医学   1235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263篇
  7篇
中国医学   1483篇
肿瘤学   36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658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105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瑞香发挥抗胃癌作用的潜在机制,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瑞香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获得黄瑞香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检索获得胃癌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瑞香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Metascape数据库对成分和胃癌疾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MTT实验考察黄瑞香异戊烯基黄酮成分构树黄酮醇F(broussoflavonol F)、daphnegiravone D、daphgiflavone C体外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这3种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作用48h后胃癌MGC803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基因的表达。结果 筛选得到黄瑞香70个活性成分,黄瑞香作用于胃癌的42个相关靶点,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Ⅰ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酪氨酸激酶(MET)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为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发现黄瑞香作用于胃癌主要富集在癌症、PI3K/Akt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通路中。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异戊烯基黄酮成分构树黄酮醇F、daphnegiravone D、daphgiflavone C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构树黄酮醇F、daphnegiravone D、daphgiflavone C可显著抑制胃癌MGC803细胞EGFRPI3KAkt基因的表达(P<0.05、0.01、0.001)。结论 黄瑞香可能以异戊烯基黄酮为主要的抗胃癌活性成分,以EGFR、BRAF、PIKC3A、MET等蛋白为核心作用靶点,主要经I3K/Akt以及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应用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①对10具新鲜成人尸体行一次性动脉造影及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观测内眦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等.②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皮肤缺损创面2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癌9例,色素痣2例,切取的皮瓣面积1.5 cm×3.5 cm~2.5 cm×5.0 cm.结果 面动脉在口角外侧约1 cm处发出侧鼻动脉,后向内眦延续为内眦动脉,角动脉与鼻背动脉、眶下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临床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21例缺损均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经1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恢复较好.结论 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设计灵活、简便,血供可靠,切口隐蔽,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中面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53例(高龄组),小于70岁者161例(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结果高龄组总体ASA评分比非高龄组差,且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均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非高龄组相比有减少趋势,分别为(26.4±9.7)枚和(30.0±12.4)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非高龄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2%(16/53)和19.9%(32/161),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10/53)和18.0%(29/1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龄组术后内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1.3%(6/53)比1.9%(3/161),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9%(1/53)和0.6%(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由于合并更多基础疾病,增加了术后内科并发症的风险,但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高龄患者的手术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04.
正外泌体(exosome)是机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直径约30~100 nm大小的双层磷脂膜囊泡,其内含有核酸、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外泌体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进程,目前被认为是细胞间远程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1-3])。Wolf于1967年首次发现血小板来源的囊泡样外泌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门静脉血栓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通过门静脉暂时结扎减慢血流,联合钳夹破坏血管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血栓模型,而假手术组仅分离门静脉;通过B超检测术后24h门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HE染色观察门静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B超检查发现模型组的门静脉于术后24h形成稳定血栓,而假手术组门静脉未检测到血栓形成;HE染色检测发现模型组门静脉存在大量混合血栓,血管内膜损伤、脱落及炎细胞浸润;假手术组门静脉血管内膜完整,未见血栓形成。结论采用本文方法,24小时可成功建立大鼠门静脉血栓模型,操作简易、模型稳定、符合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6.
疼痛是临床各科较常见而且比较突出的一个症状,因其病因病机、疼痛性质、部位及个体差异不同,辨证治法则异,然而在临床上,辨证治法确立后,加用与不加用麻醉止痛药则效果迥然不同。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辨证应用中药麻醉止痛药治疗痛证,每多获效,今不揣浅陋,就中药麻醉止痛药辨治痛证略陈管见,或许对中医开展治疗痛证有所裨益。中药麻醉止痛药,是指具有使疼痛缓解或消失的中药。几千年来,先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关麻醉止痛药散载于各家本草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通过磁性压榨式吻合技术(MCA)实现腹腔大血管无缝线吻合的组织学与电镜观察,比较新型血管吻合器较传统手工缝合方法的优点.方法 杂种犬16条,随机分为MCA组与手工缝合组,统计两组下腔静脉(IVC)吻合时间,观察吻合即刻、吻合后4、12、24周两组犬IVC吻合口愈合情况;血管吻合口苏木素-伊红染色(HE)与Masson三色染色用于组织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内皮细胞连续性和生长情况.结果 MCA组IVC吻合时间较手工缝合组明显缩短[(3.25±1.21) min比(13.23±2.34) min,P<0.01].电镜观察:MCA组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但手工缝合组吻合口因缝线牵拉导致管腔内凹凸不平,内膜不完整,吻合口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组织学检查:MCA组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血管内膜覆盖吻合口,术后12周吻合口呈慢性炎性反应,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4周无明显炎性反应,但手工缝合血管吻合口有明显缝线异物残留与瘢痕形成.结论 MCA组较手工缝合组手术耗时少,血管壁各层衔接较好,内皮细胞层光滑,无明显增生,血管腔无异物残留,吻合口炎性反应轻微.MCA血管吻合技术实现IVC无缝线吻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放置真空负压引流瓶,不同负压下术后失血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高负压引流组和低负压引流组。高负压引流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平均年龄(75.94±9.02)岁;术毕放置60 k Pa负压真空负压引流瓶。低负压引流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4.93±8.90)岁;术毕放置30 k Pa负压真空负压引流瓶。对术后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改变值、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计算的所有患者总失血量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第1天,高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1.74±15.69)g/L,总失血量(1 217.73±459.50)ml,术后引流量(312.94±103.44)ml;低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34.90±12.90)g/L,总失血量(904.01±381.58)ml,术后引流量(129.25±44.25)ml,高负压引流组的数值均高于低负压引流组。术后3 d,高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6.00±13.29)g/L,总失血量(1 304.72±421.75)ml;低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3.87±11.39)g/L,总失血量(1 196.78±344.20)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时,根据患者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情况选择负压引流压力大小,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选择低负压引流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索乳铁蛋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及1000μg/mL乳铁蛋白对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最佳时间。方法 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不同浓度乳铁蛋白干预成骨细胞,浓度分别为0、0.1、1、10、100、200、400、600、800和1000μg/mL,在1、3、5、7d后分别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用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干预成骨细胞7、14、21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 1.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低于100μg/mL浓度乳铁蛋白组其OD值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高,而高于100μg/mL浓度乳铁蛋白组其OD值随着乳铁蛋白浓度的增高而递减;2.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结果显示,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在干预第21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结论 100μg/mL乳铁蛋白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1000μg/mL的乳铁蛋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收治37例肾脏肿瘤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肾透明细胞癌T1a期23例,T1b期4例,肾错构瘤9例,T1a期肾嫌色细胞癌1例。术中充分游离肾脏和肿块表面脂肪,血管夹阻断肾动脉主干动脉,距肿块边缘正常组织0.5 cm处切除肿块,缝合创面并用Hem-o-lock固定减张。结果 3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其中1例因行肾段动脉阻断未完全,出血较多中转开放手术,2例未行肾动脉阻断。手术时间65~225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20~1000 mL,平均125 mL,肾动脉阻断时间10~35 min,平均24 min。1例术后2周继发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住院时间11~27 d,平均14.6 d,随访3~27个月,无远期并发症,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